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中医 > 中医本草 > 中药百科 >

秦巴杜仲


    
    秦巴山麓,春风阵阵,万木争荣,漫山遍野,百花绽蕾。一丛丛杜仲也舒枝展叶,吐绿放翠,呈现出勃勃生机杜仲,俗称丝棉树、丝棉皮,又名玉丝皮、乱银丝、阴叶榆。我国最早的医药专著《神农本草经》,称之为思仙;《名医别录》中叫做思仲;《吴普本草》谓之木绵。何以名杜仲?《本草纲目》解释说:“昔有杜仲服此得道,因以名之。思仲,思仙,皆由此义。其皮中有银丝如绵(棉),故曰木绵(棉)。”
    杜仲是杜仲科(Eucommiaceae)、杜仲属,多年生落叶乔木。为地质史上第三纪冰川时期残留下来的古生树种,全世界只有一种,称之为“植物界的孤儿”、“活化石植物”,是我国独产的古老珍贵经济树种,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陕西省为杜仲的原产地,集中分布在秦岭以南、大巴山以北的秦巴山区,为全国杜仲主产区,产量和资源居全国首位。历史上,安康地区杜仲年产量达40万公斤,汉中地区达10万公斤。陕南秦巴山区杜仲资源丰富,不仅产量大,而且质量优佳,药效高,含胶多,具有片张大,皮细厚,富含银白色胶丝,大都没有粗皮等特点。其产量和质量均居全国四大名杜仲(四川、贵州、湖南杜仲)之首,被誉为“秦巴杜仲”,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名,畅销华中、东北等全国各地,并出口香港、东南亚和日本等地,为陕西一大特产药材,已载入《秦巴山区土特名产》一书。《广群芳谱》载:“杜仲,汉中者佳”。《名医别录》曰:杜仲“生汉中”。《图经本草》云:“杜仲,今出商州”。《唐书·地理志》记载:“金州(今安康地区)贡杜仲”。说明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秦巴杜仲就被列为贡品,可见其历史悠久,质量之优。现在陕南秦巴山区有杜仲资源约L 5亿株,近40万亩。其中汉中25.5万亩,安康10.3万亩,产量约30万公斤以上,占全省杜仲产量90%以上,占全国30%,与贵州遵义并列为全国杜仲生产基地。其中汉中地区的宁强、略阳,安康地区的岚皋、石泉、平利等县被列为全国杜仲生产基地县。
    杜仲在我国大体分布在秦岭、黄河以南,五岭以北,黄海以西,云南高原以东,基本上是长江中、下游流域的陕、甘、川、鄂、豫、皖、滇、黔、湘等“个省(区)。地理分布为北纬25~35度,东经104~119度,垂直分布在海拔300~1300米之间,多在500~1100米之间。从气候上看,杜仲主要分布在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南温带地区。年均气温11.7~17.1℃,1月平均气温0.2~5.5℃,7月千均气温19.9~28.9℃,绝对高温43.6℃,绝对低温-19.9℃;年均降水量478.3~1401.5毫米。杜仲适宜的气候生态区属温和、温暖、湿润气候类型,年均气温15℃左右。1月平均气温5℃左右,7月平均气温25℃
    左右;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
    杜仲于1869年传入欧洲,1899年引入日本,1906年传入俄国。国内北至东北的吉林,南至福建、广东也陆续引种试种成功。现在,全国各地都能看到杜仲树的雄姿倩影了。
    杜仲树皮为传统的名贵中药材,是重要的出口物资,被誉为“世界上目前质量最高的天然降压药物”,是国内外市场的“抢手货”。它在国外的声誉高于人参。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知道以杜仲树皮入药。早在2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把它列为“上品”,其后的《名医别录》、《吴普本草》等药典中均有记述。《本草纲目》中说,杜仲“主治腰膝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瘁湿,小便余沥,久服,轻身耐老……”。现代医学证实,杜仲皮的主要成分是松脂醇二葡萄糖甙,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使高血压降低,又能使低血压升高;还有镇静、利尿、使外围血管扩张,调节内分泌的作用;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益腰膝,安胎等多种功效。中医用作强壮剂,治疗腰脊酸痛,足膝痿弱,头晕目眩,肾湿尿频。近代医学家发现它又可治疗某些妇科病,并具有保健作用。
    杜仲叶也可入药。叶的主要药用成分为绿原酸和松脂醇二葡萄糖甙。绿原酸具有广泛抗菌、兴奋中枢、利胆、增进胆汁和胃液分泌,止血和提高白血球及抗病毒的作用。80年代,日本发现杜仲叶可作为一种强力增进人体健康的保健茶叶。目前,我省略阳和贵州桐梓茶厂生产的杜仲茶远销日本等国。
