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校园国学 > 明德讲堂 >

明德讲堂第十四期之五:人生贵在有个好涵养


    李山 :人生贵在有个好涵养
    还有,在《论语》当中还有一个很类似的话,就是什么呢?就是子张也问,也是在《颜渊》篇里面,“子张问崇德辨惑”。他没有问“修慝”。他说:“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做人以忠信为主,“徙义”是什么,就是向正确的方面迁移,“徙”就是迁徙,“义”就是“宜”,“义者宜也”,什么叫“义”,说这人“不义”,“不义”就是做事不当,不合适,所以“义”就是“适宜”的“宜”。要永远的向正确的、做事得当方面迁徙,向那靠近。这是“崇德”。
    什么叫“辨惑”?注意,来了一句,“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祗以异。”说爱一个人,看这个人好,喜欢他,就让他活着。恨这个人,就干什么?就恨不得把他弄死。你看,一边高,一边低,一会热,一会冷。注意,这个,你又让他活又让他死,情绪波动,控制不住。这就是“惑”。什么是“惑”?实际上我们说更简捷的说法,就是情绪做主便是人生糊涂,人生糊涂。
    接着来了一句诗,说实在不是因为你富,只是因为你就好异,“诚不以富,亦祗以异”,这个见于《诗经》,就说一个变心的人,不是因为你有了钱才变了心,本来你就是个好变心的东西,这个是没这个条件而已。这儿讲的是情绪,情绪无主,不稳定。爱一个人,那就恨不得把他捧上天。恨一个人,踩到地下,把他踩到深渊里去。这种人就是没修养,就是情绪做主。
    这个事巧了,孔子,我们知道有一个二十代孙,在三国时期很著名,建安七子,他排老大,谁呢?孔融,孔融这个人就这毛病,就三岁让梨的那个人,你别看三岁让了梨,大了以后经常办一些情绪做主的事情,他推荐一个人,把这个人写得天花乱坠。结果过了不多久,因为点什么事,把关系闹掰了,闹掰了以后他就开始贬人家,贬得是非杀头不行。后来有另外一个大臣说:“孔先生啊,你老祖说过:‘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是人生的糊涂,你就犯了这个毛病”。这就是孔融。孔融这个人,文学家的底子,情绪化,大名士,不太修身。《论语》对他来说,后汉人像儒家那个老老实实修身,那个兴趣远远不如在人前展现自己才华,展现自己不含糊的那一面,说话俏皮,说话动人,远远不如这个兴趣高,才子气质就是,文学家,所以有时候“文人无行”,就指的是这个特征。
    这两段文字总结一下,这是跟《中庸》连起来了,为什么《中庸》要中和我们的情绪,而中和我们的情绪,谁替你中和?你自己中和。你自己事上磨炼,这就是儒家的修身学问。所以儒家反感的是情绪做主。
    你一个人做事,情绪做主的人,你看王安石,我们就说到他了,这个人学问很好,不论是诗是词是文章写的都不错,诗有“半山体”,文章入“八大家”,做政治很有改变天下的志向,就是个人修养有点问题,文学家的底子。变法的时候谁要同意他,他呵呵呵;谁要不同意他,马上变脸变色,那你在政治场合那行吗?你无端地要招很多敌。所以这个人,后来就变成了什么,大家有些小人就摸透他的脾气了,只要顺着他说,他就高兴;只要逆着他说,他就跟你翻脸,所以像蔡京这种人就出来。喜欢,你让变法,新法推行,我们坚决推行,你要废新法我们就废除,出这样的人。这个都是忌讳,做人的忌讳,你宰相肚里能撑船,什么主张、什么样的观点你都能容,大肚能容才能做一个国家的执政。这一点上,首先主观修养就不好了,因为这事推出很多人去,你看成什么士气。
    所以这里,我们还是那句话,内圣外王,是“二”也是“一”,就手心手背,是这样一个关系。这个无论在什么社会,你做领导者,有一副好涵养都是要得的,狗怂脾气,任何朝代你都是走不开,吃不开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