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如说儒》第十一讲之三:绝世美貌由何决定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3:11:58 腾讯儒学 徐晋如 参加讨论
《晋如说儒》是腾讯网儒学频道、深圳儒家文化研究会联手打造的高端文化讲座,学术性思辩性强,非常适宜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精英人士。讲座完全颠覆新文化运动以来的习惯观点,带领听众重新思考近代史,重新审视儒家文化。 主讲人徐晋如为古典文献学博士,深圳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兼任深圳市儒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深圳国学院教务长,香港孔教学院永远名誉院长。著有文言诗文集《忏慧堂集》,学术专著《禅心剑气相思骨—中国诗词的道与法》、《缀石轩论诗杂著》等,是当代儒家诗教的首倡者。 (特别鸣谢:汉字创意设计师霍者先生) 《晋如说儒》第十一讲之三:教育孩子千古秘诀 第三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一般的人对于礼乐的理解,往往只是把礼理解成是一系列的行为规范,把乐也仅仅理解成是钟鼓这一类的乐器,或者唱歌、跳舞这一类的东西。但是在孔子看来,这种理解是肤浅的。 礼和乐,它的根本目的都是一种人格教育。人格教育有一个前提,就好像你一个人要想成为一个美男子,成为一个美女,适当的修饰是必要的,但是更主要还是要爹妈生成你这样。爹妈所生成的那个相貌,我们可以称之为“质”,礼和乐我们则称之为“文”,文饰,是对它进行一个外在的修饰。 绝世美貌由何决定(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一个人的性情,是他的质,后面无论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都是对他的性情本质的一种修饰。如果这个人本质就是坏的,再怎么样教育,也是教育不好的。而一个人如果说他不懂得去追求人格的完善,那么他再怎么样地去遵守礼,再怎么样地去谨守乐,都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孔子感慨“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所以礼乐它是一种外在的修饰,而根本则在于人内心的修为。 所以我们今天,很多家长他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变乖,但是自己又没有办法跟孩子交流,于是他想到了一个东西,就是旧时在一些地方的私塾里面流行的一本书,叫做《弟子规》。但这本书本身就是很荒谬的,首先我们要知道,在《论语》当中说弟子,这个是指的普通老百姓、成年人。对于小孩,儒家是认为你在八岁以前,就是要让你玩,要充分地发展自己的天性,八岁才进小学。进小学以后,主要学的一个是演礼,礼是需要演的,通过——用今天的话就是一种戏剧化的教育——一种情景化、戏剧化的教育,让小孩子在其中感觉到我是进入了成人世界,我在模仿学习成人世界的种种场景,就是演礼。接着就是学习诗歌,通过诗歌陶冶性情。这个是古人学习的不二法门。 那么《弟子规》呢,它看起来每句话都是对的,因为它每句话都是从儒家的经典当中给摘出来的,但是它以这种方式来推行,就出问题了。首先它不应该针对小孩,这是针对成年人的要求。其次,对于小孩来说,它有一个学习方式的问题,这种学习方式应该是演礼式的,是应该让小孩感到乐趣,而不是训诫式的你要怎么样不要怎么样,这实际上是在培养奴才,不是真正地儒家教育。儒家的教育是要让你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人君子,而不是要做奴才。真正的儒家没有一个去推崇《弟子规》。 我们要知道,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他的性情。一个性情好的人,哪怕他礼有做得不到的地方,乐有做得不及的地方,这都无妨,所以我们跟孩子的交流,你不要说我教育不了孩子,我就寄希望于中国古人来帮忙,我就寄希望于这些讲《弟子规》的老师来帮忙,这是不对的。父子之间、母女之间,更多的是要靠爱心,是你要进入孩子的内心,你要让孩子觉得,你是爱他的,你是尊重他的,这样,孩子才可能有一个好的性情。 (作者:徐晋如)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