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校园国学 > 明德讲堂 >

回归经典教育 探寻儒家本怀(上)


    文/黄俊杰
    师者之惑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是千百年来,从事教育工作者的理想与目标。然而在20世纪末,经历各种教育改革的实验后,如今教学现场的师生关系,反倒不如以前单纯。家长希望孩子受到最多的关注,却又担心可能出现的言语霸凌或体罚;希望孩子快乐学习,却又把品格教养,丢给了学校和社会,致使老师、学生、家长和校方四角关系日益复杂。到底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培养一个人的生命态度?还是一份能够变现为工作机会的投资呢?
    
    老师、学生、家长和校方四角关系日益复杂(资料图 图源网络)
    当事实与"价值"分离
    现代各级教育的理论基础,多半是在"价值中立论",就是事实与价值是二分的。比如说,用一个刀子砍一个人的手指,如果是在大医院的外科手术房,那么拿刀子割一个人的手指,那就是痌瘝在抱的救人的行为。但是如果是绑票犯拿刀子,切割被绑者的手,然后送去勒索金钱,这就是人神共愤的行为。因此拿刀子切割一个人的手指,这个事实必须放在价值的脉络里面,才能够被理解,被正确的掌握,而现代各级教育,却是把事实从价值的脉络里面分离而出。
    因为在这样的"价值中立论"的教育哲学基础之上,我们现代教育,一天一天的走向数量化、客观化、商品化的道路。那老师逐渐被转化成知识百货公司的售货员,而学生多半成为这个百货公司里面的顾客,而学校也被整编到二十一世纪资本主义文化体系里面,而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研发单位。
    紊乱的价值观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资料图 图源网络)
    因此在这样的一种现代教育体系里面,它的教学效果是,学生的自我多半处于分层的状态。学生在各级学校学到了技术与能力,可以在资本主义分工体系里面,获得比较好的工作位置,但是他们的心灵,却处于沉睡的状态。多年前某大医院院长,因为贪污案被判刑入狱,入狱前他对访问他的记者说,医学院的教育教导我们救人,但是却没有教导我们抗拒诱惑。
    像顶尖大学毕业的硕士,在大街上将他的女朋友砍杀47刀的事件,还有大学在学学生,在台北捷运杀人事件,这些不胜枚举的事实,都提醒我们,现代教育有它的偏颇之处,回归传统的经典教育,特别儒家经典教育是一个可能的路径。因为传统儒家的经典教育,温故而知新,它以唤醒学习者心灵的觉醒,为它的核心价值。
    经典教育的现代意义
    儒家的教育所重视的是,所学到的知识要能够融入学习者的身心之中,并且转识成智,使学习者能够做自己的主人。经典之所以重要,乃是因为它是数千年来,东亚知识分子解释世界,并且改变世界最重要的内在动力。青年马克斯,在费尔巴哈提纲最后一条,曾经说:所有的哲学,都是为了解释世界,但是根本的问题是,如何改变世界。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说,儒家的经典,不仅致力于解释世界,更是重视改变世界。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资料图 图源网络)
    《论语里仁篇》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篇的第九章,孔子讲:士志于道。这个道是什么呢?就是指人伦日用当行之道。孔子毕生跟他的门徒,所关心的问题,就是指他们所处的那个春秋中晚期,那个纷乱的世界,如何回到人伦日用常行的正道。几千年来,东亚各国的儒者,他们都是致力于经世、淑世、救世,正如这个陆象山答王顺伯的一封信,里面说:儒者至于无声无嗅,一世皆以经世为本;如何使这个世界更美好,是数千年来东亚儒家学家一致关心的问题,而经典正是他们的出发点。
    《明朝顾宪成》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我们看看从孔孟以下,董仲舒、朱子、王阳明,到明末东林书院那个扣人心弦的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样一个传统,也在二十世纪中国当代新儒家的身上完全实践。我们看到民国时代的梁漱溟,他解释世界,常常是通过经典的价值理念而进行的。所以总结以上所讲,我们可以说,经典是非常的重要,在二十一世纪,仍旧散发着它的魅力与光芒,值得我们加以深思。(下期继续)
    主讲人简介:
    黄俊杰,现任台湾大学特聘讲座教授、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学术咨询委员、台湾通识教育学会名誉理事长,曾任台大讲座教授兼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院长。研究领域为东亚思想史,近年着有《东亚儒家仁学史论》、《大学之理念》、《东亚儒家人文精神》、East Asian Confucianisms:Texts in Contexts等书,多种著作被译为英、日、韩、越、德、法、斯洛维尼雅文出版。
    本文及视频为大爱电视《一种说法》提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