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如说儒第十一讲之十六:人生修养最佳境界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5:11:47 腾讯儒学 徐晋如 参加讨论
《晋如说儒》是腾讯网儒学频道、深圳儒家文化研究会联手打造的高端文化讲座,学术性思辩性强,非常适宜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精英人士。讲座完全颠覆新文化运动以来的习惯观点,带领听众重新思考近代史,重新审视儒家文化。 主讲人徐晋如为古典文献学博士,深圳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兼任深圳市儒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深圳国学院教务长,香港孔教学院永远名誉院长。著有文言诗文集《忏慧堂集》,学术专著《禅心剑气相思骨—中国诗词的道与法》、《缀石轩论诗杂著》等,是当代儒家诗教的首倡者。 (特别鸣谢:汉字创意设计师霍者先生) 《晋如说儒》第十一讲之十六:人生修养最佳境界——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这个“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它这里面并不是在说诗本身,而是讲的音乐,我们说这一篇整个讲的是礼乐之事,这是讲的音乐。 《关雎》的音乐,它并不是仅仅《关雎》这一首,它包括《关雎》、《葛覃》和《卷耳》这三首,一般来说在先秦的时候,他们在演奏的时候都是三首一起演奏的。所以孔子就说,《关雎》这个乐章里面包括《关雎》《葛覃》和《卷耳》,《关雎》和《葛覃》都是乐而不淫的,快乐的,但是它不过分、不沉溺。而《卷耳》是带有一种淡淡的忧愁,淡淡的忧愁不至于损害人的身体,不至于过分。 所以这里强调的是什么呢?强调的是音乐它对于人的一种节制,让你的性情既不会不及,也不会过头。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这段话历来解释也不太同,宋儒的解释就是认为宰我在回答鲁哀公的一个问题。鲁哀公就问,说我们在祭祀土地神的时候,祭祀每个神它都要弄一个木头,雕成一个木头的一个牌子,叫做“主”,又称之为叫“木主”。他就问我们这个木主我们该怎么做。 宰我就回答他说,夏朝用的是松,殷商之朝用的是柏,那么周人用的是栗树。用栗树的原因是什么?是“使民战栗”,让老百姓恐惧。这个话宋儒认为孔子听了非常不高兴,为什么会不高兴?因为这句话会启发鲁哀公的杀伐之心,让鲁哀公不再以仁——仁德仁政作为他政权的目标,反而是用一种暴力恐怖这样的手段去震慑老百姓,让老百姓感到害怕。 所以孔子对此感到无可奈何,他虽然没有明言批评宰我,但是说的是非常重的话,说这个事情,既然已经这样了,那我们就不要再加以解说;事情已经做完了,我们也不要再去纠正;过去的事情,不要再去责备。意思是说我对宰我这个人我是没有办法,这种说法也通。 还有一种说法是,当时鲁国是三桓,三个桓氏家族专政,那么鲁哀公就想去对付他们,那么就跟宰我来商量这件事情,君臣都采用的隐语。那么鲁哀公就问,我问祭祀土地神,实际上是问我这个国家社稷是该怎么办?那么宰我就回答他说,我们就是要像周人一样,使民战栗一样,你要下定决心要去干掉他们。所以孔子就说,这个事情呢你还是要谨慎,事情如果已经做了就不要再加以解说,做完的事情就不要再去回头去纠正,过去的事情你就不要再纠结。这种说法,我觉得也通。 (作者:徐晋如)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