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家百科 >

董奉


    
    董奉字君异,福州候官县人也。
    昔吴先主时,有年少作本县长,见君异年三十余,不知其有道也。罢去五十余年,复为他职,以经候官,诸故吏人皆往见故长,君异亦往,颜色如昔。了不异,故长宿识之,问曰:君无有道邪,昔在县时年纪如君辈今已皓白,而君犹少也。君异曰:偶尔。
    【译】
    董奉,字君异,福州候官县人士。
    吴先祖时期,有一位年轻人担任候官县的县令,董奉当时有三十多岁,县令见到他和普通人一样,没有感到他的奇特之处。后来县令罢官离开,五十年后,又担任另外的职务,上任之时,路过候官县,以前的下属都来拜见这位往日的县令,董奉也来了。县令见到故人都已老去,只有董奉的容貌和五十年前一样。他感到很奇异,就在县里留宿,结识董奉,并问他:“你是不是得道高人呢?和你同龄的人,如今头发都已经花白,但是你的容貌依然年轻。”董奉含糊地回答了一句:“这只是偶然罢了。”
    杜燮为交州刺史,得毒病死已三日。君异时在南方,乃往,以三丸药内死人口中,令人举死人头摇而消之。食顷,燮开目动手足,颜色渐还,半日中能起坐,遂活。
    后四日,乃能语,云:死时奄然如梦,见有数十乌衣人来收之,将载露车上,去入大赤门,径以付狱。狱各一户,户才容一人。以燮内一户中,乃以土从外封之,不复见外。恍惚间有一人言:太一遣使者来召杜燮,急开出之。闻人以鍤掘其所居户,良久引出之。见外有车马,赤盖,三人共坐车上。一人持节呼杜燮上车,将还至门而觉。燮既活,乃为君异起高楼于中庭。君异不饮食,唯啖脯枣,多喜饮酒。一日三为君异设之,君异辄来就燮处饮食。下楼时忽如飞鸟,便来到座,不觉其下,上楼亦耳。
    如此三年,从燮求去。燮涕泣留之,不许。燮问曰:君欲何所之,当为具大船也。君异曰:不用船,宜得一棺器耳。燮即为具之。至明日日中时,君异死。燮使人殡埋之。七日,人有从岩昌来者,见君异,因谢杜侯好自爱重。燮乃开视君异棺中,但见一帛一面丹书符。
    【译】
    交州刺史杜燮得暴病死去,已经停尸三天。正好董奉当时在南方,便前去看望,往尸体嘴里塞了三粒药丸,命人把尸体头部举起来,来回晃动,以便药丸融化。过了一会儿,杜燮睁开双眼,手脚能够挪动,脸上逐渐有了活人的气色。半天之后,就能坐起来了,就这样活了过来。
    又过了四天,杜燮能开口说话了。杜燮说:“我刚刚死的时候,就好像在做梦一样,看到有几十个黑衣人把我抓到一辆车上,进了一个红色大门,就把我塞进了监狱。监狱里面都是单间,一个单间只能住一人。黑衣人将杜燮的房间的门窗用土封上,一丝光线都透不进来。我忽然听到有人说话:‘太乙真人派我来召杜燮,还不赶紧开门放人。’随后就听到铁具挖土的声音,半天才把我弄出来。从监狱出来,我看到外面停着一辆马车,车顶是红色的,车上坐了三个人。有一个人手持符节,喊杜燮上车。马车把我送到了家门口,我就活了过来。”
    复活的杜燮为了报答董奉,便在庭院中修建了一座高楼侍奉他。董奉不吃别的东西,只吃干肉和枣,还喜欢喝酒。杜燮就一日三餐都为他提供肉干、枣和酒。董奉平时都待在楼上自己的房间,只有吃饭时会下楼到杜燮房间吃饭。他下楼时想鸟一样腾空来到座位,吃完后就腾空飞到楼上,别人都无所察觉。
