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疏附民族乐器村 村民靠传统手艺迅速致富
http://www.newdu.com 2025/01/19 08:01:49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托万克吾库萨克村曾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附县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村,如今又因制作民族传统乐器,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他们制作的“都它尔”、“热瓦甫”、“手鼓”、“胡西塔尔”等50余个品种的乐器畅销海内外。 人人都是乐器制作能手 托万克吾库萨克村位于疏附县城东北部,距县城5公里。走进村子,只见多数家庭都是乐器坊,院子堆放着各种大小不等的板材;走进房子,看到的就是一个民族传统乐器展览馆。 “我们托万克吾库萨克村有350户,其中238户在从事乐器制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乐器制作技艺、维吾尔乐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阿不都热合曼·阿不都拉说。当地人习惯地将托万克吾库萨克村称之为“民族乐器村”。目前中国最大的维吾尔民族乐器——5米长的“都它尔”和3.7米长的“热瓦甫”,是这个村的得意之作。 “托万克吾库萨克村制作民族乐器的历史已有150多年。”正指导学徒制作乐器的阿不都热合曼·阿不都拉激动地说,经他们制作的“都它尔”、“热瓦甫”、“手鼓”、“胡西塔尔”等50余个品种的乐器不仅畅销全国,还走进了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部分小型纪念品乐器还畅销欧美等地。 58岁的阿不都热合曼·阿不都拉制作民族传统乐器已有40多年了,他先后两次被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乐器制作技艺、维吾尔乐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被自治区文化厅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维吾尔族乐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等。 该村多半村民家里有一个民族乐器展示间,摆满了做工精美、款式不同的民族乐器。“这些乐器或小巧玲珑,或美观大方,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艺术风格。除了本身的实用价值外,还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深受人们喜爱。”31岁的村民卡米莉·阿不都拉说:“我们夫妇从事制作民族传统乐器每月的收入就有2000多元。”在托万克吾库萨克村,手艺精湛的人一年收入超过了2万元,一般人一年收入在1.5万元左右。 民族乐器走出山村闯市场 “别看现在我们富起来了,过去,这里可是个穷山村。”阿不都热合曼·阿不都拉告诉我们:“托万克吾库萨克村真正走向富裕之路是从制作民族传统乐器开始的。村民们把目光投向传统悠久的民族传统乐器制作工艺,利用资源优势发展民族乐器制作产业,把托万克吾库萨克村乐器推出深山。” 起初,阿不都热合曼·阿不都拉让儿子买买提艾力·阿不都热合曼背着他们制作的“都它尔”、“热瓦甫”、“手鼓”、“胡西塔尔”到喀什市卖,后来又先后到乌鲁木齐、伊犁等地试销,渐渐打开了市场。如今村里制作民族传统乐器已形成了提供信息、预付资金、委托加工、收购原料等形式联结农户,“分散加工、集中管理、统一销售”的经营形式,不断增加了农民收入。 村里的能工巧匠看到了商机,一批民族乐器的经纪人渐渐产生了。村民买买提艾力·阿不都热合曼便是其中之一,他在乌鲁木齐新疆国际大巴扎开了一间专门销售托万克吾库萨克村制作的民族传统乐器的专卖店。为了开拓市场,他在组织制作传统乐器的同时,招收村里的年轻人,无偿给他们传授制作技艺;另一方面,村内还建有“乐器村”展示厅。 为了让产品在市场上长久不衰,疏附县注重新品种的研发,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当地的老中青工匠们经常一起研究,在工艺、款式及造型上不断探索、创新,逐渐提升传统民族乐器的档次和品位。 乐器制作带动旅游助增收 随着制作民族乐器名声越来越大,慕名来托万克吾库萨克村旅游的游客也越来越多。在这里,身着传统维吾尔族盛装的姑娘会笑意盈盈地邀请大家品尝南疆特有的瓜果,男女老少自发地跳起欢快的舞蹈。村子里,一栋栋规划有序的民房掩映在林间,充满诗情画意。有游人不禁感叹:“依山傍水,树林成荫,清泉汩汩,溪水潺潺……漫步其中,听着鸟儿啼鸣,欣赏村民精心制作乐器的整个过程,的确是极佳的休闲享受。” “虽然有好多游客不会弹奏,但很喜欢我们这里的乐器。大家都喜欢买回去做纪念品。”35岁的村民吾不力琼·阿不都克里木说。 在南疆的旅游旺季,托万克吾库萨克村每天平均接待游客上百名。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农家乐也在该村发展起来了,而依靠制作传统乐器发展旅游业又是托万克吾库萨克村村民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韩沁言 据《新疆日报》报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