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校园国学 > 明德讲堂 >

专访迟小秋之三:正本清源 继承程派传家宝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派第三代传人迟小秋老师做客腾讯北京演播厅,接受儒学频道专访。
    腾讯儒学专访迟小秋之三:正本清源 继承程派传家宝
    主持人:前一段时间,在纪念程砚秋诞辰110周年的您长安大戏院的第一场首演就是《锁麟囊》,当天程永江老先生还有江新蓉老师也到现场,后来他们还在台上给了(您)很多鼓励。其实程永江先生他一直都在鼓励程派年轻演员的发展,也在推动程派艺术的发展,虽然他现在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有一个教诲,程派艺术需要“正本清源”,我觉得“正本清源”四个字特别地重要。那您如何看待他讲的“正本清源”?
    迟小秋:我觉得这个“正本清源”就是前辈也好,和老师们对我们传承者的一个期望。也还是需要我们要正宗地来传承程派艺术,这也是他们的一个期待。
    其实我们每个学程者,尤其是我,我觉得由于对大师的一种崇敬,这种心情,所以后来就跟永江老师认识之后,无论是到程宅,到家里去,还是每次跟程永江老师的接触,我觉得特别愿意聊起来,就是过去大师的一些故事也好,和大师的为人,和大师的艺术等等这些。当然我师父在的时候,只要每天上课都会聊起这些。但是我觉得对程永江老师后来的接触,我觉得程老师他为了父亲的流派艺术的传承,无论是对我们这一代也好,还有所有的这些对程派艺术的这些弟子,还有后来的学生等等这些,他都是寄予一切的希望,把程派艺术弘扬广大。
    江新蓉老师这也是一个老前辈了,今年都88岁了,老人家——这还是我上研究生的时候,那时候说实在的,我呢因为师父去世了,我自己就觉得特别觉得还有渴望跟老师们更多地学习。上研究生期间,因为江新蓉江老师是当初程大师唯一收的一位女弟子,后来我就认识了江新蓉,然后陆陆续续经常会到家里请教,跟她学了一些戏。我觉得包括每一次跟江老师的接触,她给我讲到过去程大师怎么样地传承,怎么样地来教戏,还有很多故事等等。包括她也谈到正本清源的期望,我觉得归根结底都是希望我们在今后的传承中,我们不要走弯路,我们要多传承大师的艺术的这条线。
    包括老师当初教我们戏的时候,要多听大师的录音,那个好玩意儿都在里面呢。刚接触的时候听不出来说里面多少什么好玩意儿。但是现在你只要一听,程大师真得了不起,他唱的好多弯儿啊守儿啊,那些那个摇的散的这些东西啊,说实在的,我唱了这么多年了,已经快30年了,程派啊,我觉得还真是永远学不完,是这样的。所以需要我们大家都要走一条正规之路来传承程派艺术。
    主持人:江老师那天送了您两件礼物,很珍贵。
    迟小秋:非常珍贵!其实原来我到家里学戏的时候,江老师给我看过,我们现在用的是点翠,程先生当年留下来的那个呢,可能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羽毛来做的这个点翠,就跟这个颜色差不多,刷的那个漆跟这个蓝色,但是很珍贵地留到现在。我觉得,我一定找个机会在舞台上戴上一次呈现一下,尽管跟现在不同,但是我也要(通过)这个东西呈现一下老师对我们这种厚爱。而且(老师)把这东西给了我,我觉得它的寓意非常非常深刻,因此我觉得我的担子就很重。
    今年在剧院搞了纪念程砚秋大师诞辰110周年这活动,我觉得搞得特别特别好,而且特别成功。你比方说这六天的现场直播,从头一天我这儿开始,然后第二天(李)佩红,第三天(张)火丁,第四天是(刘)桂娟,第五天可能是吕洋,第六天是(李)海燕,这些天的演出给观众一个非常有规模化的欣赏,就是每天到这点儿了,大家就觉得“哟!今天又直播哪一出呢?今天演员是谁啊?”其实也把我们现在当今活跃在舞台上的这个年龄段的优秀的传承者都来为了大师的纪念活动都出来演。这个非常好。还有一些青年的,包括郭玮,包括上海的隋晓庆,还有以及下一拨这些学生们。我觉得我们院里头李院长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搞得非常好。
    继这个之后,我们就是搞一些系列的演出。我就有这么个想法,我说呢这么多年,跟老师学了这么多出戏,也演了这么多场,所以我就说我一定要把它集中在一块儿来演这么一个,也是形成一个规模化的。就选的档期也没有什么太好的档期了,就是七月份、八月份,太热了。后来我说热呢,今年因为纪念程大师,我说我就坚持一下,所以在七月份搞了五场:《锁麟囊》、《碧玉簪》、《荒山泪》、《孔雀东南飞》、全部《玉堂春》。然后下一轮是八月份,就是《三娘教子》、《文姬归汉》、《窦娥冤》、《红鬃烈马》和《宋家姐妹》新创剧目,这样呢连续搞十场,我觉得也表示我对大师的一份纪念这么一个心意吧。
    主持人:还是回到江老师刚才赠送到您的那两件礼物,您刚才提到它的意义很广、很重大。它的意义其实是程派艺术的一种传承。您在程派艺术的传承上有什么样的想法?
    迟小秋:我觉得程派艺术的传承,就像我刚才说的这些,我觉得我们现在这个年龄段应该是承上启下,而且是传帮带这个年龄段。老师八十多岁了,把这个礼物给我,那么她也期望于把这艺术再往下传承。一方面是把我现在所掌握的或者学到的艺术来奉献给广大观众,同时我也有再继续往下传承的义务和责任。
    腾讯儒学原创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出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