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校园国学 > 明德讲堂 >

朱高正讲《近思录》:“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被误读近千年


    朱高正先生讲《近思录》·导读第一 之六:“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被误读近千年
    我在这里,再举另外一个例子给大家看。其实历代有关《近思录》的注家很多。我举一个例子给大家看,像我记得我开始在读《近思录》,我刚才不是跟大家提到了吗?就是说我第四次读《近思录》的时候,是漫不经心,从第十卷开始读,我是读哪一本?我是读张伯行的版本,那么张伯行这个版本是怎么样大家知道吗?我在这里要跟大家介绍一下张伯行这个人。张伯行也是康熙朝的一名著名的朱子学者,他是仪封人。他曾经担任过福建的巡抚,退休之后他就留在福州,担任鳌峰书院的山长。鳌峰书院在台湾是非常有名的,为什么?因为台湾第一家书院叫海东书院,当初海东书院的教席都是从福州的鳌峰书院请过来的。
    张伯行也是赫赫有名的。张伯行他那时候当完福建巡抚下来之后,就在鳌峰书院当山长,张伯行也出了一本《近思录集解》。我在这里告诉大家,我们读书一定要读得细一点,张伯行在做《近思录集解》的时候,读着读着读到《卷六·齐家之道》第十三条,张伯行看到那一条,很有争议,那一条是什么呢?我简单讲一下。也就是有人问伊川先生说:在道理上可以娶孀妇吗?也就是寡妇,就是老公死了之后的女人,这种女人你能不能娶她?伊川先生就跟他说:你要娶一个人是用来配自己的,你娶了一个失德的人来配自己,那不就是你自己也失德了吗?那个人就继续跟他问,说如果这个寡妇她如果没有再嫁的话,会寒饿而死,那怎么办呢?伊川就跟他说:“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以后很多人就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就用这个来批评理学。
    当初伊川讲了这一句话,朱熹把它留下来。留下来之后,轮到清朝初年张伯行在替《近思录》做集解的时候觉得这一条会引起争议,所以张伯行就犯了一个大错,竟然就把这一条给抽掉了,另外找了一条也是谈这个寡妇的事情,就把它塞到这里头来。我光光看这一点,就知道张伯行他虽然也是个笃信朱子学的学者,但他对朱子了解不够,对朱子的信心也不够,所以他才要把这一条抽掉,换比较没争议的一条进来。
    我在这儿就举这样的例子告诉大家,看朱子是何等精干的人。大家看看,在《近思录》第六卷第十三条之后,隔了三条,也就是第十七条。第十七条就摘录了伊川给他父母所写的行状,伊川的爸爸叫做程珦,字伯温,一般来讲就称他为“老程子”,哥哥明道先生程颢叫做“大程子”,伊川本人叫“小程子”。其实老程子、大程子、小程子,名气最大的就是小程子伊川。那么伊川在这里面写到,说他爸爸为人怎么样,对亲属都很照顾,然后他就提到这一点,他说他爸爸的伯母寡居,等于就是说,他的伯父死了,他爸爸照顾他的伯母,就像照顾自己的长辈一样。然后伯母的女儿出嫁之后,老公死了,爸爸又把他的堂姐迎回家来照顾。等到他的堂姐的女儿又出嫁了,真倒霉,三代都变寡妇,她的女儿的老公又死了,又把她接回家。这个老程子担心他的堂姐难过,又帮她找了一户人家,把他的堂姐的女儿又嫁出去。不就在隔了三条,前面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吗?怎么会隔了三条之后,你伊川说你爸爸这样做,而且说这样是做好事?
    
    程颢(左)与程颐(右)(资料图 图源网络)
    我们读书就要读到这里,这才精彩啊!其实就以朱熹来讲,他作为《近思录》的主编,我如果在十三条讲这个的话,我可以在十七条,反正伊川写他父母的行状我也不是全部放进去,也是摘录的嘛,我既然摘录,我可以这一段不录嘛。但他不是,他把它放进去,他放进去就是有道理,所以我在这儿就要告诉大家,有的人因为对传统文化不太了解,看到这一段——第十三条就乱骂了。我在这儿要告诉大家,人家伊川的本意是什么?伊川的本意是说寡妇不宜再嫁,就像鳏夫不宜再娶一样,大家记住,所以你不要拿男女平等的问题乱批评,对不对?死掉老婆的也不准再娶,死掉老公的也不能再嫁。但是接着人家伊川讲,这个是针对有社会地位的人来讲,不是针对一般老百姓。朱熹也讲过,我举个例,你一般的老百姓,我问你,如果说有一个男子,他的老婆死了,这个男子才30多岁,有4、5个小孩,谁来照顾?没有人照顾,这个男的怎么可以到外面去挣钱养家糊口呢?所以说这时候你不能去反对人家再续弦。同样的道理,女的也可以再嫁,这是针对没有社会地位的人。如果你有社会地位的话,你家里佣人那么多,照顾这些小孩一点问题都没有,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在春秋大义,它有一句话,说“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什么叫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呢?因为大夫都是读书人,知书达礼,你用刑加在他身上,比让他死还难过嘛,这叫“刑不上大夫”,也就是说对有社会地位的人,你要尊重他的自主权。那什么叫“礼不下庶民”呢?因为礼,繁文缛节一大堆,小老百姓怎么可能去遵守你那么多呢?是吧?你如果这样的话,那就是扰民,但是国家在公祭的时候不讲点礼数行吗?但是不能把这种礼数要求一般的小老百姓也都比照办理,这样变成扰民了,这叫“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
    所以人家朱熹也好,程颐也好,都是讲寡妇不能再嫁,不得再娶,这些都是指对有社会地位的人来讲的。所以我们来看看,像美国肯尼迪总统,他被刺杀死了,他的遗孀杰奎琳却嫁给希腊的船王,讲句老实话,嫁给那个奥纳西斯,对我们中国人来讲觉得说这成何体统?我们很幸运,孙中山的遗孀宋庆玲女士可没有再嫁,如果她再嫁的话,我们就觉得很不妥当了嘛!
    所以我们讲的说,老公死了不能再改嫁,这是对有社会地位的人来讲;老婆死了,你不能再娶,也是对有社会地位的人来讲。因为你要为民表率。
    所以我在这里举这个例子给大家看,光光我们看《近思录》卷六的第十三条和第十七条就可以看出这么多信息。那像现在很多人不了解,你说像杨振宁,他82岁,老婆去世不到一年,就去娶一个小他54岁的翁帆来当他老婆,你觉得这样妥当吗?我认为这样不妥当。为什么?你想想看,杨振宁自己的子女会怎么看他这个爸爸?妈妈为你辛苦50多年,竟然死去都还不到一年,你说那一个年轻的女子是上天给你的礼物,那妈妈算什么?这个是很不妥当的,所以我们要考虑到这些前前后后。
    所以说,《近思录》它一方面是朱子学的出发点,另外一方面它也是新儒学的纲领,为什么《近思录》是新儒学的纲领?我们留在下一集再来讲。
    主讲人简介:
    朱高正,1954年出生,南宋大儒朱熹的第26代孙。1977年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1980年赴德国波恩大学深造,1985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8年9月获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邀教授。博览群籍,学贯中西,向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建中国文化主体意识、推动中国全方位现代化为己任。著有《近思录通解》,德文著作《论康德的人权与基本民权学说》,易学专著《周易六十四卦通解》,《易经白话例题》,作品精选集《中华文化与中国未来》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