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家百科 >

第三十六福地 阁皂山


    
    阁皂山位于樟树市东南隅,俗称阁皂山,亦有称葛岭。是武夷山西延的支脉,逶迤绵延二百余里,峰回峦复,古竹苍松,霞蒸云蔚,引絮含烟,号称“清江碧嶂”。阁皂山不仅曾以道医著世,而且其山川风光,胜景天成。皂山境由骆驼、太极、玉女、凌云、丁仙诸峰环抱,中为腹地,诸峰高多为海拔500公尺左右,唯凌云峰海拔802.7公尺。登上高峰,极目四望,峰峦叠翠。阁皂山土良水清,林青竹翠,雨水丰沛,气候宜人,有“夏眠需盖被,寒冬鲜有冰”,“著衣台上三冬暖,鸣水亭前六月凉”之说。古往今来,阁皂山以山川之秀、景色之奇、古迹之异、传说之神而吸引了历代仁绅庶子、骚人墨客。如:朱熹、文天祥、解缙、施润章、裴汝钦、黄介民等名家都曾登山览胜,一睹阁皂风光,且大都留有题章。阁皂山已开发的景点有:接仙桥、山门、一天门、瀑布泉、鸣水桥、大万寿崇真宫、紫阳书院、石门石、风门、丹井、照门松、引路松等,主要景点的特点如下: 接仙桥:当年,葛玄在阁皂山修炼时,常在桥头迎来山求医问道、采药炼丹的各路“仙人”,此桥因此命名接仙桥。桥四周峰峦迭翠,茂林修竹,岚霭蒸腾。桥下溪流澄澈,卵石历历可数,山花吐秀,轻风拂来,让人有超凡脱俗之感。
    阁皂山是一座寓道教文化和中药史文化为一体的名山。东汉建安七年(202),著名的道家葛玄在此悟道修真。葛玄既是灵宝道派的始祖,又是樟树医药业的奠基人,阁皂山也因此成为樟树药帮的“祖山”。
    相传葛玄乃天庭上一散仙,位置不高。一日玉帝宴请众仙,葛仙翁位列末座,众仙娥翩翩起舞。突然“百草仙女”脚下一滑,眼见要摔倒。说时迟那时快,葛仙翁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一个箭步上前扶住仙姑,从而避免了一场舞台事故的发生。而葛仙翁起身时,不慎碰倒了座椅,掉下天庭,形成了一座似“椅子”状的山峰,即阁皂山。葛仙翁也由于天庭“男女授受不亲”的僵化体制,虽出于好心,但也被贬下凡间,葛仙翁即到自己的椅子边--阁皂山修行。那位“百草仙姑”则在阁皂山腹地洒下“百草园”供葛真人炼丹、制药。
    葛玄之后,他的弟子继续在阁皂山布道炼丹,种药行医,其中以葛洪贡献最大,在中国的道教史上将两葛并称“葛家道”,阁皂山亦因两葛而成为道徒的“圣地”。唐高宗仪凤年间(676-678) 赐阁皂山为天下第三十三福地。阁皂山在宋代进入鼎盛时期,与金陵(今南京)茅山、广信(今贵溪)龙虎山并称天下三大名山,盛况空前。据史料记载,当时这里曾有宫观殿堂一千五百余间,道士五百余人,良田三千亩,道家称之为“神仙之馆”。清末,阁皂山屡遭危厄,延续一千六百多年的宫观香火趋于衰落。
    阁皂山峰峦越百,仙道遗迹比比皆是。骆驼峰为葛玄得道藏丹处,太极峰为玉女理鬓处,西坑挂壁峰为张道陵修炼之地,有张天师坛。剑劈石、双鲤门、风八一天*丹井等处,无不俊美奇特,加上那美丽的神话传说,更显得神奇无比。凌云峰峡口的悬崖上,飞跨着一座石拱桥名曰鸣水桥。它建于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历经了800多年的风雨,桥拱至今完好无损。
