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续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6:11:04 问道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匡阜先生姓匡名续,字君平,南楚人也。或曰本夏禹之裔,生而神灵,儿时便有物外志。 周武王时,师柱下史老聃,得长生之道,遂结茅於南嶂山虎溪之上隐焉。室中无所有,唯置一榻,简策数编而已。武王闻其名,屡加征聘,不起。 居岁月之久,有少年数诣之,自通曰:姓刘名越,家在前山之左,邀先生过之。且曰:至山下有石,高二尺许,即予舍。 续后如约而往,至山下,四顾无居室,果唯一石。乃扣之,石为之开,若双扉然。有二青衣执绛节前导,先生渐见楼台参差,金碧辉映,禽鸟翱翔,花木珍异。 其少年顶玄玉冠,朱绂剑佩,升堂接引。先生悟非人世,心欲求驻。少年谓先生曰:子阴功未满,后会可期。遂饮以玉酒三爵,继索延龄保命汤一啜。 先生告别而出,反顾其所,惟巨石宛然。 先生自得遇之后,神观日益精明,而功行不辍。 定王尝问柱史伯阳父,方今神仙之在世者,伯阳父举五岳诸仙以对,先生其一也。王乃召之,先生遁不见。 至威烈王时,复遣使以安车迓之。未至之先,先生曰:时至矣。遂白日腾空而去。使者访其所隐,空存靖庐。使回因奏请以南嶂山为靖庐山,䢴人亦以先生姓氏呼为匡山,曰匡阜,曰匡庐。其后避宋太祖讳,改匡曰康。至今其乡若社,皆因先生而命名,虎溪由是为三十六福地。 先生飞升之后,上帝命司吴楚水旱,及赐以主温之印,统摄八部温神,俗因号为和温康阜先生。 先生高弟二人,一号白鹿真人,一号洪子真。今庐山有炼丹洪井、白鹿洞,是其遗迹。 汉武帝元封元年南巡狩,登祀天柱,尝望秩焉。继而射蛟浔阳江中,顾问此山何神主之,博士刘歆奏曰:匡续先生得道於此。帝由是封先生为南极大明公,仍命立祠於虎溪旧隐,列於祀典。 迨至东晋,雁门僧慧远游罗浮回,夜宿祠下,爱其溪山之胜,谒郡守桓伊曰:昨梦匡先生愿舍祠为寺。伊从之,而迁先生祠于山口之乾维。 唐开元间,再加兴建。天宝初,明皇命使致斋,尊为仙庙。土民水旱疠疫,祷之皆应。 南唐保大中,相国周宗控节南服而临九江,睹庙貌隳残,复加兴建。始召道士阙元隐主之,以备香火之奉。复奏赐田庄一所,永充斋赡。 宋英宗治平中,赐额为观,锡名寿圣。行郊祀,降祝版,州遣贰车酌献,永为彝典。建中靖国元年,徽宗诏封先生为靖明真人。高宗绍兴三十二年,避德寿殿尊号,改赐额广福。 琼山白玉蟾题古风云:武王笑骑青玉骊,生絷老纣而磔之,四海苍生尽札瘥,林下哲人甘忍饥。有人著书嵩山下,亦有首阳采薇者。八魊流瘟毒赤子,八纮风车吹火马。吾闻康续隐靖庐,青牛老人授以书,紫皇锡之敛瘟玺,天下苍生渐嘘枯。既闻人间爵十乱,胶志茹芝饮春涧。定王烈王呼不起,秦王船到崤函岸。及其望夷已苍苔,中原一鹿走之汉。好仙天子矢江龙,遂封先生大明公。晋僧爱地栽白莲,诉梦绐牧树佛宫。吾疑老聃昔化龙,公意无乃与聃同。虎溪之水蟠青龙,虎溪之山摩苍穹。后人因笑葛洪错,既到庐山还动脚。葛洪去后几人来,满洞白云寒漠漠。 【译】 匡阜先生姓匡名续,字君平,是楚地南部之人。有人说他本是夏禹的后裔,天生神异,从小便有超脱世俗之外的志向。 周武王的时候,匡续拜柱下史老聃为师,习得长生之法,便隐居在南嶂山虎溪的茅庐中。茅庐里面空荡荡的,只有一张床和几卷书籍。周武王听闻他有奇异之处,便想要任命他为官,他却谢绝了武王的美意。 