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正讲《近思录》:人生不能走得太顺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5:11:36 腾讯儒学 朱高正 参加讨论
朱高正先生讲《近思录》·为学大要第四 之三:人生不能走得太顺 所以下面一条,横渠先生说:“上达反天理,下达徇人欲者欤?” 什么意思?大家记住,孔子讲“下学上达”,人一定要往上爬,你如果一直往上努力,也就是回复到天理,这“反”就是回复的意思。你一个人如果能够不断地向上奋进,到最后你就会把自己的私欲去除得一干二净,就回复到天理去了。相反的,你如果下达的话,你不往上去追求,你竟然听任自己的私欲来作主,结果什么都是听人欲指挥,那人跟禽兽有什么不一样? 人跟禽兽之所以不一样,就是因为有一颗会思考的心。因为我们的心会思考,你就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高的,我就追求那个,什么是光明的,你就去追求它,自然就回复到天理了。你如果什么都听从我们的人欲、私欲,结果越来越黑暗,越来越卑下,越来越浑浊。所以说,明亮跟阴暗,就在我们一念之间,人一定要往上、往好的方面去追求,你不往上追求,就堕落了,就堕落到十八层地狱去了。 不断地向上奋进 (资料图 图源网络) 所以说下一条,张载说:“困之进人也,为德辨、为感速。”大家记住,他说这个“困”——穷困可以激起我们人的上进心。 “困之进人也,为德辨,为感速”,张载这六个字下得太好了!穷困可以帮人上进,为什么?他说“为德辨”,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品德好坏,只有在遇到困境的时候,你就分辨得一清二楚了,对不对?我们常常看到,发生大地震了,父母死了,他就抱住(小孩),不愿意让小孩(受伤),这就是一种天性的爱。像上一次台湾发生大地震的时候,有人去找尸体,全部都塌下来,怎么找出来的,大家知道吗?就是有一个父亲,他一手抱着小孩,另外一只眼睛往另外一个方向看,救难人员——因为那时候在找寻尸体,找到两个了——按照他看的那个方向去看,又找到两个,找到那个妈妈,还有另外一个小孩。这都是人性自然的表达,是吧? 所以说“困之进人也,为德辨”,只有在这种最困苦、最艰困的时候,你可以把持,君子他在困境的时候,他还是会遵守他的正道;小人碰到困境,为了脱困,无所不用其极。我们来看,发生船难的时候,谁是君子,谁是小人,一看,一清二楚。大家看看泰坦尼克号,是不是也这样?有的人就自私自利。人家有德行的人,我一定要让老的、让幼的先走。你不要只为自己活着在干事,所以说在这里,你看“为感速”,也就是说你在这种情感上,你的情绪上,你的感触上,反应特别快。 所以说我在这里要讲,人生不能走得太顺。我打个比方给大家看,我们就以阳明做一个例子。阳明,如果没有大宦官刘瑾陷害他,他就没有龙场悟道了,是吧?当然这个刘瑾太坏了,他害的人很多。但我在这儿就要告诉大家,一个会上进的、有内省能力的有德君子,碰到困境,他不会怨天尤人,反而是借着困境成就他良好的品德。但是大多数的人是怎么样?碰到困境,怀忧丧志,怨天尤人,就只会叹息,这有什么用? 像我们来看孔子好了。我常常笑着跟人家讲,孔子他真的要感谢齐国的君主。齐国的君主看到孔子当大司寇,鲁国大治,他就想了一招——就送美女,还有骏马,来迷惑鲁国的君主,鲁公为了这个三天不上朝。孔子很难过,就以祭肉没有分给他这个小理由就离开鲁国了,因为他不愿意曝露他们的国君好色,这个不好嘛。如果当年鲁公重用孔子,就像齐景公重用晏婴,那历史上大概就没有孔子了。孔子就是因为不受鲁公的重用,才去周游列国14年,颠沛流离。在这14年里面,他对人生的体悟更加深刻,大家知道吗?因为这么深刻——这14年的颠沛流离,惶惶如丧家之犬,才让孔子对《易经》有那么深刻的体悟,才能写出《易传》那样的东西。 所以我在这儿要告诉大家,对于一个有德的人,碰到困境是好事,不是坏事,人生不要走得太平顺。所以说张载讲这一句话:“困之进人也,为德辨、为感速。孟子曰‘人之有德慧术智者,常存乎疢疾’,以此。”孟子说“人之有德慧术智者,常存乎疢疾”,什么意思?一个人之所以有过人的品德、智慧,还有技能,还有才智,统统是在困苦之中磨炼出来的。其实《孟子》原文是什么?“人之有德慧术智者,恒存乎疢疾。唯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大家看看,下面一句是什么?说只有那种“孤臣孽子”——“孤臣”,也就是他有愚忠,但不为君上所信任;“孽子”是庶出的,不是嫡子。他说因为这种孤臣、孽子都没有受到君上的重用,所以他“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因为他要考虑很多,考虑特别深刻,所以他们能够通达。所以大家要记住,人之有德慧术智者,都是恒存乎疢疾。 我打个比方,一只狮子需要有狐狸的狡猾吗?不必,它看不顺眼——森林之王——就把你抓走了。狐狸不一样,狐狸没有狮子那样(的力量),它只好要狡猾一点,狐狸的狡猾就是因为它弱小才会狡猾。大家想想看,如果狮子又狡猾的话,那有天理吗?那早就整个地球都变成狮子的天下了。所以说,老天爷就是用这种困境要来磨炼人哪!所以说“困之进人也,为德辨,为感速”。 我在这儿要告诉大家,像《易经》、《孟子》这种书,你读《孟子》可以养气,读《易经》可以增强韧性、活力,为什么?你碰到困难,不仅不会怀忧丧志,你还会说困难来了,正是砥砺我品德最好的时机,知道吗? 主讲人简介: 朱高正,1954年出生,南宋大儒朱熹的第26代孙。1977年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1980年赴德国波恩大学深造,1985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8年9月获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邀教授。博览群籍,学贯中西,向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建中国文化主体意识、推动中国全方位现代化为己任。著有《近思录通解》,德文著作《论康德的人权与基本民权学说》,易学专著《周易六十四卦通解》,《易经白话例题》,作品精选集《中华文化与中国未来》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