    就这样过了三年,董奉向杜燮告别,想要离去。杜燮哭着挽留,也没能留住他。杜燮问:“您要去哪里?需要准备一艘大船吗?”董奉回答:“不用船,只要准备一副棺木就好。”杜燮准备了一具棺木,到了第二天中午,董奉躺在棺木中死去。杜燮命人安葬了他。七天之后,有人从岩昌来给杜燮带了口信,说是董奉让他来传话,感谢杜燮对他的照顾,望他多多珍重。杜燮听完便打开棺木,只见棺木中仅剩下一块画着人形的丝绸,丝绸背面是朱砂画的道符。
    君异后还庐山下居,有一人少便病癞,垂死,自载诣君异,扣头乞哀。君异使病者坐一户中,以五重布韬其目,使勿动摇。乃敕家人莫近。病人云:闻有一物来舐之,痛不可堪,无处不匝。度此物舌当一尺许,其气息大小如牛,竟不知何物,良久乃去。君异乃往,解病人之巾,以水与饮,遣去,云:不久当愈,且勿当风。
    十数日间,病者身体通赤无皮,甚痛,得水浴即不复痛。二十馀日,即皮生疮愈,身如凝脂。
    【译】
    董奉后来在庐山下隐居,有一个人得了热病,快要死去了,用车拉着来见董奉,叩头祈求董奉救他一命。董奉让病人坐在一间屋子里,用五层布蒙在他的眼睛上,让他别动,还让他的家人不要靠近。病人后来说:“起初感觉像是有东西在舔他,浑身上下被舔了一遍,使他全身疼痛难忍。此物的舌头大概有一尺多长,喘气像牛一样粗,猜不出是什么动物。过了许久,此物才离去。”那物离开之后,董奉走进房间,把布解开,给他喝了点水,就让他回家。并且叮嘱他:“过不了多久你就会痊愈,但是切记不要受风。”
    十几天之后,病人身上的皮肤全都脱掉了,全身通红,十分疼痛,只有洗澡才能止痛。二十多天之后,病人身上长出新皮,病果然好了,皮肤像凝脂一样光滑,吹弹可破。
    后尝大旱,百谷焦枯,县令丁士彦谓纲纪曰:董君有道,必能致雨。乃自资酒脯见君异,说大旱之患。君异曰:雨易得耳。因仰视其屋,曰:贫家屋皆见天,不可以得雨如何?县令解其意,因曰:先生但为祈雨,当为架好屋。
    于是明日士彦自将吏人,乃运竹木为起屋。屋成,当泥涂使人掘土取壤,欲取水作泥,君异曰:不烦运水,日暮自当雨也。其夜大雨,高下皆足。
    【译】
    后来当地有一年大旱,庄稼都枯萎了,县令丁士彦和属下议论说:“董奉有道术,一定能降雨。”便亲自带了肉干美酒去拜见董奉,详说旱情的严重性。董奉说:“下雨很容易。”说完,抬头看看自己的房屋,说:“我家贫,房子都快露天了,如果下雨我怎么办?岂不是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县令明白了他的意思,就说:“道长您尽管祈雨,我保证马上给你盖新房子。”
    于是,第二天,县令亲自带领民工,运来竹子木材,很快改好了房屋。屋子盖好了,直接就地取材,挖地取土,准备和泥。但是没有和泥的水,就打算去外地运水。董奉说:“不必了,今晚将有大雨。”到了晚上,果然下起大雨,百姓们都欢呼雀跃。
    又君异居山间,咒水治病,不取钱物,使人重病愈者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计得七万馀株,郁然成林。而山中百虫群兽游戏杏下,竟不生草,有如耘治也。
    于是杏子大熟,君异于杏林下作草仓,语时人曰:欲买杏者,不须来报,径自取之。得将谷一器置仓中,即自往取一器杏。每有以谷少而取杏多者,即有三四头虎啖逐之,此人怖惧而走,杏即倾覆,虎即还去。到家量杏,一如谷少。
