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中医 > 中医本草 > 中药百科 >

中药紫苏的传说由来及其作用讲究

[导语]紫苏是被卫生部首批确定为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植物之一,可以散寒、行气、和胃。 
    相传东汉末年间的一个九九重阳节,华佗在一个酒铺里看见几个青年在比赛吃螃蟹,他知道,螃蟹性寒,吃多了会生病,就好心上前相劝,可那几个青年吃得正起劲,哪里听得进去!当晚,这几个青年和华佗都投宿在一家客栈。半夜,那几个青年大喊肚子痛。华佗晓得他们是吃多螃蟹中了寒毒。可由于当时还没有治疗这种病的药物,华佗也不知怎么办才好。 
    就在华佗左右为难的时候,他想起了自己以前采药时,发现一只水獭正在贪婪地吃着螃蟹,没过多久,这只水獭便躺在地上打起滚儿来,可能是吃多了螃蟹。后来,它爬到岸上,吃了一些紫色的草叶,又躺了一会儿,竟然没事了。于是他去郊外采了一些那种紫色的草,又立即煎汤给几个青年服下。不一会儿,那几个青年的肚子就不痛了。 
    因为这种药草是紫色的,吃到肚子里又感觉很舒服。所以,华佗就把这种药草取名为“紫舒”。传到现在就成了“紫苏”。 
    紫苏有什么用? 
    紫苏味辛,性温。归肺、脾经。有发表散寒,理气宽中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腹胀满、胎动不安,能解鱼、蟹毒。《日华子本草》记载:“补中益气,治心腹胀满,止霍乱转筋,开胃下食,并治一切冷气,止脚气,通大小肠。”《本草纲目》记载:“紫苏,近世要药也。其味辛,入气分,其色紫,入血分。“《本草汇言》也说:“紫苏,散寒气,清肺气,宽中气,安胎气,下结气,化痰气,乃治气之神药也。” 
    现代研究表明,紫苏叶含挥发油,主要为紫苏醛,并含有左旋柠檬烯、精氨酸等氨基酸成分。紫苏叶水煎剂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及胃肠运动。紫苏是治疗感冒的常用药之一,尤其是对胃肠型感冒更为适宜。由于贪食生冷食物而引起的腹痛、腹泻,也可食用紫苏菜肴来调养。 
    使用紫苏有什么讲究 
    每天吃多少:紫苏的内服常用量为5-10克,鲜品可加倍。解食鱼、蟹中毒,可用30-60克。 
    食用方法有多样:紫苏是我国常用的中药之一,而日本人多用于料理,尤其在吃生鱼片时常用它来做陪衬,我国少数地区也有人用它作蔬菜或泡茶。紫苏的嫩叶可以生吃、作汤、煮粥,茎叶还可腌渍。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