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讲堂第八期之四 为何孔子说中庸是最高智慧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7:11:20 腾讯儒学 李山 参加讨论
视频时长10分45秒,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明德讲堂》第八期之四:孔子晚年新兴趣——《周易》 《史记》过去记载孔子晚年好《易》,韦编三绝。韦编就是拿牛皮绳穿那个竹简,那就是韦。韦就是熟牛皮切成的小丝丝,在这儿当丝绳讲。三绝是再三地断。看这个书,竹简哗啦哗啦折了,再编上,就是讲他喜欢看《周易》。而且他还说过,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这句话是《论语》中出现的。再给我几年的时候,哪怕我到了50岁才开始学易,也可以无大过。这是对过去的一种遗憾。他把周易当成人生教训来看待。这个话,过去古史辨时期,包括钱穆,很多人迷信他。钱穆专门用汉代点读法,说五十以学易,也可以没大过错。钱穆解这个话的时候是大糊涂。为什么?孔子好学是从小,而且孔子在《论语》中说过,我这个人德行上,“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我从小好学。50岁才好学,这话根本就是不通,但是他为了撇清、断开孔子和《周易》的关系就这么解释。所以有的时候就是一种先入为主,固执己见。这是学者的大忌讳。结果后来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周易》,里边有大量的文献,专门记载孔子跟他的学生如子贡谈《周易》。这些不见于今天的传本《周易》。好像出土文献专门和怀疑孔子和周易的人过不去。里面有这么一段话,这篇有人定为“要”,这个要点的“要”里面怎么记载呢,子贡看到晚年孔子对《周易》喜欢,行则在囊,就是口袋,居则在席,席就是坐在席子上。所谓囊就是,有一种口袋我们装大米装面的口袋是一边开口,有一种装书的袋子是两边开口。我们小的时候看东郭先生传,他的口袋放在驴上,两边开口,这边打开拿这边的书,这儿打开,拿这边的书,方便。子贡看到孔子晚年好《易》,然后就说,老师,过去你说没有德行的人才去占卜,没有智慧的人才去算卦。怎么今天您看《周易》看这个卦看得没完没了。 孔子说,你坐下来,我跟你说,我看《周易》我不是要算卦,我观其德易尔。德和易就是人生智慧,就是哲学。实际上我们说算卦这种事情到今天也有,扑克牌算命。这都是人类对未来追求没没把握才有的一种迷信心理,或者是一种常态。而算卦的书,就从算卦的角度来讲,它实际上是一种伪科学。它就不如温故而知新。要想了解未来你就了解过去,这是一种致知方式。它是一种神秘的思维,也可以说是很原始的思维。到今天虽然有,不是说我们今天我们现代人就没有原始思维,它本身的价值不是很高,但是把这一套系统点化成哲学的系统,这就是化腐朽为神奇,点石头成金块。这是孔子用他的金手指头点的。中道思想怎么来,为什么孔子说《中庸》是至智。虽然这是原始思维下的一套东西,但里面有些概念,例如画卦,有对比非常鲜明的奇和偶,奇数和偶数,奇和偶我们过去说是刚和柔,阴和阳,内和外,这里面又有中国思维的一种很独特的东西就是对偶性思维。你看我们的格律诗,头两句不对偶,中间一定要对偶,最后两两句再不对偶。说阴必说阳,说刚必说柔,说内必说外,说福必说祸,老子福兮祸兮,都是相辅相倚,后来变成阴阳谓之“道”,事物从来都是两面。这里面刚和柔之间就有亦刚亦柔,不刚不柔这么一个中间状态,拿这个火候。所以孔子看《周易》,它的中道思想应该从这儿来。起码他过去有这种想法,但是把它系统化,把它抽象为一个哲学的概念,这应该是晚年看《周易》,他要发现的东西。 人,我们知道是在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前行,就有如何克服这种林林总总的矛盾、这种差异、这种纷纭复杂,找到自己的路向前走,这个就是大智慧,也是大德行。这里面有一种德行上的东西。不要以为你就光找到那个矛盾的中间状态,从哪儿找,怎么找,这本身是一个德的问题,中道是德和智的统一。 另外,你一个儒家,你想行仁道,你想改造这个现实,你想成贤成圣,想做出一番博施济众的大事业,就得找这个平衡的道,找到这个平衡道从哪儿做起,还是从德做起。就是事业和德行的统一。所以《中庸》之道好像是儒家的一个实践论,你怎么在这个纷纭复杂的世界当中找到路子过去,这就是一个人生的创造过程。也是一个人性能力的展现过程,这个有点深奥。《中庸》之道为什么称至德呢,孔子看《周易》应该是纷纭复杂,但是孔子晚年晚了,他说再给我几年就好了。但是他也跟学生讲,这些事一定讲过。老师跟作家不一样,作家有的故事情节不能告诉你,当老师的往往思想形成过程就是他跟学生说,经常我们碰到这样的老师,我的老师都有这个特征,在写一篇文章中就会不断跟你说,想听听你的意见。孔子一定说了不少,子思就想,我老祖在这个方面有一个思想他提出来了,但是没有展开。老学生知道,所以他进行了采访,另外他也听说过。孔子这个人说起来是一生倒霉,他晚年,他有老人福,他见到了孙子,儿子死了,他见到了孙子。可能还不止一个孙子,因为子思有嫂子,有的文献说他哭嫂子,那一定还有哥哥。中国人是多子多福,用世俗的观点去看孔子的话,孔子应该是高兴的,而且这个小孙子很聪明。很小的时候就跟孔子说过什么话呢?这个记载在后来的一些文献中,说如果老子砍了柴,儿子不能把这个柴捆起来背回家,就叫不孝。所以我要好好学习,要继承祖先的遗志,孔子家可能隔辈遗传。儿子孔鲤表现不是很突出,孙子很突出,而且有形而上的兴趣,这个不容易。关于中道思想我们谈下来以后,它从远古以来一直到西周,《周易》这些文献,是孔子思考“中庸”的一种原始材料。是优质的大豆,孔子把它磨成豆腐的时候他老了,是他的孙子把这种东西提纯写成了这样一篇很重要的经典文献,就是《中庸》。 主讲人简介: 李山教授是启功先生嫡传弟子。1995年获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化史、《诗经》研究、先秦两汉文学研究领域卓有成就。 本文为腾讯儒学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鉴物识文第八期:千手千眼观音
- 下一篇:鉴物识文第九期:北魏孝子石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