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李恩杰》之四:戏好就会有市场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06:11:52 腾讯儒学 newdu 参加讨论
腾讯儒学专访北京京剧院院长李恩杰 《专访李恩杰》连载之四:戏好就会有市场 主持人:可能您是军人,所以我对您的第一印象就是在《锁麟囊》的现场,我记得印象特别深的一句话是,您说“我知道你们今天的每一位都是怎么来的”。我觉得这句话说的时候,可能心里面有感激,但也有一种自信,就是我不赠票,但是我依然可以赢得市场,您的这份自信来自于哪儿? 李恩杰:首先是来自于京剧艺术本身。京剧艺术博大精深,京剧艺术一定能够赢得观众,只要我们把观众做好。京剧艺术发展要依赖市场,但是要靠真正的市场。当前京剧,我们包括演艺市场发生了一些变化,我认为这个变化是一种好的变化,是真正地检验我们是不是把我们的工作做好了。我认为是一个好的环境。 京剧市场如果靠赠票,靠我们的虚的繁荣,我认为这对京剧的传承和发展是不利的。首先我们无法检验我们工作到底做得怎么样,也无法真正地让剧团进入市场,来维持剧团的良性的一个生存状态,包括京剧的生存状态。因此不赠票对于戏迷来说可能有点不好意思,戏迷对于我们支持很多,帮助也很多,看你们的戏你们还那么斤斤计较,我认为不是这么个问题,是我们共同要为京剧创造一个好的生存环境,也让我们的演员通过市场来检验自己的能力,让我们的艺术团体来检验我们的工作做得怎么样。 演《锁麟囊》那天观众很多,演出结束之后,很多观众还很热情,很激动。我告诉大家,作为团长,我知道今天所有的观众都是掏钱买票进来的,我们不能去送票,这里头确实对于这样的观众我们是心存感激的。 但是也确实对于我们不送票,我们能够有这样的市场,也有一点感慨。因为做市场是很艰难的一个事情。如果我们的戏演不好,观众是不会买你的帐的。因此我跟我们的演员说,也可以说现在我们的演员已经有了这样的一个概念,一个心态——我们不会在乎剧场进来的观众在今天这一次是多还是少,我们在乎的是我们是不是让我们的观众得到了满足,所以那一天有那么多的观众在演出结束以后,是看完演出是很激动的,我看到他们的激动,我激动的是,我们做到了让观众满足。我认为观众的口碑是最好的宣传,有了好的口碑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到我们的剧场里面来,所以我想我们应该有这种信心,我们应该有一种决心去把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把它做好。 今天的市场不好,我认为是我们的戏可能演得还不够好。我们的工作还没有做好,我们有这样一种理念,从我们自身去找原因,可能是我们下一步争取主动的一个开始。 主持人:您当时说,我们没有用政府的补贴,整个一出戏。 李恩杰:不是一出戏。“纪念程砚秋先生诞辰110周年”这样一个活动,要是按照以往我们可能会申请一笔专项经费,会举办相应的座谈会,会举办相应的演出,会请很多业界的人来。这一次纪念程砚秋诞辰110周年的活动,我们是完全按照市场的商业运作的方式来进行的。 怎么进行呢?那就需要我们对这个商业模式进行策划。这次我们第一是把当红的程派名家集中在一起,依次是迟小秋、李佩红、张火丁,中间是我们的青年演员,然后是刘贵娟,李海燕,五位当今在社会上最有影响的程派名家集中在一起,这就是一个点。 中央电视台对我们这个活动又进行了全程的直播,这个应该说是开天辟地第一次。因此,这一次这个运作,用商业的模式就逼着我们去改变了我们的运作模式。我们没有请,除了我们程派的几个专家首场我们请来参加了我们第一场算是一个小小的启动仪式,开了戏之外,剩下的我们都没有请。我们是让真正的观众进入到剧场里面来,来欣赏我们的艺术,集中地来看我们这批艺术家的带有PK性质的这样一个演出,增加了这个项目运营的点,所以最后应该说还是挺成功的。而且,应该说也是一个我们推行项目制在商业上也很成功的一个案例。 主持人:北京京剧院这种项目制的运作多久了? 李恩杰: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我们来试行。2013年正式推出,其实一年多的时间。这种模式最主要的是改变了我们剧院资源配置的方式,改变剧院资源配置方式的目的还是让戏演得水平更高。 你比如说我们的艺术家,我们就打破了以往的行政体制对艺术家的联合演出的这种障碍,今天这个戏需要谁,我们就把谁组合到一起,戏就会演得好。我们的其他资源,你比如说我们的布景、我们的道具,可能剧院过去一个戏比较好的布景,我就有一套或者是两套,不可能每个团都是齐的。 