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与科学 >

郭店楚简《太一生水》与《周易》的关系


    《周易》是圣人感通世界生成规律的经典,《太一生水》是圣人概括世界生成顺序的经典。《周易》是定量化的象数体系,《太一生水》则是定性的简要描述。
    一、郭店楚简《太一生水》:
    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第1简)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四时(第2简)复相辅也,是以成沧热。沧热复相辅也,是以成湿燥。湿燥复相辅也,成岁(第3简)而止。故岁者,湿燥之所生也。湿燥者,沧热之所生也。沧热者,[四时之所生也]。四时(第4简)者,阴阳之所生[也]。阴阳者,神明之所生也。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天地(第5简)者,太一之所生也。是故太一藏于水,行于时,周而又[始,以己为](第6简)万物母;一缺一盈,以己为万物经。此天之所不能杀,地之所(第7简)不能埋,阴阳之所不能成。君子知此之谓[□,不知者谓□。■(第8简)
    天道贵弱,削成者以益生者,伐于强,责于[□;□于弱,□于□](第9简)下,土也,而谓之地。上,气也,而谓之天。道亦其字也,青昏其名。以(第10简)道从事者必托其名,故事成而身长。圣人之从事也,亦托其(第11简)名,故功成而身不伤。天、地、名、字并立,故讹其方,不思相[当。天不足](第12简)于西北,其下高以强;地不足于东南,其上[低以弱。不足于上](第13简)者,有余于下;不足于下者,有余于上。■(第14简)
    【李守力按】
    郭店楚简《太一生水》要点:
    1.太一生水图示:
    水(太一)→天地→神明→阴阳→四时→沧热→湿燥→岁
    此言世界生成的顺序。
    2.然后是宇宙生成的逆向追述:
    岁→湿燥→沧热→四时→阴阳→神明→天地→水(太一)
    3.“下,土也,而谓之地。上,气也,而谓之天。”
    4.“天、地、名、字并立,故讹其方”。
    5.“天不足于西北”、“地不足于东南”。
    6.“天道贵弱,削成者以益生者”。
    二、《周易•说卦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第一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第二章)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第三章)
    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第四章)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第五章)
    【李守力按】
    《周易•说卦传》要点:
    1.《周易•说卦传》第一章、第二章阐述圣人作《易》的理路,其“神明”、“天地”、“阴阳”的概念与《太一生水》相同,唯排序有不同。这是因为《周易》是圣人感通世界生成的规律,感通在先,故先“神明”次“天地”;《太一生水》是圣人描述世界生成的顺序,故先“天地”次“神明”。只要对比研究《太一生水》、《周易•说卦传》、《周易•系辞传》、帛书《易传》等文献,就可以发现其缘由。
    战国•楚《鶡冠子•泰鸿》陆佃注:
    《泰鸿》云:“泰一者,执大同之制,调泰鸿之气,正神明之位者也。”
    泰一者【注:泰一,天皇大帝也】执大同之制【注:制或作利。泰一无所不同,故曰执大同之制。楚人忘弓,未能忘楚,孔子曰:“惜哉!其未大也”】调泰鸿之气【注:泰一,含元气者,故曰调泰鸿之气。鸿,元气也。泰鸿,元气之始也】正神明之位者也【注:《南华》所谓“天尊地卑,神明之位”】
    《鶡冠子•泰录》陆佃注:
    神圣之教也【注:天一位,地一位,圣人参于两间,以齐齐之,而以彼鉴此,以此教彼,则天下之理得矣,然后万物各遂其生,故下文云】故流分而神生【注:流分谓水也,天一生水,其于物为精,精聚而后神从之】动登而明生【注:动登谓火也,地二生火,其于物为神,神会而后识从之】 
    《鶡冠子》与《太一生水》都是战国时期楚地的作品,两者的思想是很接近的。根据陆佃注《鶡冠子•泰录》,“天地”可用“天地之数”河图来描述,“天一生水”,于是有了“神”,“地二生火”,于是有了“明”。这就是“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上古的河图玉版(如含山玉版)是神明的载体,是圣人感通天地的信物。
    《周易•说卦传》中的“神明”、“天地”同样也是指“天地之数”河图。
    《周易集解》注“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引荀爽曰:“神者在天,明者在地。神以夜光,明以昼照。”神者在天,天一生水也;神以夜光,坎水为月也。明者在地,地二生火也;明以昼照,离火为日也。
    《史记•封禅书》:“或曰东北神明之舍,西方神明之墓也。”《史记集解》云:“神明,日也。”月亮在阴历十五、十六的时候东升西降,也满足“东北神明之舍,西方神明之墓”。《庄子•天下篇》曰:“神何由降?明何由出?”月降日出,以及《河图括地象》“天地精通,神明列序”,都有日月的意思。
    但是《淮南子•泰族训》说:“天设日月,列星辰,调阴阳,张四时,日以暴之,夜以息之,风以干之,雨露以濡之。其生物也,莫见其所养而物长;其杀物也,莫见其所丧而物亡,此之谓神明。”此明言神明是不可见的“阴阳”体,虽不可见,确与日月有关。河图五行,源于圣人仰观日月运行而提炼出来的历法图版,作为最高圣物密不示人,于是河图数的本质属性就是“神明”。
    《周易集解》注“参天两地而倚数”引崔憬曰:“参,三也。谓于天数五、地数五中,以八卦配天地之数。起天三配艮,而立三数。天五配坎,而立五数。天七配震,而立七数。天九配乾,而立九数。此从三顺配阳四卦也。地从二起,以地两配兑,而立二数。以地十配离,而立十数。以地八配巽,而立八数。以地六配坤,而立六数。此从两逆配阴四卦也。其天一地四之数,无卦可配,故虚而不用。此圣人取八卦配天地之数,总五十而为大衍。”
    由此可证天地即“天地之数”之简称。
    2.《说卦传》第三章是《周易》初经(伏羲先天八卦),第四章是《归藏》初经,第五章是《连山》后天八卦。
    《说卦传》第三章“天地定位”是《周易》六十四卦卦序的总纲领,故名《周易》初经,陈抟、邵雍谓之伏羲先天八卦。第四章末句言“坤以藏之”,《归藏》又名《坤乾》,故第四章是《归藏》初经。第五章,晋代干宝说是《连山》,自宋儒谓之后天八卦。
    3.帛书《衷》(13行到15行)对应《说卦传》首篇,唯独没有第四章、第五章。
    西汉马王堆帛书《衷》: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占也,参天两地而义数也,观变于阴阳而立卦也,发挥于刚柔而〔生爻也,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也,穷理尽性而至于命〔也。昔者圣人之作易,将以顺性〕命〔之〕理也。是故位天之道曰阴与阳,位地之道曰柔与刚,位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两之,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画而为章也。天地定立,〔山泽通气〕,火水相射,雷风相榑,八卦相庴。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故易达数也。
    帛书《衷》的“天地定位”章与《周易》初经不同,它是帛书《易》六十四卦卦序的总纲领,笔者认为帛书《易》六十四卦卦序属于《连山》体系,故名《连山》初经。
    《太一生水》与《周易•说卦传》对比图示:
    