    樟树阁皂山乃道教“灵宝派”祖庭,与龙虎山、茅山齐名。宋高宗御赐“天下第三十三福地”。阁皂山以仙翁葛玄得道羽化成仙的传说而名噪神州大地。北宋光禄寺卿杨申在《阁山景德观记》中,记有“学道之士五百人,为屋一千五百间”。南宋宰相周必大在《阁皂山崇真观记》也写道:“江湖宫观,未有盛”。朱熹两次在阁皂山“道德宫”讲学,因此,“道德宫”一度被称为“紫阳书院”。明清江知县秦镛题“阁峰晴雪”诗云:“阁峰缥缈入云端,积雪犹封礼斗坛。山远地偏游不得,几回驻马隔江看。”具见阁皂山景色迷人。
    阁皂山是一座寓道教文化和中药史文化为一体的名山。它屏立于樟树市区东南,九十九座山峰,绵亘二百余里,历史上与庐山、玉笥两山齐名,称“江右三大名山”,列“豫章十景”之一。自东汉张道陵、葛玄在此修道炼丹起,特别是葛玄的道教灵宝派的创立,阁皂山由此香火日盛,名噪天下,成为道教发源地之一,与贵溪龙虎山、南京矛山鼎立,号“神仙之宅”,唐高宗御赐敕封为“天下第三十三福地”。 
    阁皂山水清土凉,云雾飘绕,茂林修竹,沟壑交流。山内峰、岩、塬、石奇诡怪异,溪、涧、泉、池源幽水冽,殿、堂、台、阁随处可见,神话传说,流传甚广,是一座蕴含丰富旅游资源的宝库。
    作为道教名山,阁皂山上有众多的仙真修道遗迹。除了阁皂山西峰的张道陵坛、丁仙峰外,还有葛玄在山的东峰留下的灵宝法坛,用于超度死于战乱的穷魂滞魄;以及金沙池、捣药臼、双鲤石等。明谭嗣先编撰的《太极葛仙公传》说葛玄:“最后于阁皂东峰建卧云庵,筑坛立灶,以炼金丹。于时瑞气祥光,照映山谷。尝于洞口金沙池中浴丹,其泉忽然涌涨,金沙腾沸,至今丹池之内,金沙自沸。又尝于西峰石壁上石臼中捣药,因堕药一粟许,有飞鸟食之,遂不死。至今月夜,其鸟鸣,作丁当杵臼声,世名捣药鸟。仙人琴高尝骑双鲤访仙公于卧云庵,相与置酒酣饮,醉而卧。及醒,双鲤已化为石。仙公乃以双鹤与之,琴高遂乘鹤去,双鲤石至今在后山间。”   
    此外,阁皂山东峰的礼斗石,相传是仙公礼斗处。山中流水名为葛憩源,因为葛玄曾在此休息而得名。阁皂山的八景玄坛,相传得名于葛玄冲举之日,天帝赐以八景玉舆,玉女峰有葛玄升天遗迹。阁皂山的卧云庵、藏丹室,又是葛仙公炼丹藏丹之处。北宋文人陶弼有诗《阁皂山》,赞美了阁皂山的仙景:   
    万仞天门阁皂形, 
    阴阳不似众山青。 
    一区海上神仙宅, 
    数曲人间水墨屏。
    阁皂山是一座寓道教文化和中药史文化为一体的名山。东汉建安七年(202),著名的道家葛玄在此悟道修真。葛玄既是灵宝道派的始祖,又是樟树医药业的莫基人,阁皂山也因此成为樟树药帮的“祖山”。葛玄之后,他的弟子继续在阁皂山布道炼丹,种药行医,其中以葛洪贡献最大,在中国的道教史上将两葛并称“葛家道”,阁皂山亦因两葛而成为道徒的“圣地”。
    唐高宗仪凤年间(676-678) 赐阁皂山为天下第三十三福地。阁皂山在宋代进入鼎盛时期,与金陵(今南京)茅山、广信(今贵溪)龙虎山并称天下三大名山,盛况空前。据史料记载,当时这里曾有宫观殿堂一千五百余间,道士五百余人,良田三千亩,道家称之为“神仙之馆”。清末,阁皂山屡遭危厄,延续一千六百多年的宫观香火趋于衰落。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