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与科学 >

现代物理学的哲学贫困(之三)


    第十一篇   现代物理学的哲学贫困(之三)
    一、粒子的Ψ场及其物理意义
    我们已知道,粒子的德布洛意波用大写的Ψ表示,是位置和时间的函数,公式为:
    Ψ(x,t)=ψ(x)·e-iωt
    式中,振幅ψ(x),简写为ψ,  ψ=ei2π/h ·px ;ω=(2π/ h)E  ;我们又知道,薛定锷从经典物理学的波动方程出发,认为微观粒子不仅在自由状态下具有波粒二象性,在非自由状态的势场中,仍具有波粒二象性。就这样,他比德布洛意又前进了一大步,发明了薛定锷方程。声波和绳上的波由牛顿力学方程描述,光波由麦克斯韦尔方程描述,而德布洛意波则由如下的薛定锷方程描述:
    d2ψ/dx2+ 8π2m/h2(E-U)ψ=0
    我们还知道,薛定锷方程,用于求解粒子的德布洛意波的振幅,这振幅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时间t,按角频率ω而波动的。这振幅是粒子的德布洛意波的位置函数部分,即空间部分,就是说具有空间分布的特征,所以被称为粒子的Ψ场。全面地说Ψ场是波动的场。
    在德布洛意和薛定锷那里,一个匀速直线运动的电子,它既是惯性运动的粒子,同时会在电子四周的空间形成一个新的波动的Ψ场(这个场不是电场、磁场、电磁场、或其它已知物理场),这就是德布洛意和薛定锷最初表述的物理意义。在德布洛意和薛定锷那里,原本无任何几率的意义可言。
    (注:以上请参见《道家哲学和现代物理学基础》第三十七、三十八篇)二、Ψ场的几率解释哥本哈根学派认为,在电子四周的空间并没有一个波动的Ψ场存在。
    哥本哈根学派认为,所谓Ψ场,其实是指散布在一个空间区域内的特殊场——几率场。在空间某点,找到一个粒子的几率就是粒子的Ψ场在该点的幅值的平方,总之,一个粒子的Ψ场和它的几率场是一回事。
    于是,所谓Ψ波、Ψ场,其实就是几率波、几率场了。哥本哈根学派认为,几率波、几率场是微观粒子行为的本质,是真理。除此之外,再无其它的物理意义。据此,还进一步极其轻率地断言:“量子力学肯定地决定了因果律的破产。”
    哥本哈根学派的几率解释,完全改变了德布洛意和薛定锷的原本的正确方向,并在二十世纪居统治地位,直至今天。
    三、现代物理学的哲学贫困
    爱因斯坦说:“几率解释不是真正的理论”,“事物本身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它们的几率之间的关系。”爱因斯坦说得何等地清楚啊。这种把现象当成本质、真理的重大错误,受到爱因斯坦的强烈反对。在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第二卷中,他说的话还有很多很多,不再重复了,这是其一。
    我们还要强调的是:爱因斯坦是一位智慧而严肃的伟大科学家,他的“Ψ场是幽灵场”绝不是随便讲的,应是深思熟屡而意义深远的提示。旨在希望量子论的物理学家们,能在现代物理学的框架之外,去探索出路,也许会有所发现,这是其二。
    爱因斯坦的以上话语,统统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说了,但七、八十年来,主流学派皆无动于衷,其他的量子论物理学家们,也没有任何人认真看待过他的洞悉。
    呜呼,现代物理学之哲学贫困!
    (转载自张天健_560)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