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 儒法关系的共和意义(2)

    2018-01-06

    2. 阅读《通鉴》的道学心志:面向中国现代性问题 然而,《资治通鉴》的书写却开端于一个断裂,一个新时代即将到来的混乱前兆,犹如战乱频仍的现代共和革命,也往往被视为历史的...

  • 儒法关系的共和意义(3)

    2018-01-06

    3. 《通鉴》之始:通古今之变问题与任务的提出 《资治通鉴》始于三家分晋,意义何在?今天阅读战国史,有何借鉴意义?今天,中国作为一个民族国家,侧身列邦,处境有类于战国。...

  • “三纲五常”新证(6)

    2018-01-06

    我们习于现代的思维模式,以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就是权力上的顺从关系,其实决不如此。《白虎通义三纲六纪》论“君臣、父子、夫妻”关系是说: 君臣者,何谓也...

  • 儒法关系的共和意义(4)

    2018-01-06

    4. 应对礼崩乐坏的第一步:法家变法与现代性的历史位置 周纪二周显王之世,温公同叙卫鞅变法于秦,孟子倡仁义于魏,两者交错,义旨深远。面对周文疲惫、天下分裂的问题,卫鞅和...

  • 儒学三题(1)

    2018-01-06

    其一、道与学 经者,圣人之道也。此二千年不可颠覆之真言,亦二千年狭陋之偏执。又云:“圣人之道存乎经。”同理,谓经之中有道则是,谓经即是道则非。因经之道(此段言“道”...

  • 儒法关系的共和意义(5)

    2018-01-06

    5. 应对礼崩乐坏的第二步:孟子心性儒学之于“现代性”的意义 当周文面临礼崩乐坏的时候,如何在断送封建贵族血食的同时,却保存贵族文化的血脉,并以此贵族文化作为必将日益平...

  • 儒学三题(2)

    2018-01-06

    其二、儒学与儒术 学,道之义理也;术,道之施用也;故,学为形而上之道,术为形而下之器。形上者为体,形下者为用;体为本,用为末;故学与术(犹曰:学术与政治),亦体与用...

  • 儒学三题(3)

    2018-01-06

    其三、孔子,人也! 或问:王充之讥孔子,民至于今犹斥其狂妄;庄周之讥孔子,津津乐道者未有间绝。同是讥也,何其受落之相去若此也?抑孔子未可以讥乎? 对曰:诚有是也。然...

  • 儒法关系的共和意义(6)

    2018-01-06

    6. 儒法国家的诞生:汉代儒家对法家成果的以文化之 周礼崩坏,如何重建天下秩序,秦统六合只完成了双重任务中法家的一半,另一半尚需等到汉代在“独尊儒术”名下的儒法结合体制...

  • 也谈韩非子与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1)

    2018-01-06

    政治思想蕴涵着深远的理性思考,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悠久历史的社会发展中放射出睿智而璀璨的光芒,是统治者巩固统治的指导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