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 老子生平三考(7)

    2018-01-06

    之三:李耳得名“老子”考 一、 众所周之,老子姓李名耳,谥曰聃,字伯阳,而为何得名“老子”?而且,《道德经》又名为《老子》?对此,史学界说法不一,这成了一大历史之谜。...

  •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儒家思想都适用

    2018-01-06

    提摩西·阿什著吴万伟译 北京:在我小时候,中国对我来说是形象模糊可笑的中国人,他长着一缕缕小胡子的,穿着绣花的丝绸衣服,戴着一顶圆锥形高帽,用滑稽可笑的口音“子曰”...

  • 道与无为而治(2)

    2018-01-06

    第三章讲:“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

  • 周文王遗嘱之中道观(1)

    2018-01-06

    《保训》是周文王的临终遗嘱。遗嘱的核心为“中”,即中道治国。此理念承自先周,后得以发扬光大,影响中国历史数千年,意义十分重大。 遗嘱以两位历史人物的实践为例,阐述中道治国...

  • 老子生平三考 (8)

    2018-01-06

    三、正是《道德经》的“保密”,使得晚辈及后学者在继承《道德经》思想的时候,必然同样采取了“保密”的态度。此之,则形成了李耳及其《道德经》思想之“密传”的事实。 那么...

  • 《庄子》的分析(1)

    2018-01-06

    (苏州大学中文系,江苏苏州215006) [摘要]本文对《庄子内篇》七篇逐篇逐节进行了分析。庄子用和胎儿期记忆密切相关的虚空记忆的特征指导个人、人际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实...

  • 《庄子》的分析(2)

    2018-01-06

    (4)《人世间》 “颜回见仲尼”一节。 “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名和智实为“凶器”,因为二者服务于人的争斗之心。“而强以仁义绳墨...

  • 周文王遗嘱之中道观(2)

    2018-01-06

    遗嘱所述舜所得之“中”,乃指适用广泛的治国理念,是西周以前就有的,《史记·五帝本纪》:“帝嚳溉执中而徧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服从。”《正义》:“溉音既。言帝嚳治民,若水...

  • 老子生平三考 (9)

    2018-01-06

    四、先秦“隐士”的出现,正是对李耳及其《道德经》传承并保密的表现和结果。 在中国先秦,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士”的阶层。但是,“隐士”,作为“士的阶层”中的组成部分...

  • 学者纵论儒学人文精华:人生天地间皆可为尧舜

    2018-01-06

    人生天地间皆可为尧舜 ——海峡两岸学者纵论儒学的人文精华 -田心 “只有真正重视中华民族自己的儒学人文精华,领悟其人生智慧所孕育出来的生命美学,挖掘其不可磨灭的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