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经典导读 > 经典新知 >

朱杰人教授讲朱子:孔子为何“罕言利”?


    文/朱杰人
    《朱教授讲朱子》为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朱杰人先生所开专栏,为广大读者讲解朱子之道。
    
    朱子像
    《朱教授讲朱子》之七二
    朱子曰:“义固所以利也。《易》所谓‘利者义之和’者是也。然自利为之,则反致不夺不厌之害;自义为之,则蒙就义之利而远于利之害矣。”
    “只万物合得其分便是利。君得其为君,臣得其为臣,父得其为父,子得其为子,何利如之?这利字,即《易》所谓‘利者义之和’,利便是义之和处。”
    译讲:《易经》里有一句话说,利,就是义得到了合理的、正确的、恰到好处的安排。所以,义里边本来就包含着利。但是如果你从利字着手,那就会招致不争夺不满足所带来的祸害。如果从义字出发,那么你就能蒙受到由义得利的好处而远离利的害处。所以朱子说,万事万物,得“宜”(应该的、合理的、正确的、恰到好处的)就是利。
    《朱教授讲朱子》之七三
    朱子曰:“利是那义里面生出来底。凡事处得合宜,利便随之,所以云‘利者义之和’。盖是义便兼得利。若只理会利,却是从中间半截做下去,遗了上面一截义底。小人只理会后面半截,君子从头来。”
    译讲:朱子认为,义和利是一件事的两端,义是头,利是尾。做事要从头来,有了好的头才会有好的尾。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在于:君子是从头来,小人则只要后一半。
    《朱教授讲朱子》之七四
    朱子曰:“孔子所以‘罕言利’者,盖不欲专以利为言,恐人只管去利上求也。”“仁义固无不利矣,然以是为言,则人之为仁义也,不免有求利之心焉。一有求利之心,则利不可得而害至矣。----且夫利者义之和,固圣人之言矣,然或不明其意而妄为之说,顾有以为义无利而不和,故必以利济义,然后合于人情者--而失圣言之本旨,然亦可见利之难言矣!”
    译讲:有人问我,难道朱子不讲利吗?我们做生意的怎么能不讲利呢?朱子说,孔子为什么很少讲利?不是他不要利,而是他反对只讲利。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不是本性),所以人容易向利,利如果不以义为导向,那么人的逐利之心就会膨胀,这是非常危险的。比如,《易经》说利者义之和,有人就会理解成义不能离开利,义一定要有利才合乎人情,这就念歪了圣人的经。所以,讲利字一定要谨慎,一定要摆正利和义的关系。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