几年以后,有一位少年多次前来拜访他,自我介绍说他姓刘名越,家就住在前面那座山的左边,想邀请匡续到他家里坐坐。少年还说:“山脚下有一块高二尺的大石头,那就是我的家。” 匡续按照约定的时间前往拜会,到了山脚下,四处张望,果然没有其他的屋舍,只有一块大石头。匡续轻轻扣石,石门从中间裂为两扇,缓缓开启。有两位手执绛节的青衣使者从石洞走出,相互行礼之后,使者将匡续引入洞中。走着走着,匡续便看见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还有珍禽异兽,珍奇花木。 那位名叫刘越的少年头戴玉冠,仪表堂堂,在厅前迎接他。匡续立刻想到这里不是凡世,而是仙家之处,想要留下来。少年对他说:“你功德尚未圆满,等你功德圆满之时,我们还会再见的。”然后,少年让他喝下三杯玉酒和一碗延龄保命汤。 匡续告别少年,走出石洞,当他回头看石洞,只有原来那块巨石屹立在山脚下,不再见石洞。 匡续自从拜访过少年之后,感觉自己日益接近仙道,勤修苦练,不敢懈怠。 周定王曾经问柱下史伯阳父:“如今有哪些神仙在人世间?”伯阳父列举五岳诸神仙,匡续就是其中一位。周定王便要召见匡续,他随即消失不见。 到周威烈王时,威烈王也派使臣驱车迎接他。使者还没到匡续的茅庐,匡续便已经预知到,说了句“时间到了”,腾空而起,飞升成仙。使者来到茅庐,匡续已不见踪影,只有他隐居的靖庐。使者便回皇宫复命,奏请威烈王将南嶂山改名为靖庐山,当地人也因为匡续姓匡而成之为匡山,茅庐称为匡阜,或者匡庐。之后避宋太祖赵匡胤的名讳,改匡为康。如今虎溪是三十六福地之一。 匡续飞升之后,天帝命其管理吴楚水旱,赐给他主温之印,统领八路温神,因此人们也称他为和温康阜先生。 匡续有两个高徒,一个被称为白鹿真人,一个被称为洪子真。如今庐山有炼丹洪井、白鹿洞,便是其二人的遗迹。 汉武帝元封元年南巡狩猎,来到靖庐山,登上祀天柱,祈求风调雨顺。之后汉武帝问此山是哪位神仙在掌管,博学多识的刘歆说:“匡续先生在此山得道飞升。”武帝便封匡续为南极大明公,派人在虎溪旁的茅庐旧址处修建祠堂,并在祭祀典籍中记录在案。 到了东晋时期,雁门高僧慧远大师从罗浮山返回的途中,寄宿在虎溪的祠堂中,被靖庐山美丽的风景所吸引,拜见郡守桓伊说:“昨晚我梦见匡续先生对我说,愿意把这座道家祠堂改为佛家寺庙。”桓伊听从了慧远的话,将匡续先生祠堂迁到了山口的西北方。 唐朝开元年间,又将祠堂修缮一番。天宝初年,唐明皇派人来此处斋戒,尊奉为仙庙。当地民众每逢水旱灾害,瘟疫流行,来祠堂祈祷,皆会灵验。 南唐时期,太傅周宗来到九江,见到祠堂残破,便加以修葺。还派道士阙元隐主理祠堂事务,使祠堂香火旺盛。后来周太傅又奏请赐予侧田一所田庄,供祠堂食物的自给自足。 宋英宗治平年间,赐予祠堂一块牌匾,并改庙为寿圣观。在此举行祭祀大典。到徽宗时期,封匡续先生为靖明真人。宋高宗三十二年时,因避讳德寿殿尊号,更名为广福观,并赐牌匾。 琼山白玉蟾题诗曰: 武王笑骑青玉骊,生絷老纣而磔之。四海苍生尽札瘥,林下哲人甘忍饥。有人著书嵩山下,亦有首阳采薇者。八魊流瘟毒赤子,八纮风车吹火马。吾闻康续隐靖庐,青牛老人授以书,紫皇锡之敛瘟玺,天下苍生渐嘘枯。既闻人间爵十乱,胶志茹芝饮春涧。定王烈王呼不起,秦王船到崤函岸。及其望夷已苍苔,中原一鹿走之汉。好仙天子矢江龙,遂封先生大明公。晋僧爱地栽白莲,诉梦绐牧树佛宫。吾疑老聃昔化龙,公意无乃与聃同。虎溪之水蟠青龙,虎溪之山摩苍穹。后人因笑葛洪错,既到庐山还动脚。葛洪去后几人来,满洞白云寒漠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