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何不说:己所欲 施于人?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6:11:41 腾讯儒学 薛仁明 参加讨论
文/薛仁明 孔子为何不说:己所欲、施于人? 2017年的夏至,薛家迎来了寻常的晚餐,夫妻、父子乃至母女间的互动,没有喧闹与浮躁,家人间的平静与和谐关系,起因于和谐一家人。 和谐(资料图 图源网络) 其实"恕道"不仅是夫妻和睦相处,应该是所有人能够和谐相处比较关键的一个字眼,只不过是说从人跟人的关系,以及相处起来,难度最高的应该是夫妻吧!夫妻本来的一些差异性,必然是最大,所以它显然要在我们彼此承认必然有差别,而且差别大到你知道没办法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它缩小差异的,在承认这个基础之上,我们才来慢慢体会。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这种体悟,在夫妻之间,"恕道"最后会变成一个核心的东西。 《论语·卫灵公篇》:“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那一回就子贡问孔子说:"有没有哪一个字、哪一句话,可以一辈子奉行的?"他说那应该是"恕"吧!这个"恕"可能在孔子心里,是他关心这个世界里,人跟人之间的那分安顿、那分人心安稳的时候,到最后感觉到,对我们一般人而言,不管你说你水平很高,境界很高,或者你只是凡夫俗子,这个"恕"字,好像都派得上用场。 说实话,"恕"它一点也不深奥,就"如心"嘛!将心比心。可是你能做得到位,好像还真不容易,所以底下孔子就补了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资料图 图源网络) 因为我们很多人的"恕",很多对别人的那个体谅,常常是什么? 是"己所欲、施于人",因为我喜欢,所以我认为你也会喜欢。其实很多家里面有小孩的人都曾经面临过类似的麻烦,就是什么?就是家里面的长辈爷爷奶奶宠孙子,宠了老是要塞东西给孩子,尤其是给孩子吃零食。 你说一次塞、两次塞,我们劝老人家,老人家不太听的, 到最后老人家会回你一句: "小孩爱吃嘛!"我们就忍不住跟他讲:"到底是你爱吃还是小孩爱吃?"他会塞给孩子的东西,其实本质上都是他爱吃的东西,他会觉得他爱吃,理所当然孩子就会爱吃。那其实我们遇到这种"己所欲、施于人"的情况其实很多,爷爷奶奶这个只是平常会遇到的。这一种貌似好意的热情,他其实会给人很多压力的,然后这种"己所欲、施于人"所造成的那种矛盾,甚至是悲剧,有时候是最棘手的。 可是你看孔子, 他就不讲"己所欲、施于人", 他就跟你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觉得孔子讲这个话,你就知道其实他是一个有点现实感的人,就是他知道,我们每个人的那个恕道,每个人对别人的体谅,对别人的理解,其实它都有限的。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的这个恕道,一开始的时候,最少不要把我们的体谅之心过度延伸,之后掉进一个误区。 恕道(资料图 图源网络) 我到底什么时候开始对恕道,比较有点体会?我不确定。可能是我跟师母婚姻里面,感觉自己遇到了挫折,遇到了危机;或者说,我面对我教育的学生,外表上看起来人家都说你好,可是当一年、两年、三年、六年、九年下来,有些东西点滴在心头,你自己慢慢知道,好像不是那回事。然后这个时候,你慢慢意识到,所有的问题,常常在于我们的责任感,我们的道德感。 好像以前当老师的时候,就觉得每个孩子,他应该都要念好书,你不念好书,我就是用尽各种方法,我一定要把你所谓的"拉起来"。我后来的经验是什么?会念好书的孩子,当他六年、九年、十来年之后,大学毕业以后,你发现这些孩子真正象样的未必很多;那些不会念书的孩子,象样的好像也没有你想象中的少,这个时候一看,我们才突然发现,是因为我们以前偏执耶! 体谅(资料图 图源网络) 后来这样子一届一届带班之后,你慢慢发现这些不会念书的孩子,他的生命里面有某些状态特别好,然后这个时候你突然发现,他在跟我们说法!突然我们觉得有一种惭愧,这个其实它只是一个小例子,就是慢慢我们面对另一种生命形态跟我们不一样的人,我们刚开始是因为看到他动人之处,后来才慢慢回头照见自己,其实他的那个好处原来一直在那里,只是以前我们看不到!为什么我们看不到?因为我们偏执。 所以我觉得说,儒家讲这个恕道,他除了接近那个佛家所说的"慈悲"之外,他另外一个情况,其实就是在要我们"去我执"。 主讲人简介: 薛仁明,1968年生于高雄茄萣,台大历史系、佛光大学艺术研究所毕业,台湾知名文化学者林谷芳先生入门弟子。1993年起长居台东池上,关注生命修行与思想实践,以自身经历开启解读国学既熟悉又新鲜的视角。2009年,陆续于台湾《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及《联合报·联合副刊》发表专栏,近年来除写作外,于北京上海广州台北各地书院,定期开课讲述国学,参见微信公众号:《我心安处天清地宁》。 本文及视频为大爱电视《一种说法》提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