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不可缺四个字:人文精神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12:11:42 腾讯儒学 彭林 参加讨论
主讲人:著名礼学家、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彭林先生 《明德讲堂》第四期之四:人文精神为何不可或缺 好,我们讲讲第二个问题,那么这个人生为什么一定要跟礼乐扯上,能不能不扯上?那么在中国人看来呢,不行,这不行。我这地方谈谈我自己的一个理解。 大家想过没有,我们这社会老在讲改革讲发展,大家想过没有,这个改革和发展,说一千道一万,是什么东西的发展。我们现在都理解成物质发展,大城市,高楼大厦,我们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东西——人自身的发展。在我看来,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最本质的是人的发展史,因为人是这个社会的主宰。那么这个人的发展在我看来,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走完了,这一阶段是一个体质的发展,我们只要念过中学的都知道,人是从古猿变来的,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年代最早的古猿是在东非的肯尼亚,有一件编号为1470的一个古人类的头盖骨,它的测年是两百万年。我们讲人类发展史,我们从这地方(看)因为更早的材料我们还没看到,前面还有多少不知道,我们从200万年开始走,走到距离现在一万年,就是北京的山顶洞。你们去过周口店没有?周口店有一个猿人洞,当时北京猿人就生活在里面。那么后来清理这个洞的时候,最后发现山顶上还有一个洞,这里面也有人的遗骸,那么这个人的遗骸跟北京猿人的那个相貌完全不一样,跟我们现在人一模一样。裴文中先生——著名的人类学家,他说,山顶洞人如果穿上我们的衣服到王府井,你认不出来,他这个体质的进化完成了,跟我们长成一样。那么这个中间的所有的人,他如果走到王府井,大家要害怕的,我们经常看北京猿人长那样。那么中间的任何一种人,印尼的爪哇人,我们的山顶洞人,长阳人,马坝人,河套人,外国的海德堡人等等等等,这些进化过程当中的人,他身上既有猿的旧质,他又有人的新质,他不断在朝这边走,所以这个当中的人我们叫他猿人,或者我们干脆叫他半人——他一半像人,一半像猿,所以叫他猿人,他属于半人。那么他走了199万年,如果笼统地讲他走了200万年,他把这个体质上的进化这一步走完了。我们就说了,走到山顶洞人,跟我们一样,这是第一步,那么走完了是不是人类进化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只要吃,只要喝,只要享受,有了黑白电视不够,我们要彩色的;有了彩色的不够,我们还要高清的;有了高清的不够,我们还要什么的。现在我们的兴奋点全在这个上面。那么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体质上已经进化到人了,我们还有什么好追求呢?追求物质。那个时候这物质条件确实不如现在,所以一万年我们进入到新石器时代之后,人要生存,要繁衍,要发展。 那么这个人类最早的创造的一个科学,就是农业。农业是人类文明之母,所有的分工都是有了农业之后,农业跟手工业,农业跟畜牧业,这个农业一直到今天是我们社会不能少的。所以世界上最早的文明,都是最早发明了栽培植物的地区。你比方说两河流域他最早培育成功了小麦和大麦,中国人最早培育成功了小米和大米,印第安人最早培育成功了玉米。人类文明就从这个地方开始起步,印第安跟两河流域地方很小的,你到地图上看有多大。中国这个文化是很大的,说是中国,实际上是两大农业区,北方的旱作农业区跟南方的水田农业区。 人文精神不可或缺(资料图 图源网络) 我们今年年初,我到河北武安县有一个磁山遗址,那个地方发现了七千年前的一个村落遗迹,发现了几百个地窖,现在没有挖完,发掘的那个部分里面有几百个地窖,其中大概有一百个左右,这个地窖里面装满了粟,就是小米。它摆了七千年都变成灰了。