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讲堂第十四期之十四:“仁”是孔子打给贵族的强心针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8:11:15 腾讯儒学 李山 参加讨论
李山:“仁”是孔子打给贵族的强心针 什么叫“君子不仁”?抛弃民众。我举个例子大家就可以知道,齐景公,这个人跟孔子是同时代的人,比孔子稍微年纪大点,当了五十多年的齐国君主,这个人注意,是姜太公的后代。姜太公当年带着一大帮人从陕西出发到山东,跟莱夷争地盘建立齐国,建立齐国以后,就把这个围起来,作为“国”来统治广大的乡里。广大的“乡野人”是什么?是土著居民。而这个“国中”人呢?就是他从陕西带来的这批人。 等到齐景公,若干年过去了,齐国的地位牢不可破了,这个时候到了齐景公,干嘛?虐待自己的这种基本民众,国中人,当然包括野人他也虐待。晏婴,他的大臣,有一次到晋国出差,和什么?和晋国大臣就说,说我们国家完了,怎么完了呢?因为现在在我们的国家,卖鞋子的失业了,卖假肢的赚钱。诸位,这是一个惨痛的现实,什么惨痛的现实?卖鞋子,他都被砍了脚了,不穿鞋了,都穿假肢。这就是“君子不仁”。所以我们知道齐景公有一个发明,就是孺子牛,让儿子骑在自己背上,叼着个绳子,骑大马,结果摔了一个跟头,把门牙拽掉了,他对他儿子那么好,他对他百姓那么惨,等到他一死,有阴谋家篡权的时候,跟着姜太公过来的人的后裔们本来对国家立君主,对国家换君主是有发言权的,结果大家一看,对我们那么差,杀你的儿子也好,夺你们家权,我们不吱声了,权力就被别人拿走了。这就是“君子而不仁”。 在鲁国这种现象也多,只是没有那么典型。这就是孔子看到的问题。你看在文化上,孔子说,周文化——“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但是这批周贵族,过去老一辈老的这些周贵族创造的礼乐文明、这套文化它本身是很好的,在孔子看来,你们现在这帮人,疲疲沓沓,精神不振、精神萎靡、道德滑坡,这样一种情形下,那个礼乐就是你们耍弄的一个工具,这就是“君子不仁”造成的主观精神堕落,注意,孔子就想站出来,给这帮君主打强心针在精神上。 所以,注意,我们有一个判断,就是“仁”的问题,孔子提这个概念,就是针对着老贵族的萎靡不振。小民,小民又可指各种德行,我们做小百姓的忠恕之道可以啊,我们做个“仁者”做个什么“智者”都可以,但是这个“仁道”的问题,孔子实际上他并不是给小民、芸芸众生立法,人生立法。他想给谁立法?他想给那帮精神疲沓的老贵族立法。 所以这就是他内心,他周游七十二个列国,你看了吗?他去找小民说话吗?他都找那帮在位者,跟他们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谈“仁”,所以孔子跟学生很少谈这些,孔子跟学生谈“仁”谈得少啊。我们一开始说,“罕言”嘛,说他谈得非常少,那是因为跟学生谈不管用。当然,大家会说,说你这样说你是不是在抹杀“仁”的价值?没有。“仁”,他自有价值,就是刚才我们说的,人要把别人当人看,这个,他不会因为孔子当时主观上提出的有所针对而失去了自己的价值,它后来会“青山遮不住”,它向更广泛的人生戒律、人生的规则去流,会变成这样一个东西,会变成我们民族所有人的一种生活准则。这是后来的变化。 实际上你看,从语义上讲,在《论语》中,孔子谈“仁”,从来都是“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礼乐是一种权力,“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自诸侯出”,大权。它从来不是“仁义”俩字并提,你到孟子那儿你看看,“仁义”、“仁义”、“仁义”,注意一说“仁义”了,他就普世化了,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的时候他是针对周贵族,给他们下药,这就是他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说,你了解一个思想家,我们过去看这些《黑格尔传》、《康德传》是什么?是俄罗斯人写的,当时前苏联人写的,那个作者叫古留加,古留加就说,说一个思想家他最激动人心的场面就在他的思想,你瞄准他的焦点,你才能知道这是个什么人。 孔夫子坚持一个仁道理想,说你们要给民众一点饭吃,你们要把民众当人看,就拿着这个理想去跟诸侯说,说一次碰一次壁,说一次碰一次壁,接着说还碰壁,碰了七十多次,所以孔子这个脸,到这个晚年这是平的,老碰壁,你想想,鼻子碰塌了。但是,他到死也没有放弃他的理想,这个地方,这就是孔子人格有所坚持。 当然从我们今天看,从今天看,解决中国的问题,当时你光从统治者这边教育他们好,这是与虎谋皮——办不到。可是孔子自己也知道,他的外号叫“知其不可而为之”,在这个地方我们看到了一种人对理想的坚持,这有超越价值,我们这种一般人,你有个理想,老婆也不同意,孩子也不同意,跟单位同事说大家也觉得不行,你还能坚持几天?一个月你坚持不了,三天坚持不了,为什么?因为你是个凡人,你是个俗人。在这一点上,孔夫子的生命境界比我们大,所以我写过一本书,《孔子——一个永不妥协的大生命》,为什么?就是从这儿来理解他。 所以这个,我们说,“仁”,回到刚才这个“仁”,实际上孔子提出这个“仁”来,他是要有所针对的,他是要救这个时代,从哪儿救起,他这个针,就那么一针,打到哪儿?他认为应该从心脏,从贵族这个角度注,给这个文化起死回生,给这个时代起死回生。所以,他讲“仁”,对谁讲?对贵族讲。 本文为腾讯儒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