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校园国学 > 明德讲堂 >

明德讲堂第二期之一:两字揭秘生命本质


    明德讲堂第二期《昆曲与雅乐文化》之一
    
    主讲人:著名昆曲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张卫东先生 (腾讯儒学版权所有)
    张卫东:著名昆曲艺术家、理论家,北方昆曲剧院演员,国家一级演员。自幼向吴鸿迈、周铨庵、樊伯炎学习古文诵唸、琴曲、昆曲老生、老外以及正旦、小生等行当,朱家溍入室弟子。擅演《草诏》、《祭姬》、《骂贼》、《写本》等,著有《喜庆堂会》、《昆曲艺术课教程》、《张卫东演唱说戏牡丹亭》、《赏花有时 度曲有道——张卫东论昆曲》等。
    《昆曲与雅乐文化》之一:生命的本质在平衡二字
    大家好!很感谢有这么一个机会,跟大家来聊礼乐文明的延续。昆腔,是礼乐文明的一部分,那么在礼乐文明这个题目之前呢,我们有个小课堂,我曾经教过几个同学,是宝宝妈妈,也有一些是刚刚步入社会工作的教师。她们学过我们最古老的读书的声音,就是《论语》,《论语》的诵唸。诵唸实际上是古代的读书的一个必然,这实际上是礼乐文明的基础。礼乐文明的基础来自于读书,而读的都是上古以来传下来的古书。孔子述而不作,把前代留下来的学问用文字记录下来传给后世,字字珠玑,用减法。用减法的目的,都是必然要传留于后世的。而后世的人做考据用加法,是在不同的时代都能够把前人留下来的思想,考据了以后,折射给后代的人。在不断的考据过程当中,肯定会有很多的不同点,而不同点之间的相互的碰撞,就是它的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是一个阴阳的过程。而阴阳的这种转换,最后得到的是现在的时髦词叫“正能量”。
    
    生命的本质在平衡(资料图 图源网络)
    我们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庸是最平和的能量,所以平衡是真正的生命。而艺术不能按西方翻译过来的称谓说“艺术”,在中国没有“艺术”可言,中国只有“艺道”,道、艺一家,礼乐文明就是它的一个艺道。而用这个“乐”来提升自己的为人的格调,“善礼乐不为贼盗”,就是通乐的人呢,没有这种特别邪恶的土匪心肠、霸道心肠,没有的。可能也有他的小缺点,有一些自私啊,有一些占小便宜啊,但是他不会对对方有严重的伤害性。我们现在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很让人叹为观止的一些罹难哪、恶事啊,实际上都是在我们生活当中的朴素教育当中需要这一块的礼乐来提升自己的道德底线。所以只用“法”,只用条条框框来约束人,不是一个最高境界。而真正儒学的思想,孔子的精神,就是用礼乐来治理我们人的心。
    那我们第一步呢,就是从《四书》读起。《四书》读起有章法,古人学先学《大学》,后学《论语》,再学《孟子》,最后学《中庸》,这是朱子留下来的文章。但是我们现在最时髦的是《论语》,因为把《论语》吹得很……现在的俗话——“吹的很牛”,万能的。但实际上《论语》是一部四季常青的书。从不认识字的时代学《论语》,到达你一生,通过工作,通过环境,通过自己的实践理解《论语》,到你“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时候,才能更能透彻地理解《论语》当中,我们经常批驳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究竟是怎么难养。
    而小人我们真正地能斩尽杀绝吗?能远离吗?是远离不了的。但是小人就不能成为君子吗?也不是不能成为君子。而君子难道就没有小人心吗?也不见得没有。在不同环境当中,就有不同的小人和君子的一种眼光,而这种眼光来自礼乐之文明。
    所谓的“礼乐”就是形式与内容相吻合的平衡点,就是最美的乐,也是最美的礼。所以礼呢,既不能过于烦,也不能过于简;乐呢,既不能过于地花哨,技巧上了不起,也不能没有技术没有技巧没有格调。所以生命不是在于运动,生命是在于平衡,而礼乐就是中庸之道的最佳平衡点。而中国人读书是唱出来的,这个唱出来的书就是礼乐文明最基础的训练,从3岁牙牙学语,会使筷子就可以拿毛笔写字,一直到你走不了路病卧在床上,只要能拿笔你还可以把你的思想展示出去,所以这也是礼乐统治我们人类一生的一个最辉煌的点。
    而礼和乐,一个是外在的,一个是内在的,一个是有形的,一个是无形的。而究竟什么样的礼乐是中正平和之乐呢?中正平和怎么能达到呢?来自于读书。必须得把这经史子集的古书,特别是两千年以来我们传下来应该读的书,我们没有资格不读,更没有资格读完了就批评,也没有资格一边读一边批评,甚至于有的人不读还在批评,这就不是我们中国人应该做的事了。所以一切外来的学问都是可以使我们获得学问的,但是不能够一概地都吸收过来,应该有我们自己的本位属性。有了我们自己的属性了,有了定性了,再吸收别人的东西,我们就不会失去平衡点。
    三千年来的视唱练耳就是中国的吟诵之道,而吟诵、诵唸这些古代的经文,就是我们不知道腔调的时候善习礼乐的开端。而这开端在哪里?读古书。最早一部书是唱出来的,是什么?老先生们知道——《诗经》。而各朝唱《诗经》,咬字啊、音韵哪,跟腔调啊,各地都不一样。不管怎么不一样,都是在唱《诗经》,而不是念《诗经》。而《诗经》呢,必然也不是粗俗的劳动阶级创作的,一定是有修养、极高的读书阶级,礼乐的乐官们,根据各国风整理而成的,再加上孔子的润饰加工,把几千篇减成三百零五篇,这三百几篇就是我们永远的经。读也可,不读也可,不读与读之间都得要唱出来才对。字的讹误,字音的准与不准,在乎于其次,但是不可不歌也,而这种歌就是我们三千年的视唱练耳。
    在上古以来,我们没有文字的时候,大家是用口耳相传传递文化,而口耳相传最重要的宝就是带有音调的东西传下来。在百年前科举没有废止之前,一百一十年,1904年废止科举。在没有废止科举之前,八股取士之时,所有的读书人都是诵唸出来的十三经,诵唸的经文。而这种诵唸是我们在民国初年的读书人当中经常批评的,摇头摆尾,酸文假醋。这种话说出来实际上是贬义的,但是在我们现在来讲,一百一十年以后要看,这种摇头摆尾酸文假醋才恰恰是我们两千多年来的传承,而这个传承是不能没有的。但是我们现在又有一种没有接上前朝的传承,是跳跃式地从一些文字典籍和出土的东西里边,用导演的方式导演出来的新的诗乐,和新的这种创新型的为了大众能够欣赏的礼乐,来惑乱我们的艺道,实际上这是让我们受不了的,这是一种,我定位的名字是“转基因国学”。这种“转基因国学”还不如不继承。这种转基因的国学和儒学、艺道,只能是让这个传统的好东西死得更快,让不喜欢儒学和国学的人更加憎恨它们。所以我们应该找这个平衡,那么开场的礼乐呢,我就用我们这几位同学们的朗朗的书声,给大家带到一个古代的人文的礼乐文明的环境中去,那么请她们几位给大家诵唸《论语》第一章《学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本文系腾讯儒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