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老子智慧:我们该如何认识道呢?


    文/道朴
    我们现代人一来到世间,就要面临对物理世界的认知无限增加的现实。从牙牙学语,到学1、2、3、4等几个简单的阿拉伯数字,继而加减乘除、几何、物理、化学……而且,对人类社会的认知也是日益增加,社会、政治、经济……无一不是越学越多。对物理世界、人类社会的知识掌握和运用程度如何,会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命运、社会地位。
    
    对物理世界的认知(资料图)
    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是非常博学的人物,老子担任过周朝的守藏史,大概相当于当时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其读书之多,学问之精可想可知,以至于孔子从鲁国曲阜不远千里来到洛阳向老子请教。司马迁在《史记》中称赞庄子:“其学无所不窥”。庄子对当时的各家学派没有哪一家不了解的,它们的书没有不读过的。
    老庄如此富有学问,但他们似乎并不主张努力求学。老子说:“绝学无忧。”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
    老子认为弃绝所学反而没有忧愁。庄子认为学问实在太多,无穷无尽,如果以有限的一生去追求无限的知识,那不是浪费生命吗?
    老庄的观点令人疑惑,怎么理解他们的说法呢?难道他们不让我们学习吗?要理解他们的观点,一定要了解他们的道论。
    道是什么?
    如果我们以认识物理世界的方法去认识道,肯定是无法真正了解道。物理世界的东西是有形可见的,一朵花,一颗树,一座山......你一定能够看得见它,听得见它,才能知道它的存在。小得如原子核一样的物质,虽然肉眼看不见,但我们借助于特殊的仪器,还是可以看得见。
    
    道是无形、无色、无声的(资料图)
    但道不同于物。老子谈到道的时候,说“视之不见,听不可闻,搏之不得。”道是无形、无色、无声的,如果你用认识世间万物的方式来认识道,当然了不可得。
    道无形,而且无名。何谓名?名代表着区分,花与树不同,山与水不同,而且同类事物之间也不同,你根本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说,人不可能两次同时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说,人甚至一次也不可能同时踏进同一条河流。水是流动的,你左脚刚踏入一条河流,但你右脚再踏进去的话,这时的河流已经不同于你左脚踏入时的河流了,因为水流变了。
    所以,以区分来看万物,物物不同,同一物因时也不同。为了表示这种差异,必须给万物命名,而且要带入时间、空间的因素,我们才能有效的认识它。
    但道不一样,因为它是无限的,永恒的,绝对的,它没有参照物,你就不能够以命名世间万物的方式来命名它。老子说,有一个东西,“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这个“道”,不过是为了讨论的方便,勉强起个名罢了。
    道无形、无名,理解了这一点,就能理解老庄为什么说“绝学无忧”、“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呢?
    老庄其实是在说,你不能以认识物理世界的方法来认识道,你以认识物理世界的方法来认识道,没办法理解它。但道是世界的本源,你不能够了解它的话,人生观、价值观可能就有缺陷,心灵不容易获得安宁。
    
    万物各有不同(资料图)
    那么,如何认识道呢?
    《庄子·知北游》说,知向北游历,遇见了无为谓,向他请教什么是道,如何行道。无为谓不说话。后来遇见了狂屈,狂屈想说但什么也说不出来。最后遇见了黄帝,黄帝说了一大套。知说,我和你知“道”了,无为谓、狂屈二人不知“道”。黄帝却说,无为谓才是真正的了解了道,而狂屈近似道,我俩离道就远了。
    无为谓不回答,其深刻的寓意是什么?道无形、无名,又从何知呢,又如何说呢?
    道不可知,那我们从何得道?
    《庄子·天道》说了一个寓言。轮扁在堂下做车轮,齐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放下锥凿,走上堂前问齐桓公在读什么书?桓公说,在读圣人之书。轮扁说,圣人都死了,你读的岂不是圣人的糟粕吗?齐桓公生气了,要轮扁说个道理出来,否则就重重处罚。
    轮扁不慌不忙的说,我做车轮,要使轮子套入车轴时正合式,太松了不行,太紧了也不行。我可以把做轮子的方法教给我儿子,但这个不松不紧的秘诀我没办法教,只能靠个人去领悟。所以,我七十岁了,还在做轮子。
    
    道可心传,不能口授(资料图)
    庄子说,道可以心传却不可口授,可以体悟而不可看见。如果道可以口授,可以看见,没有父亲不教给儿子的,没有大臣不进献给国君的,但道,真的是没办法口授面传啊。
    说明什么,道不同于物理世界,什么力学原理、化学公式、数学定理这些东西都可以口授面传,但道是不可以的。要认识道,要靠个人的“悟”。悟不到的话,学富五车也枉然。
    如何悟道?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学习物理世界的知识是增加的,越多越好。但学道是减少的,少到没有。
    减少什么呢?首先要问,我们有什么?我们人人具有、最大最巨的东西是什么?差别的观念。前面说到,认识物理世界是把差别找出来,我们才能认识万物,并加以利用。但问题是,一旦差别建立了,竞争的观念就起来了。
    我知道黄金比白银珍贵,白银比黄铜珍贵,铜比铁珍贵,大家都追求好的、贵的,于是拼命竞争。竞争到最后,各种权谋巧诈、暴力血腥就出来了,恃强凌弱,以众暴寡就成为社会现实。
    因差别产生各种人为的观念,而我的执念是造成这一切的根源。我与别人不一样,我是一个,但世界是无限,因此,我与世界就产生了极大的张力。
    
    放空心灵,减少执念(资料图)
    为道日损,就是减少自我的执念,减少贪婪的欲望,减少控制人的权力欲……等等人为的东西。把这些东西减到没有,使心灵完全放空。然后,“虚室生白”,心室里自然有了光明。而“惟道极虚”,在空虚的状态中,道就会自然展现出来。
    可见,老庄的道不同于物理世界的道。对物理世界规律的探求是无穷无尽的,也是人类努力求之的方向。但人的心灵世界是不可以用探求物理世界的方法去求的。对物理知识的探求是“外王”,反映了人类对物理世界的掌控能力,但对道的追求是“内圣”。
    如果“内圣”不能建立,对物理知识知道的越多,并不一定能够改善人类社会,甚至有害于人类。一个简单的例子,人类发现了“核裂变”,掌握了原子弹制造的技术,这样的技术,足以令人类毁灭。
    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庄就对人类及个人的幸福有着深邃的洞见,悟道行道才是根本和关键。
    (编辑:西铭)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道朴。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