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敦厚 是中国人骨子里的美好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5:11:38 腾讯儒学 薛仁明 参加讨论
温柔敦厚,是中国人骨子里的美好!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跟两千五百年前的释迦摩尼佛学习?因为他是一个圆满的人,是一个觉者。同样的道理,孔子在整个中国文化体系下,是一个通透的人,在整个中国人从思维、到整体的生命状态下,他都是可以让我们学习,对我们最多启发的一个人。 温柔敦厚(资料图 图源网络) 既然如此,我们不可能说要学他哪一个点?就像我们会不会问,我们要学释迦摩尼佛哪一个点?不可能的。所有的学习,其实是先看到你这个人,对于你的生命状态有一种感受、一种欢喜、一种佩服,先看到你的人,让他折服了,然后才慢慢听你讲,然后听了一段时间,突然某个点受到了启发,某个点打动了他,让他觉得太好了!这是一个点、一个点慢慢累积起来的,可是在第一瞬间、开始的时候,他一定是对你一种全面的、对整体生命的一个呈现。 我想我们面对孔子也好,释迦摩尼佛也好,都是这样,我们面对任何一个觉得可以学习的人,本质上都是这样,是一种全面性的学习。我们要知道,现代人有这个时代特有的问题,同样的道理,孔子在两千五百年前,他们也有当时的难题,我们看的是他面对难题的态度,他面对他生活问题的生命状态,那是个对我们最大的启发。 像我经常去池上新生街买菜,一位菜贩的结帐柜台后方有个黑板,写了密密麻麻的数字,有的是叫货数据,还有欠账记录。老板说每个人可以欠一次帐,还了钱就擦掉,当然也有人一直没还钱,黑板写满后被擦掉,但是下回想赊帐就没那么容易了,这种人情世故就跟中国人的敦厚有关。 菜贩(图源:《一种说法》) 为什么孔子说:“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出自礼记),因为我们的民族性里有这一块,那么现在这一块怎么看不见了?不是因为民族性变了,是因为我们加入了西方的契约概念。中国以前敦厚一定程度跟西方的契约概念不一样,西方实是把人跟人之间的关系,要把他厘清,但是中国人其实愿意在一个程度内保持一个模糊状态,因为有一定程度的模糊,然后你才有办法敦厚得起来。 可是这个模糊他又不能过度,因为一过度,你会变成滥好人!就是孔子批评的乡原。我觉得菜贩这块黑板,里面有这种意思,你今天欠一个小钱没问题,可以欠一次,可是你不能老欠啊,你老欠就过分了,如果每次我都让你这样欠,第一个我变乡原了,第二个我跟老婆怎么交代呢?我会被算帐的!所以我觉得这块黑板里面,背后跟孔子所说的通情达理、温柔敦厚是同样的思路,同一种生命状态。你对人厚道当然没问题,可是必须建立在“清楚”的基础上,如果一个人厚道却不清楚,这就是滥好人,就是“愚”,就是“笨”。 厚道(资料图 图源网络) 另一种厚道其实后遗症也很大,就是他明明心里很难受,他还逼着自己要对人厚道,结果因为厚道让自己受伤,让自己搞得伤痕累累,说实话这个是另外一种“愚”。今天所有的厚道,是建立在我们对别人、对自己一个清晰的体会基础之上,因为清晰体会我们这个地方该给别人一点余地,是我们选择说与不说,或者追不追究,这都是在心知肚明的基础上。不能建立在你自己不清不楚、不知不觉,或者你心里面很纠结,你明明不想放过,可是又告诉自己要厚道,这时厚道就会适得其反。所以我觉得中国人在谈任何事情,他谈阴阳,他不会把事情讲绝对,任何事情都一利一弊,所有的利弊之间,建立在你看事情有没有看到本质?有没有清楚通透之上。 主讲人简介: 薛仁明,1968年生于高雄茄萣,台大历史系、佛光大学艺术研究所毕业,台湾知名文化学者林谷芳先生入门弟子。1993年起长居台东池上,关注生命修行与思想实践,以自身经历开启解读国学既熟悉又新鲜的视角。2009年,陆续于台湾《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及《联合报·联合副刊》发表专栏,近年来除写作外,于北京上海广州台北各地书院,定期开课讲述国学。 薛仁明 本文及视频为大爱电视《一种说法》提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