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家百科 >

第十六洞天 武夷山洞


    
    武夷山位于福建崇安县城南十五公里处。方圆六十公里,四面溪谷环绕,不与外山 相连。有“奇秀甲于东南”之誉。山名之由来,道教中有二说:张宇初《武夷山志•序》 称:“昔有神人受帝命统录地仙,尝降于山巅,自称武夷君,山因以名。”白玉蟾 《武夷重建止止庵记》称:古仙篯铿(即彭祖) 居此山,“有子二人,其一曰铿武,其次曰铿夷,因此遂名武夷山。”道教将其 列入三十六小洞天之第十六洞天。相传上古尧帝时期,彭祖率领族人移居到闽北一带。当时此地洪水泛滥,到处汪洋一片。彭祖的两个儿子彭武和彭夷带领族人堆山挖河,疏浚洪水。后人为了纪念武、夷两兄弟,就把堆山的山脉叫做“武夷”。
    武夷山是座历史文化名山。早在新石器时期,古越人就已在此繁衍生息。如今悬崖绝壁上遗留的“架壑船”和“虹桥板”,就是古越人特有的葬俗。西汉时,汉武帝曾遣使者到武夷山用乾鱼祭祀武夷君。唐代,唐玄宗大封天下名山大川,武夷山也受到封表,并刻石记载。还明令保护山林,不准砍伐。唐末五代初,杜光庭在《洞天福地记》里,把武夷山列为天下三十六洞天之一,称之为“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宋绍圣二年(1095年),祷雨获应,又封武夷君为显道真人。 
    武夷山区内有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岩及一百零八景点。不仅全年有景,四季不同,而且阴晴风雨,其山川景色亦幻莫测,瑰丽多姿。现全区分为武夷宫、九曲溪、桃源洞、云窝天游、一线天——虎啸岩、天心岩、水帘洞七大景区。它兼有黄山之奇、桂林之秀、泰岱之雄、华岳之险、西湖之美。 
    武夷山风景的精华在九曲溪。九曲溪源于三保山,溪水碧清,折复绕山,形成“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的九曲之胜,武夷山中最著名的一些山峰和高插于悬崖峭壁上的神秘悬棺都列在九曲溪边。景区内还有遇林亭宋代瓷窑遗址、武夷宫等游览景点,极具人文价值。 武夷山也有众多名胜古迹,如冲佑万年宫、虹桥和架壑船棺等,还有世界罕见的动植物,是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这里并建有武夷山自然博物馆。 
    武夷山还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古人称:“东周孔丘,南宋朱熹,北有泰岳,南有武夷”。南宋理学家朱熹在此居住四十多年,设帐授徒,著书立说,使这里成为我国东南文化的中心,被誉为“道南理窟”。道家也把这里称为“第十六洞天”。历代文人雅士在此写下的赞美诗文不下二千多篇,题镌摩崖石刻有四百多处,这些丰富的人文史迹,也为名山增添风采。而古越人的架壑船棺、汉代的古城墟、宋代的古瓷窑遗址和元代的御茶园等,使武夷山更成为人们访古探奇,寻幽览胜之地。   
    武夷山区内,各个峰、岩、景点,都融入了道教文化不同程度的印记。如古代帝宫、王城建筑要求体现日、月、星照临,而九曲溪附近分别有星村,半月山,升日峰,正符合此要求;在景区御茶园内有口通仙井(井壁呈圆形),附近武夷宫有口龙井(井壁呈方形),这两口井分别坐落在武夷山九曲溪的溪左与溪右,按“天为阳,地为阴;天为圆,地为方”之理念,配合上九曲溪的“S”路线,构成了一幅天然的太极图,通仙井以及龙井正是太极图的阴阳两极。此外,武夷宫、止止庵等现存之宫观也是道教在该地的重要传播之处。
    武夷山还有着深厚的茶文化,它与道教也有着深厚的渊源。自古以来,道门中人就把茶视为某种含有“生力”的食物,为求“长生久视”,在修炼外丹时,茶往往是道教徒必备之物之一,茶文化正是从这一点上与道教有了初次的结合。因此,道人种茶、饮茶成为修道途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千百年来,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气象和地理条件,武夷山道人培育了武夷岩茶,其中大红袍等珍贵品种为许多爱茶之人所追捧。正如范仲淹所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今人在品茗之时,也能体会到这不一般的玄妙仙境。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