    又有人空往偷杏,到家人死,遂送杏还,扣头谢过,死者即活。自是买杏皆于林中自平量之,不敢有欺者。君异以其所得粮谷赈救贫穷,供给行旅,岁消三千斛,尚馀甚多。
    【译】
    董奉住在山里,以符水治病,分文不取。得了重病,经他治好的人,在附近种五棵杏树,病不严重者重一棵。就这样过了好几年,周围已经有七万多棵杏树,成了一片杏林。山中的鸟兽在林中嬉戏,树下不生杂草,像是专门有人把杂草锄尽了一样。
    杏子熟了之后,董奉就在林中用稻草修建一间仓库,对人们说:“想要买杏,不用告诉他,只要拿一罐粮食倒进仓库里面,就可自行装一罐杏带走。”如果有人缺斤短两,没有拿够一罐粮食,却带走一整罐杏子,就会有一群老虎追赶他,他肯定会慌张躲避追赶,慌乱中,杏子撒了出来,老虎便离去。回到家中看罐中的杏子,和他拿去的粮食是等量的,不多也不少。
    还有人不想拿粮食换,直接去偷杏,偷回家中,人便立即死去。家人把杏送还杏林,叩头谢罪,那人才活了过来。从那以后,买杏之人都在林中自己等量交换,不敢再有欺诈行为。董奉把买杏得来的粮食赈济贫苦百姓,救助在外赶路缺少盘缠的人,一年能散出去三千斛粮食,仓库中还能剩下好多。
    县令亲故家有女,为精邪所魅,百不能治。以语君异,若能得女愈,当以侍巾栉。君异即为召勑诸魅,有大白鼉,长丈六尺,陆行诣病者门。君异使人斩之,女病即愈。
    遂以女妻之。久无儿息,君异每出行,妻不能独住,乃乞女养之,女年十岁。君异一旦受上帝锡命,位碧虚上监太一真人,白日飞升。妇及养女犹守其宅卖杏,取给有欺之者,虎逐之如故。
    养女长大,纳婿同居。其婿,凶徒也。常取诸祠庙中神衣物。庙中神下巫语云:某甲恃是仙人女婿,夺吾衣物。吾不在此,但羞人尔,当为仙人故无用为问。
    君异在民间住百年,其颜色常如三十许。冲升之后,人即杏林之故地置祠,曰太一宫。宋真宗赐额大中祥符观,徽宗宣和间勑封升元真人。(一云濠州锺离县南有杏山,董奉种杏之所。)
    【译】
    县令有个女儿被鬼缠住,医治无效,就投奔董奉求治,并说如果治好了就把女儿许给董奉为妻。董奉答应了,就施起法术,召来了一条几丈长的白鳄鱼,鳄鱼自己在地上一直爬到县令家门口,董奉就让随从的人把鳄鱼杀死,县令女儿的病就好了。
    董奉就娶了县令的女儿,但很久没有儿女。董奉经常外出,妻子一人在家很孤单,就收养了一个女孩。女孩长到十几岁后,有一天董奉腾空升入云中成仙而去了,位列碧虚上监太一真人。他的妻子和养女仍然住在家里,靠卖杏维持生活,有敢欺骗她们母女的,老虎仍然追咬。
    养女长大之后,招入赘女婿和母女二人一起居住。可是这位女婿行为不端,经常偷取神庙里神像的衣物。庙中神仙生气地说:“某人仗着自己是仙人的女婿,偷我的衣物,虽然我不在这座庙里,但是想起来也是很丢人的事情。”
    董奉在人间一百多年才仙去,容貌仍像三十岁的人。飞升之后,人们在杏林中修建祠堂,称为“太一宫”。 宋真宗赐匾额曰“大中祥符观”,宋徽宗宣和间勑封董奉为“升元真人”。(有人说濠州锺离县南边有一片杏林,就是董奉种杏的地方。)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