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家百科 >

第二十四洞天 洞阳山洞


    
    洞阳山又名黑糜峰,位于望城县境内。北距长沙市约30公里。主峰海拔590.5米,历史上释家将其列入长沙四大名山,道家则将其列入三十六洞天。山中云雾长封,翠光四滴,自唐代始,释道名家在此传法布道,遂名播远近。峰顶开阔,唐时兴建一道观,明代万历四年(1576)改建成佛寺,即洞阳寺。黑麋峰森林公园境内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为83%,曾因有“麋鹿满坡”而得名,现已发现野生动物71种,列为省级和国家级的有34种。黑麋峰人文景观资源丰富,久以人文鼎盛著称。有名胜古迹,人文景观23处。唐高僧及书法家怀素、明正德皇帝朱厚照曾游历麋峰,至今墨迹犹存,唐大诗人刘长卿曾入山寻幽访胜,有诗纪行。故道家称此山为“洞阳山”,列入全国“三十六洞天”之二十四位。据传八仙之一吕洞宾曾入山修道,今有“寿”字石刻,洞宾岩,鞋子石等十多处吕仙遗迹。      
    黑糜峰主峰海拔590.5米,登临绝顶,古城长沙,尽收眼底;朝赏日出,暮观落霞,令人心旷神怡。 黑糜峰久以人文鼎盛著称。唐司马承祯将其列入道教第二十四洞天福地。唐时在山顶建有道观,明万历四年(1576)改建成佛山黑糜古刹,唐高僧及书法家怀素、明正德皇帝朱厚照、民国行政院长谭延闿曾游历黑糜峰,至今墨迹犹存。据传吕洞宾曾入山修道,今有“寿”字石刻、洞宾崖等10多处吕仙遗迹,故道家称此山为“洞阳山”,还有刘仙姑梳妆台、司雨之神周公真人塑像等,旧志谓洞阳山为“仙灵之窟宅也”。
    峰顶开阔,唐时兴建一道观,明代万历四年(1576)改建成佛寺,即洞阳寺。寺前后共三进,东、西配以厢房,今仅存后殿。后殿面阔3间,长8.6米,进深2间,深7.2米。柱、枋、梁均为花岗石,硬山顶,覆黄色琉璃瓦,枋上浮雕人物山水,工极精致。殿中悬"道高云洞"横额,传为唐代草圣怀素所题。两旁金柱正面镌联:"有仙则灵,听暮鼓晨钟,逸响遥分蓬岛外;引人入胜,看岳云湘水,普天齐付图画中"。殿内原供十八罗汉、二十四诸天菩萨泥塑像,均于"文化大革命"中当作封建迷信捣毁。大门外立两尊汉白玉雕石狮,造型讲究,线条流畅,应为明代遗物。从峰顶沿200多级石阶而下,两旁修篁夹道,细泉涓涓,抚人心脾。不远可见一巨石上阴刻一"佛"字,字高1.88米,宽1.07米,笔力浑厚遒劲,传为吕洞宾手书。黑糜峰上还有佛家石、鹰嘴石、洞宾岩等奇石,颇引人遐想。茶花拥翠、湘水扬帆等景观也能使人游兴盎然。清代高僧常静等人在此圆寂后葬于此山,佛家多来此拜谒。
    唐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第二十四洞阳山洞,周回一百五十里,名曰洞阳隐观天。在潭州长沙县,刘真人治之。”唐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洞阳山洞阳隐观洞天百五十里在潭州长沙县。”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