    目前,国内上市的杜仲系列产品有:杜仲酒、杜仲烟、杜仲茶、杜仲晶、杜仲可乐、杜仲筷子、杜仲牙膏、杜仲食用菌等。“杜仲热”方兴未艾,新产品开发日新月异。西安国药厂生产的“秦巴杜仲片”具有降压镇痛、利尿之功效,是目前治疗高血压的良药。还有贵州中药厂生产的“复方杜仲片”(又名降血片)等。
    杜仲所含有效成分较多。其树皮、枝叶均含杜仲胶。树皮含杜仲胶6%~10%,根皮含10%~12%,叶含5%以上,种子含15%以上。杜仲胶为易溶于乙醇,难溶于水的硬性树胶;此外,还含有糖甙、生物碱、果胶、脂肪、树脂、有机酸、维生素C,醛类、绿原酸等。种子尚含脂肪油27%左右,主要为亚油酸脂,是高营养油脂。杜仲的营养价值高于人参。
    杜仲,是现代工业的重要原料。它的全株除木材外,各种组织和器官都含有丰富的杜仲胶。用化学方法提炼的杜仲胶,是一种硬性橡胶,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热塑性高,耐水性强,绝缘性好,粘着性足,抗腐拒蚀,耐酸耐碱,广泛应用于航空工业、电气工业和电讯器材工业及民用、医用工业。它在水中也绝缘不导电,是制造海底电缆、矿山坑道电缆必需的材料,也是各种耐酸容器里衬和输油管的极好材料,还可制作电工绝缘器材。杜仲胶还是一种高级粘合剂,用它来粘合钢铁、玻璃等,有“牢不可破”之效。它对人体无刺激,医学上用作人的补牙材料。近几年来,由于杜仲胶开发的新进展,通过改性杜仲胶可制弹性橡胶及热塑材料等,使这一宝贵资源进入一个高效益的开发阶段。我国橡胶资源较少,每年需进口补充。杜仲落叶提胶,是我国橡胶资源新的战略补充。杜仲胶的这些特殊用途,使其在国内外市场上的身价远远超过了普通天然橡胶。
    杜仲又是优良的用材树,材质坚韧,木质色洁白或粉红,纹理细致,美观匀称,不易折裂,无心材、边材之分,不遭虫蛀,是制作家具、农具、舟车和建筑的良好用材,也可用于镶嵌装饰;亦可制木拖鞋,治疗脚气。杜仲为落叶乔木,树干挺直,高15米以上,胸径40厘米左右;皮、小枝及叶折断后有银白色弹性丝状物相连。单叶互生,呈椭圆或卵状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广楔形,边缘有锯齿,老叶上面光滑,下面叶脉处疏被柔毛;花单性,雌雄异株,先于叶刀:放或同时开放,无花瓣;坚果有翅,扁平而薄,先端稍凹,长椭圆形,内有种子一粒。花期4~5月,果期9~10月。以播种育苗等有性繁殖为主,萌芽力极强,也可无性繁殖更新,扦插、嫁接等。种子繁殖,春季播种,一年后苗高30厘米左右移栽;栽后2年即可采叶炼胶、作药;8年后开花结果,就能采集取胶;10年后可剥皮采收。
    采集杜仲药材,多采用局部剥皮法、环状剥皮法。在“清明”至“夏至”间,取生长15~20年以上之植株,按药材规格大小剥下树皮,刨去粗皮,置通风避雨处晒干,并层层叠放,覆盖稻草,压紧发汗。一般发汗1~5天,树皮发热,内皮由白转为棕褐色或青绿色,即发汗已成,可取出晒干压平。干燥的杜仲树皮为平坦的板片状或卷片状,大小厚薄不一,一般厚3~1l毫米,长约40一100厘米,外表灰棕色,粗糙,有不规则纵裂槽纹及斜方形横裂皮孔,有时可见淡灰色地衣斑;内表面光滑;,暗紫色,质脆易折断,断面有细密银白色丝状物相连。杜仲皮味稍苦。以皮厚而大,糙皮刮净,外表黄棕色,内面呈黑褐色有光,折断时白丝多者为佳。
    杜仲野生于山地林中,适应性很强。耐寒,喜阳光充足、雨量丰富的湿润环境。土壤以湿润、肥沃、深厚、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粘质壤土及酸性或微酸性(PH值在5.0~7.5之间)、排水良好的壤土为宜。
    长期以来,人们对杜仲的利用是“杀鸡取卵”式的“砍树剥皮”和重皮弃叶丢果,由于过量的砍伐,使杜仲这一宝贵资源严重枯竭。如汉中地区50年代末期,年收购量16~17万公斤;70年代初下降到2~4万公斤;安康地区年收购量由1957年的15万公斤猛跌至1961年1.5万公斤。因此,挽救杜仲资源刻不容缓,应该迅速改变这种“剃光头”的掠夺式采伐。近几年来,由于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并大力开展杜仲人工栽培,采取有伐、有留、有育、分期“环状剥皮”,叶、皮、果充分利用,保护和扩大了杜仲资源,使杜仲树的蓄积量和产量回升。汉中地区1985年收购量达19.8万公斤,安康地区80年代年收购量已上升到27.5万公斤。
    杜仲是集药用、材用、工业原料3种用途于一体的珍贵经济林木,全身是宝。它的系列产品多,综合加工后,市场销路好,经济效益高,除满足国内市场外,还可出口换汇。陕南秦巴山区为杜仲的最佳产区,地处北亚热带,气候温暖多雨,年降水量700~1200毫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无霜期长。大力发展杜仲和杜仲的加工业,是陕南山区致富的一条重要门路。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