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民族文化的交流互动:瑶族宗教与道教的融合


    文/牧之
    瑶族是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少数民族,由于各种原因,瑶民经过了长期的频繁迁徙,其分布广泛,除了广西、湖南、云南等中国的南方之外,且还遍及于东南亚的越南、缅甸、泰国、老挝,甚而延伸到北美的加拿大、美国和欧洲的法国、瑞典。但是,无论分布在哪个国家的瑶族,他们或多或少都有相同的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习俗。
    
    瑶族文化习俗(资料图)
    瑶族不仅信仰原始宗教,而且还受道教的影响很深。我们在一部描述文化冲突的好莱坞电影《老人车》中可以看到,越南人虽然移居到美国,其宗教信仰和祭祀仪式却深受道教影响。甚至可以说,瑶族是南方少数民族中受道教影响最深的民族。
    瑶族原始宗教的道教化
    法国学者雅克·勒穆瓦纳层指出:“大多数人类学家都把瑶族宗教解释为一种原始的、当地固有的部落传统信仰。这种解释令人惊奇,因为只要略有一点中国传统宗教基本常识的人就能明白:瑶族宗教及其宗教仪式只能从一个更为强大的传统中借鉴而来,这个传统就是中国道教。”
    瑶族道教的历史是,在汉朝以前,瑶族人信奉原始宗教。随着魏晋南北朝的汉人南渡,一直到隋唐时期,道教沿南岭走廊传入瑶族,衍化为具有民族特色的“瑶族道教”。
    瑶族道教有两大系统,分别为道公与师公。两个派别都自认为从属于道教,都供奉太上老君、张天师、三清和三元等道教诸神,但两派还是有所差异。他们各自分工不同,也有相互配合,缺一不可。道公类似发号施令的文官,师公则更像指挥千军万马的武将。
    如度戒时,若度的是“武道”,则由师公主持,道公前来协助;如所度的是“文道”,则更多由道公主持,师公协助。道公的职责除了替人度戒外,主要是专门替人打斋烧灵、超度亡魂。师公除了度戒之外,主要的就是驱鬼捉邪祈神,兼有巫师的身份。有学者认为,这或许来自天师道“三天”观念中详尽的“官”与“将”的官僚机构设置。
    在日常生活中,师公和道公并不是专业的宗教职业家,他们在参加宗教活动之余,依然从事农业劳动生产。
    
    瑶族道教(资料图)
    瑶族道教不仅在宗教体系上接纳了道教的神灵信仰,在仪式上也吸收了道教的宗教教义。以“度戒”为例,男子年届十五六岁时,都要举行度戒仪式。所谓“度戒”,即是道教吸收信徒的入教仪式,也是瑶族男子的成年礼。
    故度戒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度戒的男子在度戒后,其社会角色和地位发生转化,从此可以结婚成家,这是度戒在世俗人生方面的意义。其二,度戒作为瑶族社会通行的过渡仪式,还具有意蕴深沉的宗教意义。度戒是道位晋升的阶梯,只有度戒者才能学习师公、道公的法术,取得传道度人的法师资格,成为本派道教的信徒。然后师公授予他作为入教凭证的、写有戒律的“阴阳牒”,赐予他戒名,授给他一枚可用于调众神和阴兵驱鬼捉邪的上元印,并传授他一些驱鬼的基本道法。
    此仪式举行与否,是他们死后能否成为家先的必要条件之一,即度戒与否决定了他们死后灵魂是否可以进入神仙世界,名列仙籍。道教的传度仪式也使瑶族原有的祖先崇拜愈加巩固完善。
    瑶族宗教的经典同样具有浓厚的道教色彩。广西瑶族的《遵典经》记载“玉清圣境洞真经”、“上清真境洞玄经”、“上清仙境洞神经”,此源自道教的洞真、洞玄、洞神三洞经书,即所谓三十六部尊经。广西瑶族三洞经书的品目按洞真、洞玄、洞神各十二部分类,完全是《道藏》三洞经书的分类方法。在道公阐述道教经义,研习道教教义的经书中,如《玉皇经》、《玉枢经》、《度人经》和《消灾经》等,基本上是汉文道教经典。还有法事上的诵读性经义、咒语,有的直接出自汉文道经,也有的系道公仿照汉文道经编撰,道公做法事时手拜这类经文照本宣科的朗读。
    
    瑶族民俗(资料图)
    瑶族道教的独特性
    在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中,各民族传统宗教都不同程度受到道教影响,而瑶族传统宗教道教化的趋势最为明显。但应该注意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就是瑶族在道教传入之前,已具有本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瑶族道教是本民族原始宗教与道教相融合的产物,因此瑶族道教又具有与正统道教不同的特质。
    比如,瑶族道教的神灵系统中,各家族中已度戒或挂灯的男子或他们的妻子死后均可以获得神灵系统的一定地位而进入神灵系统,或者自古以来的著名人物,有功的英雄也被纳入到瑶族道教的神灵系统,这就是所谓的道教的瑶族化色彩。瑶族在吸收道教的同时也对原生宗教进行了改造,除此之外,瑶族道教中的经书、仪式甚至是瑶族神画像也与当地瑶族文化相互结合,这成为了瑶传道教的一个特点。从瑶族道教的主体性和独特性可以看到,瑶族宗教的道教化的过程,其实也是道教的瑶族化过程。
    
    瑶族乡寨(资料图)
    瑶传道教自产生之日就融人瑶族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并广泛流传于南方瑶族地区。瑶族宗教吸收了道教的诸多元素,道教的教理、教义构成了瑶族宗教的主体,故而瑶族宗教应该称为“瑶族道教”。只不过,瑶传道教“既有道教的成分,又有原始宗教的源流,二者长期揉合而形成具有民族特点的以道教为主的宗教信仰”,或者是“瑶族固有的原始宗教进一步与外来宗教,主要是道教互相结合、互相吸收,使瑶族信仰的道教有别于汉、壮族的道教,而有本民族的特色,从而构成了瑶族宗教信仰的一个基本特点。”
    瑶族与道教的宗教信仰关系,揭示了瑶族与道教之间的文化交流是一种双向互动的交融,而不是单一的被动接受,瑶族在受道教影响的同时,也保持了自己一定的主体性。道教传入瑶族社会,经历了近千年的社会渗透和生活渲染,深入到瑶族人民生活的各个层面,道教文化贯穿了瑶族人民的一生,对瑶族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改变。
    瑶族对道教的认同也表达了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民族文化的交融互动,有助于促进各民族的共同性和认同感,有助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从而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编辑:西铭)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牧之。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