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丹道养生 >

养生备于理:何为饮酒真谛?


    邵雍《善饮酒吟》
    人不善饮酒,惟喜欢之多。人或善饮酒,惟喜欢之和。
    饮多成酩酊,酩酊身遂疴。饮和成醺酣,醺酣颜遂酡。
    注释
    ○善:善于。这里指懂得酒性、酒趣和饮酒常识。惟:虚词,无实义。喜欢:欢喜,这里指追求的意思。
    ○和:谐调;和美;合适。
    ○酩酊:沉醉的样子。形容酒醉得很厉害。典出[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日暮倒载归,酩酊无所知。”疴:读音kē,生病。
    ○醺酣:指微微酣醉状态。[唐]杜牧《郡斋独酌》诗:“醺酣更唱太平曲,仁圣天子寿无疆。”[宋]范仲淹《览秀亭诗》:“开樽揖明月,席上皆应刘。敏速迭唱和,醺酣争献酬。”[元]高文秀《遇上皇》第四折:“呀!微臣最小胆,则待逐日醺酣。”酡:读音tuó。酡颜。饮酒后脸色变红。这里含有舒筋活血的意思。
    译文
    人若不懂得饮酒真谛,那么他追求的是量多。人若很懂得饮酒真趣,那么他会把握好适度。
    人若饮多成酩酊大醉,那么会导致身体病疴。人若饮和成醺微酣然,那么舒筋活血脸红乎。
    养生旨要
    上列作品选自邵雍《伊川击壤集》。邵雍自己是个喜欢饮酒的,这首诗是他的饮酒心得,也是针对世情与酒桌现象发出的箴言和劝导。
    
    饮酒把握好适度(资料图 图源网络)
    酒不可多饮,更不得酗酒,酗酒伤身害体,且易误事生事,所以,历代受害者皆自令戒酒,或劝世戒酒。参阅本书“禁理编”相关戒酒诗诀,如[隋]巢元方“黄疸之病由酒食”说等。
    附录1:
    [宋]邵雍“喜欢吟”
    尧夫喜饮酒,饮酒喜全真。不喜成酩酊,只喜成微醺。
    微醺景何似?襟怀如初春。初春景何似?天地才细蕴。
    不知身是人,不知人是身。只知身与人,与天都未分。
    (邵雍《《伊川击壤集》卷11)
    附录2:
    [唐]韩愈《酒趣》诗
    所以欲得酒,为文俟其醺。酒味既冷冽,酒气又氤氲。
    性情渐浩浩,谐笑方云云。此诚得酒趣,此外徒缤纷。
    (韩愈《韩昌黎集》)
    附录3:
    [晋] 陶潜《止酒》诗
    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坐止高荫下,步止荜门里。
    好味止园葵,大懽止稚子。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
    暮止不安寝,晨止不能起。日日欲止之,营卫止不理。
    徒知止不乐,未知止利己。始觉止为善,今朝真止矣。
    从此一止去,将止扶桑涘。清颜止宿容,奚止千万祀。
    (陶潜《止酒》)
    
    止酒情无喜(资料图 图源网络)
    附录4:
    [宋]梅尧臣《拟陶潜止酒》诗
    多病愿止酒,不止病不已。止之惧无欢,虽病未宜止。且欲止人事,事止不经耳。
    次诵止足言,行当止田里。田里止谁亲,止乐山水美。既止何所助,唯酒与止喜。
    以言止不止,未必止为是。止酒傥不瘳,枉止徒可耻。
    止亦随化迁,不止等亦死,慎勿道止酒,止酒乃君子。
    (梅尧臣《拟陶潜止酒》)
    附录5:
    [唐] 吕洞宾《戒酒》诗
    切戒酒兮切戒酒,一点元光长保守,爽然飞上玉京峰,天地酿熟琼浆有。
    (吕洞宾《纯阳真人浑成集》)
    附录6:
    [清]郭瑞龄《止酒》诗
    老翁今年六十七,生平颇有刘伶癖。学书学剑两无成,博得寒毡分半席。官卑职散俸无多,苜蓿将来换三白。
    晨朝一壶晚千钟,醉倒瞢腾百忧释。那知籍酒欲消悉,酒结成痂贮胸臆。恍然自悟酒无功,愁不能销病来迫。
    因之止酒保我躯,善酿何须说仪狄?偶然宴赏来嘉宾,赌胜欢肠甘败北。为我寄语王无功,醉乡可游不可溺。
    (引自《清诗铎》
    
    本文由腾讯道学根据《中华养生通鉴》(宁业高编著)整理发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安徽省大别山文化研究院编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