    《太一生水》启示先天八卦转后天八卦的枢纽是损益:
    先天八卦首先按盖天说建立四正卦:天尊地卑,故乾上坤下,日出与东,月出于西,故离东坎西。
    《损》、《益》之道为吉凶之门,于是根据损益二卦确定四隅:祖先经过数万年的历史经验积累,总结出西南青藏高原(昆仑山)不断抬起(益卦),而西北祁连山(祁连,是古匈奴语“天”。“祁连”连读为乾)、天山地区不断沙化(损卦),于是西北艮而东南兑为山泽损,西南巽而东北震为风雷益。
    西北艮,损的是天;西南巽,益的是地。所以后天八卦西北为乾天,西南为坤地。后天八卦的四正卦源于河图四正,故坎水(一六水)位于北方,离火(二七火)位于南方,震木(三八木)位于东方,兑金(四九金,金为从革,兑为毁折)位于西方。后天八卦属于《连山》,东北为经卦之始,故艮山位于东北。后天八卦因此确立。 
    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
    
    《太一生水》最后说:
    天不足于西北,其下高以强;地不足于东南,其上低以弱。不足于上者,有余于下;不足于下者,有余于上。
    这两句话正与先天八卦、后天八卦符合。
    “天不足于西北,其下高以强”,是指先天八卦西北的艮卦,李光地《周易折中•<启蒙>附论》:“山即地形之隆起,而上交于天者也”,故曰“其下高以强”。
    “地不足于东南,其上低以弱”,是指先天八卦东南的兑卦,兑泽位于大地上的最低洼处,故曰“其上低以弱”。《淮南子•天文训》所谓“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不足于上者,有余于下”,是指后天八卦西北的乾卦,由于“天不足于西北”,于是西北的艮卦要增益(阳爻增长),先从艮增益为巽,后巽增益为乾天。天门艮阳变为乾阳。
    “不足于下者,有余于上”,是指后天八卦东南的巽卦,由于“地不足于东南”,于是东南的兑卦要增益为坤地(阳爻增长),从坤地增益为艮,后从艮增益巽。地户兑阴变为巽阴。
    三、《系辞上传》第九章: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卦。(第一节)
    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第二节)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第三节)
    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事能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祐神矣。(第四节)
    【李守力按】
    帛书《系辞》与《周易•系辞传》基本相同,最大区别是帛书《系辞》没有《系辞上传》第九章。这是因为“大衍之数”为《周易》所专有,帛书《易》六十四卦卦序不是《周易》卦序。《周易》的特定筮法“大衍之数”源于三《易》之源——“天地之数”河图,所以在第一节“大衍之数”之后就是第二节“天地之数”。帛书《易》属于《连山》体系,因而帛书《系辞》唯独有《系辞上传》第十一章“天地之数”河图的内容:“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河出图,洛出书,而圣人则之。《易》有四马(象),所以见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说卦传》第一章与《系辞上传》第九章对比图示:
    
    (本文转载自李守力的新浪博客,作者李守力)
    【注】
    【注1】:谭宝刚,近十年来国内郭店楚简《太一生水》研究综述到目前为止学界在研究方向上忽视了以下一些不该忽视的问题:1、相对于整个文本来说,制作者为什么要花那么大的篇幅去进行宇宙生成的逆向追述?此为文本独特于其他宇宙生成论的关键,这里面必有深厚的文化哲学内涵有待我们去挖掘。
    【注2】:详见《周易密钥》第5-11节:论先天八卦的演化以及向后天八卦的转变。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