我们现在有句话,你烧成灰我都能把你看出来,你是什么东西变的。那么现在科学上有一种技术叫灰像法,你烧成灰我能把你复原,最后证明那里面全是小米。那个窖有的很大很深,算了一下大概有十几万斤,七千年前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落,能够有十几万斤的小米储存在那里,你想想发达到什么程度。南方的河姆渡,浙江余姚河姆渡,七千年,那个吃不完的稻米埋在地底下,十几万斤!这两大农业区经过几千年的交流融汇,到四千多年前的时候,就形成中国的青铜文明叫夏朝。 夏朝再到商朝,农业进一步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那粮食吃不完。吃不完怎么办?做酒。这个酒拿来祭祀鬼神。我们看到甲骨文里面有一个单位叫鬯,一种容器,祭祀一次一百鬯。我想那个是现在根据殷墟出土的青铜器那个形制都是特别巨大的,那个鬯绝对小不了。祭祀完了,那鬼神实际上不会吃的。我们古人讲,这鬼神他和我们不一样,他叫闻,这叫“歆”,不是一个刘歆嘛,西汉东汉王莽那个时候,刘歆。他一吸就知道,“嗯,不错!你们来祭祀我”,这就可以了。好,鬼神闻了一下,那么下来那个肉啊酒啊谁喝?太多了,酒池肉林啊,就腐败啊,腐败到最后是国家灭亡。 这个里面我们中国的先贤很智慧,中国人最重视历史,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这史书成体系的,汗牛充栋,更仆难数,就能到这种程度!印度也是文明古国,但是印度人不太重视史书。据说多年以前我们在印度到处可以看到破败了的古代建筑在哪儿,但当时人都不知道这什么东西,没有人去学。后来一个英国学者到那里去,他很好奇这是什么建筑,什么朝代的。后来他终于发现一本书,上面很详细地记载了哪个到哪个,哪里到哪里,清清楚楚,他根据这本书全部把这些东西说清楚,这本书叫《大唐西域记》。你看这中国人到哪里,他都很重视这个。 好了,后来就发现这个社会要是过度地贫穷,它会引发社会动荡,好多农民起义,就是吃不饱,要饿死了,揭竿而起。但是,在社会财富极度丰富之后,要是没有人文精神的引领,这社会同样要出问题。现在我们这个社会吃喝嫖赌包二奶,不是因为穷,而是因为太有钱了。那么这些问题出来之后,他这个难搞的程度不亚于造反,这个社会要烂的。那怎么办?古人就意识到,物质跟精神两个东西要并重,所以我们读《周易》不要老是去关心那个里面怎么算命,那叫“江湖易”。这个“易”其实是“哲学易”、“史学易”。 《周易》里面有一个卦叫“贲”,贲卦的《彖传》里面有这样两句话,叫“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一个执政者,他要做两件事情,一个你要有科学知识——要观乎天文,这个天文不是今天的天文学,就是天上的文,那个“文”跟绞丝旁的“纹”差不多的,就是天上那个星象变化不是要组成不同的文嘛,我们中国世界上最早的这种历法,二十四个节气,我们把这叫做农历,为农业服务的。你要观察这个节气,芒种了,谷雨了,清明了,你该干什么,这样才能保证这个社会有很好的收成,社会有很坚实的物质基础,但仅仅这样不够,还要“观乎人文”。迎接北京奥运的时候,这报纸上说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什么是人文奥运?有的人就讲,嗨!让老外看看天坛、看看长城、看看颐和园。这不是人文,这哪叫人文?人文是人,这个《周易》的注说得清清楚楚,人受到礼乐教化身上所洋溢出来的文采,这叫“人文”。人文要日新的,那天坛怎么日新啊?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一个人的这个境界不断变化。长城怎么日日新呢?那是物,它不是人。 所以一个执政者除了关注天文,还要关注人文。一个公司的老总也是这样,要看看我们这员工有没有精气神,除了关心这个(钱),他们还关心一些什么其他的东西不?他的终极关怀在哪里?所以要观乎人文,不断地提升他们,这样才能达到天下大化。所以古人很重视用礼乐来化成天下,主要的不是靠刑法。主要的靠刑法就秦始皇跟商纣王都试过,不行的,这个人哪要教育,是不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