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杜甫 王维 白居易:唐朝大诗人学陶渊明都不像(3)


    王维(储光羲、孟浩然、元结等)
    王维、孟浩然是人们认为盛唐时期比较接近陶渊明的诗人。有意思的是,王维也讥讽过陶渊明的《乞食》。他在《与魏居士书》中说:“近有陶潜,不肯把板屈腰见督邮,解印绶弃官去。后贫,《乞食》诗云:‘叩门拙言辞。’是屡乞而惭也。尝一见督邮,安食公田数顷。一惭之不忍,而终身惭乎?”这段公案在本书《贫富常交战》一章中提过,也不细说了。其实王维和陶渊明,相似之处只有一点点交集,他们更多的是不似。
    有些古人认为王维与陶渊明最为相似。如陈师道说:“右丞、苏州,皆学于陶,正得其自在。”(《后山诗话》)还有人认为王维和陶渊明一样,是诗歌的极致:“诗到极则,不过诗抒写自己胸襟,若晋之陶元亮,唐之王右丞,其人也。”(徐曾《而庵诗话》)如果了解一下二人的生平,我们就会知道,王维过得很滋润,他是富而隐;陶渊明过得很辛苦,他是隐而贫。王维为了自己的富贵,有时是会做一些纡尊降贵的事的。如《唐才子传》记载:
    (王维)闲音律。岐王重之。维将应举,岐王谓曰:“子诗清越者,可录数篇,琵琶新声,能度一曲,同诣九公主第。”维如其言。是日,诸伶拥维独奏,主问何名,曰:“《郁轮袍》。”因出诗卷。主曰:“皆我习讽,谓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延于上座曰:“京兆得此生为解头,荣哉!”力荐之。开元十九年状元及第,擢右拾遗,迁给事中。
    从这段可以看出,王维为了成名,不惜装作乐工,去为九公主演奏。虽然公主对王维还是不错,但这种事情,陶渊明还是做不出来的。但现实就是这么无情,你降低人格,却把富贵追求来了,过上了很舒服的日子;你保持尊严,就要承受饥寒困苦。在这种人生选择面前,陶渊明和王维正是走了相反的路,而且一路走到底的两个代表人物。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王维会那么讥讽陶渊明了。因为俩个人的人生态度彻底不一样。而作为后人,我从人格上,我非常推崇陶渊明,但如果在现实中,恐怕也未必没有王维的行径。如果是朋友,我会劝他在无伤大节的前提下,学学王维也无妨,毕竟守节固穷是一件极为痛苦的事,不是所有人都能坚持下来,都不后悔的。——“乐道至苦”,哀哉哀哉!
    
    王维(资料图 图源网络)
    而他们的诗到底相似不相似呢?既然《古诗归》说“王维田家诗情事真朴,从陶公田园等诗中出”,那我们就各举陶、王一首田家诗来看一看: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渭川田家
    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对于田园生活,王维是坐享其成的地主,在吃饱了喝足了穿暖了睡够了之余,出来溜达溜达看看别人干农活,吟咏一番;而渊明则是吃不饱睡不好,还要承受日晒雨淋在田地里耕作。说得再简单点儿,陶渊明是参与者,王维是旁观者。王维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代表人物。我常常跟人说,王维此诗中一个“羡”字,便是关键。不让他动手,他看着羡慕羡慕也就罢了,如果真让他去荷锄耕地,恐怕就后悔不迭了。
    估计人们觉得王维与渊明相似,便是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种充满了闲适,甚至略带禅机的地方。不过如果你要想一想,王维是在闲适中得此闲适,而渊明是在辛苦中得此闲适,二人境界之高下就不言而喻了。
    至于储光羲、孟浩然的诗,也有些这种味道。只是孟浩然一生落魄,诗中往往带有一种失意的落寞,然又不失气度,就诗歌而言,有反出王维之上者。延君寿《老生常谈》中告诫人们学诗,尤其是学陶,不要学那种浅易田家语:
    读古人诗本来不许心粗气浮,我于陶尤觉心气要凝练,方能入得进去。……此无论聪明人、钝汉子,皆自欺欺人也,断不可信。……一样写秋,迥与唐人不同,气味深静故耳。若工部之“万壑树声满”,虽浅人亦知叫好矣。读陶当从此得力,方能破前人,学陶藩篱。若只摩仿其“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等句,引入孟、王、储太祝一路去,自家便不能出头。
    可见浅易田家语,学不好就成了孟浩然、王维、储光羲等人的风格,很难学处自家真面目来了。
    至于元结,洪亮吉《北江诗话》中说:“元结《春陵篇》及《浯溪》等诗,无意学陶,亦无一类陶,而转似陶,则又当于神明中求之耳。”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找来看看。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