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正月初七举迁赏会|三魂攒送生人善恶,接受三官考核功过

    
    据陆修静《道门科略》载,正月初七、和七月七日和十月五日是道教三会日,是“三官考核道民功过”日子,也是天师道早期道民聚会的日子。在此三日里,道民须赴本师治所,申报家口录籍,听道官宣讲科戒,接受三官考核功过,以定受箓之等次。
    其中,正月七日,名举迁赏会,此日上元赐福,天官同地水二官考校罪福。七月七日,名庆生中会,此日中元赦罪,地官同天水二官考校罪福。十月十五日,名建生大会,此日下元解厄,水官同天地二官考校罪福。其三会之日,三官考核功过,三魂攒送生人善恶。又谓之三魂会日,宜焚香忏过。
    据《大道家令戒》云:“诸新故民户、男女老壮,自今正元二年正月七日已去,其能壮事守善,能如要言,匡忠子孝,夫信妇贞,兄敬弟顺,内无二心,便可为善,得种民矣。”
    
    丹东紫阳观三官大帝造像
    1、三会日:三官考核道民功过
    《三官经》,全称“太上三元赐福赦罪解厄消灾延生保命妙经”,可见三官大帝在尊贵,掌管“赐福赦罪解厄”,诵持经典即可获“消灾延生保命”的微妙功德,以凭借“善功”“赐福赦罪解厄”。
    据《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载,三官大帝,三品相承,生死罪福,功过深重,责役考对,年月日限,无有差错。其学仙善功,行恶罪报,各随所属考官,悉书之焉。天地水三官,各各别置宫府曹署,亦无限数,皆是支流别号,禁察司罚之官,纠诸功过罪恶之人,列言正曹。一百二十曹,是天地水正曹也。人身中亦有三宫六府百二十关节,三万六千神。人身行恶,身神亦奏之三官。人身行善,则度其仙名。生死罪福,莫不先由身神,影响相应,在乎自然也。人禀气而生,气结成神,人能养气,神则长在,内思守真,真不离身。有得太玄延生之符,三万六千神则结气而见形,共举人身,白日登天,驰骋云驾,升入虚空。丧精失气,万神奔落,神游气散,空尸形亡也。
    二、三会日:听道官宣讲科戒
    
    北岳三元宫三官大帝造像
    据《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载,布道施教首先在于向学道者传授道教经戒。“若男女不晓书疏者,专心好道,可请明者,听诵经戒,会在静舍。”学习者通过对教戒中所包含的道德知识、规范的体认,就会明白何为是非善恶,好坏美丑,从而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学道者在学习经戒的过程中要“正体安神,精思明听,勿妄华言,倾斜不端,游心他念,玩随睡寐”。这就是要求学者要积极调整自己的学道心态,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积极深入地思考,学思结合,不要心不在焉,一心二用。还强调学道者不仅要认知、理解教戒,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以教戒作为行动的规范与准则,时刻执守教戒,以戒制情,以戒自检。“唯道人执志,故能以戒自检,行止举动,爱欲人间,守戒不违,心无邪倾。若见色利,以戒掩目;若闻好恶之言,以戒塞耳;若食甘香之美,以戒杜口;若愿想财宝,放情爱欲,以戒挫心;若趣向奸非,意欲恶事,以戒折足;守之不废,可谓明矣。”
    “道人亦知所欲为快,以戒制情,故不犯恶,善积行著,与道法相应,受福无极。”通过对外在道德规范的体认和理解,进而把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信念,时刻以此为明镜,省查自己的行为,调节自己的行动,使自己始终不违背行为准则。
    三、三会日:道民奉道精进,要当勤身
    “诸贤者,奉道庄事勤身,如饥渴欲得饮食,如遇寒暑欲得易处,如作极欲得休息,如疲劳欲眠寐,如愿想欲有所得。念道奉真,欲得度身,如念此诸所勉身,如不法不倦,获无灾殃祸害,病痛忧患,何愿不得,何福不应也?”把“归心于道”作为修道主体的一种内在的强烈的需要,就像饥渴需要饮食,疲劳需要休息一样,只有对道怀有这种“念念精进,追之恐不及”的情感,学道才有动力,收获也才会更大。
    “道人百行当备千善,当著虽有九百九十九善,一善未满,中为利动,皆弃前功。治身关念,守戒不废,乃得度世。道人贤者可勤行焉。”学道的过程是极其艰辛的,而且学习的成果也不是立竿见影的。这就需要学习者要意志坚定、持之以恒、勤勤恳恳、孜孜以求,时时刻刻学道、守道,坚持不懈、始终如一。
    “奉道精进,要当勤身,守之当久,治志当坚,精进专念。”“贤者正心守道,不可懈惰,当以勤劝。遇者自戒,庄事勤修。”如能这样“奉法不倦”,“精专勤身”,便可求福保命,度身神仙。所以,必须学道、体道、悟道,遵道而行。“道之无所不为,人能修行执守教戒,善积行者,功德自辅,身与天通,福流于子孙。”反之,“子不念道,道即远子,卒近灾害,慎无复悔。”
    “奉道清正无为,惟当精进修行积善耳。”“善积合道,神定体安,喜怒不仇于心,恶言不发于口,鬼声不闻于耳,邪色不视于目,贪欲不专于意,修行正身,真气来附,邪恶皆去,故过悉除,新善自著。”在识道、乐道、志于道的同时,也要在实践中要遵道而行。只有将所悟之“道”在实践中坚持不懈地身体力行,才能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信念,实现道德他律向道德自律的转化,形成高尚的品德。
    三元检校日,申报家口录籍,听道官宣讲科戒,接受三官考核功过,以定受箓之等次。“若见人有违天之行,转相劝诫,相教改悔,其功报效应,受福无量。”行善之人不仅自身要行善积德,而且还要教育感化那些不善之人,督促他们弃恶向善,以此作为自己的责任,这样才算真正的行善积德。修己的同时不忘正人,这才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三官总诰
    志心皈命礼。唯三圣人,乃一太极。普受浩劫家之命,鼎膺无量品之褒。紫微清虚洞阴,总领功过;赐福赦罪解厄,普济存亡。道冠诸天,恩覃三界。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三宫九府,应感天尊。
    志心称念三元赦罪天尊,不可思议功德。
    相关链接:
    初来乍道——道教入门之道教神仙专题
    (道教之音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文参考熊建伟《试述<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的戒学思想》)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