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钟鉴:三教合流形成中华文化的核心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4:11:10 腾讯儒学 牟钟鉴 参加讨论
《专访牟钟鉴·儒释道三教异同》之四:三教合流形成中华文化的核心 后来在三教合流的情况下,出现了三个理论高峰。儒家出现的高峰叫做“宋明道学”——我用这个词是冯友兰先生的,冯友兰不用宋明理学,为什么呢?道学下面分三支,一个程朱理学,一个陆王心学,一个是张载到王夫之的气学,都归于道学。那是一个高峰,为什么是高峰?吸收佛老!没有吸收佛老,它不可能再提升。 第二个高峰,就是从唐代以后的禅宗。为什么能成为高峰?因为它吸收了儒道。 到了金元以后,出现了第三个高峰,就是道教内丹学,特别是王重阳、邱处机,全真七子。内丹学为什么出现高峰呢?因为除了有它原来的传统以外,吸收了佛儒,形成三个高峰。 所以道教本身,我觉得它讲性命双修、生道合一。它是一种——按照陈撄宁大师,近代有一个道教大师叫陈撄宁,他活到文化大革命去世——他认为道教是生本主义,强调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护养生命,提升生命。今天从全世界来看,这个太重要了!尊重生命,你看伊斯兰国就残害生命,并且把它作为自己的信仰,它认为这是一种价值追求,杀人可以展示,在中国就不可思议! 道教重视生命、生本主义,这个很了不起的,而且不仅仅是一种信仰,它还积累了一系列性命双修,一系列的健身长寿的方法;还有医学,道教有它的医学,还有平常健身的——气功,很多也都是从道教里来的。它的性命双修是怎样的呢?性功吸收了佛教和儒家,讲道德心性修养;命功就是生理的训练。一个是心理的,一个是生理的,人的生命就这两个,应该合得起来,它都注意到了。 所以道教有它的优势,这个是佛教原来没有的。因为佛教认为人的身体是臭皮囊,佛教讲“无我”,要看破你的身体。儒家强调“朝闻道夕死可矣”,道德生命有没有?有了,活多长时间不重要!而道教给补充了。 另外还有一种就是,我刚刚也提到过,因为民间老百姓遇到很多问题,很多灾难,很多祸患,包括还有疾病等等,需要有一种宗教仪式,给他做一种精神的安慰,从现在来看,斋醮祈禳有它的社会需求,你看《红楼梦》里的大观园不安宁的时候,要请道士来念经做法事,它提供这样一个民间的宗教服务,就近提供。 当然今天你可以批评它不科学,但宗教是一种心理学,不能仅仅从科学不科学来看。可能科学方面它不一定解决问题,它给你一种心理安慰,这是别的替代不了的。而且心理安宁了以后,对生理、对疾病的治疗也有它的好处,只是你不要违背社会法治。有的人利用道术图财害命,或者明显地违背现代医学的要求,对生命不仅没有爱护,反而使其受到摧残,这些都不行。但是也有它存在的理由。 所以后来儒释道三教各有自己的活动空间,但是又可以互补,我称之为文化的三脚间架,三个角是最牢靠的,两个脚站不住,四个角稍有不平也会来回颠簸,三个脚绝对没问题。中国的文化三教间架,形成一个中华文化的核心。当然这里边,儒为主,佛道为辅,这三教间架并不都是非常均衡的。就是说,它不是一个等边的,它是一个等腰的。在这以外,有四教、五教,它又是开放的。大概大体是这样的。 主讲人简介: 牟钟鉴,男,汉族,1939年生,山东烟台人。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宗教学专业学术带头人。出版学术专著:《吕氏春秋与淮南子思想研究》、《中国宗教与文化》、《走近中国精神》、《儒学价值的新探索》等十多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编《宗教与民族》集刊一、二、三辑,推动了民族宗教问题的研究。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牟钟鉴:很多人分不清“三纲”和“五常”
- 下一篇:牟钟鉴:“儒教”概念本身有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