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黄帝内经》灵枢 ● 水胀篇第五十七(译文)

    【题解】水,水肿。胀,胸腹胀满。篇中对水肿、肤胀、膨胀、肠覃、石瘕等病证的临床诊断做了鉴别,并且分别论述了这些病证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因文中主要阐述的是以水液运行障碍,导致腹部胀满、眼睑和肢体浮肿为主证的水胀病证的诊断与治疗,故称为"水胀"。
    【原文】 黄帝问于岐伯日水与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石水,何以别之?岐伯答日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痘,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其候也。
    黄帝日肤胀何以候之?岐伯日肤胀者,寒气客于皮肤之间,整整[1]然不坚,腹大,身尽肿,皮厚,按其腹,窗[2]而不起,腹色不变,此其候也。
    鼓胀何如?岐伯日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
    肠覃何如?岐伯日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瘛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以时下,此其候也。
    石瘕何如?岐伯日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虾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女[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
    黄帝日肤胀鼓胀可刺邪?岐伯日先泻其胀之血络,卮调其经,刺去其血络也。
    【提要】本篇对水胀、肤胀、膨胀、肠覃、石瘕等病证倘了鉴别。并且分别论述了这些病证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
    【注释】[1]整,音空,鼓声。
    [2]窗,音咬,深陷。
    【白话解】黄帝问岐伯道水胀、肤胀、膨胀、肠覃与石水,如何进行鉴别呢?岐伯回答说水胀发病之初,病人的下眼睑微肿,好像刚睡醒时的样子,人迎脉搏动明显,经常咳嗽,大腿内侧寒冷,脚和小腿浮肿,腹部也胀大,出现上述症状,说明水胀病已经形成。用手按压病人腹部,放开手时,被按压的凹陷随手而起,就好像按在盛水的袋子上一样,这就是水胀病的特征。
    黄帝问肤胀病怎样诊断呢?岐伯答道肤胀病是因为寒邪侵入皮肤之间引起的,病人表现腹部胀大,用手叩击腹部就好像鼓一样中空而不坚实,全身浮肿,皮肤厚,用手按压腹部,放开手时凹陷不能随手而起,腹部皮肤颜色没有变化,这就是肤胀病的特征。
    黄帝问膨胀病的表现是什么样呢?岐伯答道膨胀病的腹部胀大和全身肿胀的表现与肤胀病相同。只是膨胀病的肤色青黄,腹部的青筋暴露,这就是膨胀病的特征。
    黄帝问肠覃的表现怎样呢?岐伯答道寒邪侵袭肠体外面,与卫气相互搏结在一起,卫气不能正常运行,寒邪与卫气滞留在身体深处,附着于肠外,病邪逐渐增长,便生成了息肉。肠覃病初期,腹部的肿块像鸡蛋那样大,随着疾病的发展,肿块也逐渐增大,完全形成时,腹隆起好像怀孕一样。病程长的,可以历经数年。用手按压,肿块很坚硬,推之能够移动。月经仍旧按时来潮。这就是肠覃的特征。
    黄帝问石瘕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岐伯答道石瘕病灶在子宫中,由于寒邪侵犯子宫口,使子宫口闭塞,气血不能流通,本应按时排泄的恶血不能排泄,以致凝结成块而滞留在子宫中,随时间而逐渐增大,腹部隆起也像怀孕一样,但是月经不能按时来潮。患这种病的都是女性,可以用通导攻下以祛除瘀血的方法治疗。
    黄帝问肤胀和膨胀病,可以运用针刺的方法治疗吗?岐伯答道治疗这两种疾病,应首先用针刺泻除胀大的血络,然后再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调理相应的经脉。但是,无论采取什么方法治疗,都必须首先用针刺祛除血络中的瘀血。
    【按语】肠覃和石瘕以月经之有无为鉴别的标志。对石瘕的治疗提出了"可导而下"的原则,在今天的临床诊治中,仍具有指导意义。
    (责任编辑:张恒溢)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