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讲堂第十一讲之六:诚者天之道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05:11:46 腾讯儒学 李山 参加讨论
李山:诚者天之道 接着开始说“诚”,文章到了“诚者天之道也”,转向了形而上,转向了天道和人道的契合,这又回到跟开头一样抽象道理的论述。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注意这新概念出来了,刚才我们已经见过它了——“诚身”。 “诚”我们现在都可以理解,诚——诚恳、诚挚,这种正心诚意,就是一心一意,没有别的想法,这是诚。但是这出了一个新的概念,“诚者,天之道也”。这是思孟学派在中国形而上学上做出来的一个新的变化,就是把过去,表示我们主观内心世界的一种品质——诚,把它推上去,来概括天道。天道就是一大诚道。你看云行雨施,该春天到春天就到了,该夏天到夏天就到,从来不延误时间。大自然——一大诚道,生生不息,春夏秋冬,如果它要不是至诚无息的,这个世界就停止了,所以这跟我们前面的鬼神之为德,盛矣乎,洋洋乎——鬼神充塞的那个精神,这不用鬼神来说,用“诚”。 这是儒家一个很大的变化,怎么是很大的变化呢?“诚”在这个词在论语中很少出现。我查了只是在“诚不以富,亦只以异”出现,引了一句诗涉及到“诚”——诚然不是因为你富了,只是因为你好变,不是你富了才变,是因为你本身就好变。那个“诚”是修饰词。 过去表达诚意很多的是用“敬”字,《诗经》西周部分的内容,《尚书》西周部分内容,都讲“敬”。敬天,敬神。到了春秋时期更说为礼要“敬”,要尊敬这个仪式。注意,讲敬的时候,它语义上总得有一个外在的客观对象,你得敬畏点什么才能影响你的行动。但是到《中庸》,“敬”字取消了,把它换成了“诚”。诚实的“诚”完全是内心世界的事情。这在儒家思想上,在概念上的转换上,它有很大的突破。由一种外在敬畏,敬畏什么才决定我们的心思,变成了一种开掘我们人的内在力量,我们人性所含有的宇宙赋予我们的这个力量,这就是诚,不诚无物。同时他们把上天之道也形容为一个,概括为一个“诚道”。这样人去“诚”这个道,跟上天那个诚道合一,这就是在哲学层面上的天人合一,这个地方儒家的天道性命之学的规模,讲到“诚”的时候就完备了。 腾讯儒学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主讲人简介: 李山教授是启功先生嫡传弟子。1995年获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化史、《诗经》研究、先秦两汉文学研究领域卓有成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