过去我们这个团有这场戏的布景,比较新的。我们就让观众看着比较舒服。另外一个团没有,可能就要用旧的,那个戏演出的时候,这个布景给观众的视觉可能就差一些。那么统一了之后,我们都用新的,这个资源咱们共同使用,以满足观众作为我们最终的一个目标或者是追求。因此这样的一种体制,在我们的市场运作当中就感觉得心应手。 主持人:接下来迟小秋老师还有10场戏,也是项目制吗? 李恩杰:是的。这个项目应该是迟小秋老师自己的项目,整个的戏是由她提出来的,整个活动的总体方案也是根据她的想法来进行设计,进入市场。 主持人:您对市场的期待如何? 李恩杰:这个是个挑战。因为我觉得我们今天的观众戏迷的数量还是有缺陷的,所以一个演员连续地演这么多场,应该是个挑战。但是对于市场的基本情况,我觉得还是有把握的。因为迟小秋在我们北京京剧院近年的演出当中,在票房上她是一个最有号召力的一个艺术家。所以这一次对于她的艺术,对于她的体力,对于她的运作,整体的我觉得都是一个考验。当然这个事做成功了,它的意义也非常重大。对于我们市场的探索,对于一个艺术家在她的顶峰时期的惊人制作,她如果能够成功,能够代表她在艺术上的一种追求和达到的一种的境界。 主持人:您刚才也提到,戏迷的数量是有限的。那我们如何让这个数量不断地去扩大呢? 李恩杰:回过头来还是说,我们京剧应该说它很深,观众进入是需要从接触开始。那么我们怎么样在他第一次接触的时候就让他爱上它,让他能来第二次,能来第三次,我认为这是最具体的工作。 这个东西我认为是我们不能忽视细节,从我们艺术队伍建设来说,我们首先要提高我们的素质,从我们的艺术家、我们的演职员,要成为我们观众眼中值得他们去追随的人。你的表演,通过你来呈现的这个艺术,应该让他感觉到这个艺术是值得他去欣赏的,值得甚至去探索。我觉得从我们演职员对于艺术的态度,我们自己的素质上应该从这个起点开始做,把舞台上的每一点,每一个细节都做到完美。这样让我们的观众进了剧场之后,我觉得我们的精神首先要感动观众,我们的态度要感动观众,观众就有可能来关注你,来琢磨你。这样他可能就被这个艺术所打动,然后所吸引,逐步逐步,这个工作坚持不懈地这么做,我们的前景我认为会很好。因为这门艺术本身它从文化的角度,从它所承载的内容的角度都足以让我们的观众折服。从文学的角度,从音乐的角度,从我们演员的能力的角度。 你比如说从京剧,我到海外跟外国人交流的过程当中谈到京剧,因为他们知道我是京剧院的院长。外国人就有不理解的地方,说我们知道京剧现在在中国并不是市场最好的这样的艺术门类,但是为什么中国把京剧作为国粹,而不把其他的有更多的观众这样的艺术作为国粹?当时问我这个问题,还挺难回答的。后来我想了一下,我找了一个角度,给了他一个解释,最后他也表示认可了。 我怎么说的呢?我说,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现象,就是学京剧的演员到其他的表演艺术门类取得大的成功的,你比如去当电影演员的、去当话剧演员的、去唱歌的、去跳舞的,比比皆是。但是没有一个学其他艺术门类的艺术家回过头来,说我干京剧,过去的票友下海他也是从头到尾学京剧能够最后成功的。为什么?就是京剧这门艺术太综合了,对人的要求太高了。所以我觉得从这样一个角度来说,这个艺术一定是能够让人折服的。因此我们对这门艺术的看法,我们吸引观众一定是有这门艺术本身的魅力在做基础。如果没有这个,你其他再努力可能会是成功的可能性不大。 主持人:除了严格要求我们的演员,严格要求我们的创作、我们的剧目本身以外,我们还有什么样的措施能够让年轻人喜欢京剧? 李恩杰:我们宣传、推广。现在我们做的加大我们宣传的力度,加大推广的力度,我们走进社区,走进学校,这些配套的工作我们都在做。 你比如说,从今年的9月份开始到2019年,我们现在又准备用5年的时间打造一个品牌的巡演,在全国的巡演,叫“发展之旅”,这个是从“唱响之旅”、“传承之旅”这么延续下来,这个阶段叫“发展之旅”。 “发展之旅”有这么几个特点,第一怎么发展?我们的理念应该说是在继续唱响当中发展,继续在传承当中发展。这个发展要体现在,要让我们所演出的剧目艺术品质更高,我们活动的规模要更大,我们市场运作的水平要更高,要转变京剧的运营模式。你比如说过去传统的运营模式就是我们今天演什么,往剧场一贴,过去写个牌一写你就来买票就行了,这种运作模式今天肯定不行了。我们用1000场作为一个规模,集中宣传,用各种手段,我们的手段应该说现在能想到的应该都想了。咱们的媒体是一方面,今天腾讯也是在这方面给了我们很有力的一个支持。包括我们在剧场,我们的道具运输过程当中,我们的宣传资料各个方面,我们跟企业的联手,会形成一个立体的现代的对京剧的一个宣传推广的这么一个活动。 