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老子智慧:抱朴守真逍遥一生


    文/赵大山
    东晋有个高道葛洪,自号抱朴子,表达了他抱道而游的潇洒心态。
    朴,是老子的重要概念,《道德经》二十八章言:“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朴者,原木也,原木未经雕琢,呈现出天然的状态。但是,一经雕琢,原木天然的状态就消失了,变成一个个器具,为人利用。一般的人,忘记了自然的本性,一味地向外追逐,把自己变成了外物的工具。
    
    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资料图)
    有道的圣人能够保持天然的全整状态,因此,可以成为众人的官长。所以,最大的分割,其实是没有分割啊。
    这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反映了老子的政治观念,因循自然无为之道,保护人民的纯朴。
    人民的纯朴散了,怎么办?圣人要“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孩通阂,关闭之意。意思是说:圣人不是要使百姓聪明,而是要使百姓纯朴,如果百姓都用耳、目、口、鼻来追逐外物,那么,圣人务必要关闭他们欲望的感官,使他们恢复到无知无欲的朴实善良的状态。
    老子的愿望非常好,可问题是人一旦堕落,就很难再恢复,从历史的进程来看,人类是走在一条越来越堕落的道路上的。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说得很清楚:“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少私寡欲,回归本然自我(资料图)
    大道丢失了,才会出现德;德丢失了,才会出现仁;仁丢失了,才会出现义;义丢失了,才会出现礼。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连礼都没有了,大家赤裸裸地追逐金钱、欲望、利益而毫无顾忌。
    资本主义创造了人类有史以来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巨大财富,但代价是它把人性之恶统统都勾引了出来。一切都可以标价,都可以拿来交易。远古的时代人类标榜的任何道德价值,似乎都会招致轻蔑的一笑。
    儒家说人有善良的本性。但是现代人会说,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孔夫子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现代人说你老老实实,好处早被别人抢光了。
    道家说回复自然本性,现代人把食色看作自然本性。如果你说老子讲的自然本性是清静、无为、寡欲,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是“莫非脑子进水了。”
    因为缺乏善良,缺乏同情心,缺乏信仰,多少人浑浑噩噩地活着,充满着焦虑、烦躁,甚至抑郁。因为他们的心,都随着耳、目、口、鼻走了,失去了本有的纯朴,只能随着外在的境遇或喜或悲,不能自主。
    “大制不割”,“制”,亦是割之义,大的裁割是没有分割。这是一种整体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就是因为别人“朴”散了,成为器了,以后一辈子只是工具。而圣人“朴”散了,成为器了,又能回归于“朴”。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资料图)
    《庄子·山木》篇说:“既雕既琢,复归于朴。”原木经过雕琢之后,还能保持天然的状态,就象没有任何人工痕迹一样。
    孔子称赞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颜回也是庄子特别推崇的人物,庄子谈到这一段的时候,有一段精彩的对话。
    孔子对颜回说:“颜回,你家境贫寒,住处简陋,为什么不出来做官呢?”颜回说:“我无心做官,我在城外有五十亩地,足够喝稀饭;城内有十亩地,足以生产我穿的丝麻;弹琴足以自娱,所学先生的道足以快乐。我为什么要做官呢?”
    孔子改变了面容,说:“好,颜回!我听说:‘知足的人不会因为利禄而劳苦自己,自在的人不会因为损失而焦虑,有内心修养的人没有官位也不会羞愧。’我吟咏这样的话已经很久了,如今在你身上才见到。”
    孔子教《诗》、《书》、《礼》、《易》、《春秋》,学生们学习之后谋个一官半职,如果不按《诗》、《书》的道理去做,《诗》、《书》就成了谋食的工具。
    
    道法自然(资料图)
    为了谋食而学礼义,和为了谋食而学习欺人的伎俩,有什么不同呢?礼义与伎俩不都是工具吗?所以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仁义智慧不足,又绳民以法。老子说:“法令滋彰,盗贼多有。”统治者把权力当作维持特权的工具,就要制定法令保护自己的地位,这样的法令越多,对百姓的束缚越大,引起的反抗就越多,所以,“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因此,老子告诫统治者,“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统治者能够做到无为、好静、无事、无欲,百姓就会自化、自正、自富、自朴。
    老子说“大制不割”,讲圣人用朴,就是这个意思,不要有意作为,要清心寡欲,无所事事,自然百姓纯朴,风俗淳厚,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老子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无为而治的美好画卷。
    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而言,人类似乎永远也摆脱不了自然界与社会带来的压迫。所以,人非常容易陷入莫名其妙的焦虑与忧患当中。
    如何摆脱困惑?“抱朴”。如果你能保持纯朴的状态,不把自己当作名利的工具,那么即便你在社会中仍然是一个具体的“器”,也不会与大道分割,可以逍遥于天地之间。
    (编辑:见石)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赵大山,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