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风民俗 > 民间娱乐 > 传统乐舞 >

商周巫舞(一)


    
    商周时期,中国社会进入了奴隶制阶段。艺术的水准随着时代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同时,商周的艺术,尤其是舞蹈艺术(巫舞)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标志。如今,我们通过典籍文献与考古发掘的手段,能够对商周的巫舞有所了解。巫舞是人神沟通的方式,作为生活之一部分,它将自然世界与人的世界联在一起。
    夏禹的儿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的王朝。从此,结束了“天下为公”的原始社会,进入了私有制的奴隶社会。
    奴隶主支配着奴隶们创造的一切,包括奴隶们创造的艺术。观赏乐舞是奴隶主的一种特殊享受,由此而出现了以表演乐舞供人欣赏娱乐的乐舞奴隶。奴隶时代的舞蹈和音乐开始摆脱原始先民歌舞的群体自娱性,而向表演艺术发展。乐舞奴隶有着一般人未能掌握的歌舞技艺,能表演一般人难以表演的音乐舞蹈,他(她)们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业音乐舞蹈家。
    乐舞享乐是奴隶主奢侈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奴隶主对乐舞的占有欲望大得惊人。相传夏朝最后一个暴君桀,在宫中养着专为他唱歌跳舞奏乐的“女乐”30000人。早晨,她们“噪于端门,乐闻于三衢”,闹闹嚷嚷歌舞之声传遍大街小巷。
    后来,成汤推翻了夏朝,建立了中国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商朝是中国奴隶制文化灿烂的时代。商王朝的统治者们也醉心于乐舞享受。奴隶主们活着的时候,要奴隶们表演精美的乐舞供他们取乐。奴隶主死后,还要乐舞奴隶为他们殉葬。河南安阳武官村商代奴隶主大墓及其陪葬坑中,出土了大量杀祭的人体尸骨。大墓中还出土了雕刻精美的乐器大石磬。椁室两侧的24具年轻女性骨架旁,有舞具小铜戈,证明她们生前是一群乐舞奴隶。
    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有关于商朝人用舞的记载,这是中国舞蹈史上最早的文字记录。从中可以看到当时的乐舞活动和生活、生产、战事以至神权统治等多方面的联系,可以了解舞蹈在殷商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商朝的乐舞除了向供奴隶主娱乐的表演性方向发展,还有一个特点是祭祀舞蹈盛行。祭祀的主持者是巫。商王朝巫风弥漫,巫舞成了商代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
    远古时代,洪水、大火、亢旱、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危害人类的疾病瘟疫等造成的恶劣环境,使原始先民心中充满了恐惧与困惑。他们把这一切都归结为神灵的作用。人们对神灵敬畏崇拜,把天地日月、石木水火、山川河流都加以神化,向其敬拜求告,这就是原始的宗教。从原始时代到奴隶时代,名目繁多的祭祀,包括祭祀的歌舞,都属于这种原始宗教活动。
    为了预知神灵的意志,需要有人在神与人之间传递消息。人们又幻想借助某种神秘的超自然的力量控制和影响鬼神,于是产生了巫和巫术。
    巫作为鬼神和人之间的中介,在巫术和原始宗教祭祀活动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唱歌跳舞是巫的专长,是巫术的主要内容。《说文解字》对“巫”字的解释是:“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甲骨文的“舞”字,像一个人拿着两根牛尾或其他动物的尾巴跳舞的样子。而“巫”的写法是“夾”或“”,也像人拎着牛尾或鸟羽起舞的样子。可知“巫”和“舞”原是同一个字。
    
    图7 殷商甲骨文“舞”字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