另外我们通过对市场的预期,通过高水平的市场运作,甚至包括将来资本运作,让京剧有更好的市场的回报,也支撑我们把其他的各个方面的工作能够都提上一个更高的水平。让整个的运作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不是越做越不好,是越做好,越做实力越强。只有我们在市场当中结合今天的客观形势,能够把握住我们的有利条件,我想让京剧更好,让京剧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让观众更喜欢的这件事应该是能做成的,也是能做到的。 主持人:其实我们腾讯传统文化频道也是有这样的一个宗旨,就是要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优秀的文化,恢复中华传统文化的命脉和根系,保留士的精神,培育读书种子。其实从很多角度,我们有很多的共同点,您觉得媒体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它对于复兴和传播京剧可以做什么? 李恩杰:京剧在今天这个客观形势下,应该说完全靠它自身去走市场,去占领市场,应该说是不符合实际的。因为京剧从它产生的历史阶段来说,应该说它是在手工业时期,那个生产力条件下形成的,它的生产方式相对于今天我们其他的现代艺术来说,应该说是一种落后的手段。所以用这种手段在今天的市场上让它去竞争是不可能的。因此京剧,今天我们说传承也好,说发展也好,说走市场也好,一定是一种机制,推动激活这门艺术自身的内在活力的一种手段,而不是靠它来自己养活自己来生存。因此我觉得京剧的发展,京剧在今天去承担它的历史使命,离不开社会,也离不开政府对它的支持和帮助。 那么在这里面,今天的媒体的这种宣传这种传播作用,通过媒体,特别是像今天我们弘扬传统文化的这样频道,我们的观众可能和京剧的观众,咱们叫受众、网友,它和我们传统的艺术应该说是贴得距离很近的。通过我们这样的频道,通过我们这样的媒体,向大家介绍我们京剧艺术,我们今天所承载的责任。对于社会,它的作用,包括我们从事传统艺术工作,我们这些人的一些想法,我们的一些探求,能够通过我们把这些力量更好地,把我们的想法告诉他们,通过你们的媒体,告诉无数的受众。我们形成一个强大的社会力量,然后在政府基本的支持和我们从业人员以及社会整体的合力下,我们觉得才能完成我们的传承发展我们的国粹艺术和民族艺术这样一个历史的任务。 那么我们做的方式会很多,你们有很多这方面的经验,在其他的文化内容的宣扬和宣传上,你们有很多的尝试,我非常希望我们能够联手,我们能够把今天这样一种形式,今后找到更多的点,找到更多的具体的方式。 我们还要通过咱们这样的媒体更多地听取观众的意见。我刚才前面讲过,我说我们的艺术发展离不开两个方面,一个是我们从业的专业人员,以演员为主的,也离不开观众。这个“离不开观众”,还包括我们要不断地从观众当中汲取营养,听取观众的意见。我想咱们这个媒体还有互动的功能,把这些功能我们很好地把它利用起来,可能对于我们专业团体的工作事半功倍。 主持人:希望我们也能出一份力。 李恩杰:谢谢。今天非常感谢你们了。 主持人:我也非常感谢您。其实我们之前一直在谈京剧的市场,京剧的创新,一直是您以一个院长的身份。接下来如果您是一个普通的观众,您最想听北京京剧院的哪出戏? 李恩杰:我觉得这个事儿,可能不同的观众有不同的爱好。 主持人:从您自己的爱好上。 李恩杰:从我自己的爱好上来说,我本身不是一个戏迷。我在做京剧工作之前,我也属于不太关注的。这方面应该说也很惭愧,但是进入到这个工作领域当中之后,我确实感觉到京剧艺术跟它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所以到了京剧领域当中,我是下了很大的功夫在学,今天我喜欢的戏还是挺多的。 我们这些流派的戏,我是有时间,我就会去到剧场去,到剧场去,我还最愿意坐在前排,两个任务,一个是在思考我们今天的表演,我们今天的呈现还有哪些问题,观众怎么看?我坐在观众席里,我经常能够听到观众对于我们表演的评论和议论。另外一个,我坐在那儿我看戏,我感觉是一个享受。我对它的体会,京剧有点儿让人上瘾的那个特质,有的时候我把它比喻成它也像毒品,一旦沾上,你就跑不掉。作为北京京剧院,我们很多的优秀演员,特别是看我们自己演员的戏,我自己确实有一种每出都爱,坐在那儿就想看。 主持人:谢谢您今天接受我们的专访。 李恩杰:谢谢给我们这个机会。 本文系腾讯儒学独家专访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