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金华得道,炼道成真——恭贺赤松黄大仙千秋圣诞


    文/解人颐
    几人学道得成仙,兄弟俱仙世所难。
    白石不随秋草烂,赤松长锁暮云寒。
    
    黄大仙像(资料图)
    黄大仙本迹
    黄大仙师,原名黄初平,因在赤松山修炼成仙,故又号赤松子,晋成帝咸和三年生于浙江金华,据道藏《赤松山志》载:黄初平八岁开始牧羊,牧至十五岁时在山中遇神仙,见他聪颖善良忠厚,于是带至金华赤松山石室洞中学道,授以静修及提炼草药之术。从此初平绝弃尘世追求,潜心修行。积世累功逾四十年,终修得正果。
    后来,他的兄长黄初起听从道士卜筮指点才得以和仙师相聚。当兄长询问起羊群的下落时,仙师带领他到山岗东面,用手指着远方,对白石群呼喝,转瞬间,石群变成羊群。黄初起对神迹感到非常惊奇,起了修炼心,于是与仙师一起苦修。共服松脂茯苓。至五千日,能坐在立亡,行于日中无影,而有童子之色。最后,双双得道成仙。因仙师隐于赤松山,故有赤松黄大仙之称。这就是那个著名的故事——叱石成羊的由来。唐祖师杜光庭真人所编《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中即有这样的记载:“金华山,金华洞元洞天,五十里,在婺州金华县,有黄初平赤松观。”
    
    初平牧羊(资料图)
    大诗人李白也曾为黄初平祖师抒写情怀:“金华牧羊儿,乃是紫烟客,我愿从之游,未去发已白……”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也曾为他歌咏:“先生养生如牧羊,放之无何有之乡,止者自止行者行,先生超然坐其旁……”清代李渔也有诗曰:“此羊仙洞赤松山,一日双眸数往还。犹自未穷千里兴,送云送过括苍间”,至今流传!
    宋帝敕封
    宋元裕三年,江南大旱,江河无水,官府到金华山的赤松宫求雨,得到显灵,普得甘露滋润,消除了旱灾。黄大仙因有“救人之功”和“祈雨祈晴”“随感随通”的仙迹,在宋孝淳熙十六年和理宗景定三年,得到皇帝敕封为“养素帝君“和“养素净正帝君”。
    
    赤松黄仙祠(资料图)
    黄大仙在香港
    黄大仙祠是香港最著名的庙宇之一,在香港及海外享负盛名。生于浙江金华的黄初平,是如何在修炼得到后,将黄大仙的信仰传至香港的呢?
    1897年间,一位名叫梁仁庵的道长联同友好在广东番禺扶乩遣兴,他偶然得到黄初平降乩教导“普世劝善”,自此就成为了黄大仙的信仰者,奉黄大仙为仙师,入道成为道侣,获赐道号“传道”。
    1915年,梁仁庵道长父子两人,携带黄大仙画像至香港继续弘道,1921年黄大仙师降乩启示,命当时梁仁庵道长往九龙城一带相地建殿,道侣到竹园村附近一山,见灵秀独钟,便再扶乩请示仙师,得乩示“此乃凤翼吉地”,适合开坛阐教,遂决定于现址建祠,并于同年7月落成启用。黄大仙信仰自此在香港有蓬勃的发展,甚至传播至东南亚及美加一带。
    
    啬色园(资料图)
    如今的香港赤松黄大仙祠坐落在九龙半岛的啬色园内。“啬”乃悭吝之意,“色”可解作所好之物、有欲之类。“啬色”二字,有爱精神、致虚静、省思虑、寡情欲的要义,包含导人悟道修真的意思。1921年4月大仙祠择定竹园后,文昌帝君乩示,择吉六月廿四日兴工,初期大仙祠规模简单,只建大殿、麟阁、办事处、宿舍、大闸、水井等工程,其后才不断添建其他建筑物。后于1937年得仙师乩示:谓欲大仙祠永垂久远,建筑须配合五行,谓之“五形”。飞鸾台“金”形,经堂“木”形,玉液池“水”形,盂香亭“火”形,照壁“土”形。金、木、水、火、土五行齐备,方能巩固。
    值得注意的是,在香港的黄大仙祠庙及道坛都没有供奉黄大仙泥塑或木雕的神像,反而是简单、平面的画像。这是因梁氏避乱南来,为求方便,因此舍塑像而带画像。这种折衷的做法却成了香港黄大仙信仰的最大特色。
    黄大仙宝诰:
    志心皈命礼
    金华得道,童法修真,得葛仙引渡,苦行四十年。茯苓充饥,炼道成真,施法尘寰,普渡众生,法显昭灵,英华俊才,有叱石化羊之妙,顽疾得以霍然,巡游三界,解劫消灾,五道阐扬,孝悌忠信仁义礼惠廉节,大悲大愿,大圣大慈,敕封玄妙普化养素净正帝君赤松仙翁。
    (编辑:灵瑾)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解人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