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风民俗 > 民间娱乐 > 传统乐舞 >

周至集贤古乐


    
    南集贤是陕西省周至县的一个大村庄,离县城二十多公里,靠近终南山,土地肥沃,依山傍水,风景优美。当地群众素以耕织为本,耕织贤良是他们的美德,故有“男妻贤”之称。
    公元前306—250年秦昭王在南集贤村附近今周至县竹园头一带设有上林苑、长扬宫、集贤殿。后来汉武帝又扩大了上林苑,增设了五柞宫、射熊馆。唐高祖李渊又在今楼观台修建了“宗圣宫”,唐明皇李隆基每逢年节带上朝廷随从和乐班多次路经南集贤村前赴“宗圣宫”祭祀和游览。
    据史书记载:距集贤不远,在终南山北麓黑水峪口西有一石洞,名叫“演乐洞”,是秦穆公之爱女弄玉与女婿萧史演奏过音乐的地方。据周至县民间传说并县志记载,弄玉与萧史在今仙游寺十景之一的“玉女洞”萧笙合奏,曾引得凤凰飞来,二人乘上凤凰飞升天宫而去。
    古代南集贤村周围之上林苑、大秦寺、长扬宫、五柞宫、射熊馆、仙游寺、演乐洞、集贤殿、凤凰宫、竹林宫、宗圣宫等,过去都是供帝王避暑、射猎、行乐、玩赏的地方。帝王们每次来此都要在这些宫殿、寺院举行盛大的音乐歌舞会,以供玩乐。安史之乱,唐王仓皇南逃,乐工追赶,大部流寓楼观、集贤一带。后来,随着历史的推移,虽然这些宫殿寺院已经有所毁坏,但原来那些古乐的乐谱、演奏形式却一代传一代的保留流传于民间。现在的集贤古乐还可观其部分面貌。演奏时周围布置有黄龙伞、彩灯、彩幡、三角龙旗和五色方旗等。它的演奏形式分“行乐”、“坐乐”,这两个鲜明特点一直保留到今天。其演奏时的仪容和形式,还保留着我国古代宫廷音乐的宏伟气魄。
    从南集贤东村古乐社现存的道光六年三月十五日和民国十七年十月的两个古乐手抄本曲谱来考究,它和唐人大曲《墩煌曲谱》也和宋代《白石道人倚子谱》音符基本一致。
    集贤古乐的谱式音阶和我国宋代的各种谱式音阶都是属于唐代燕乐的谱式体系。集贤古乐音调古朴、浑厚、庄穆典雅,风格独特,曲调流畅动听,节奏徐缓别致。既有我国古代宫廷音乐的优美旋律,又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地方风格,是我省民间艺术的一支瑰丽花朵。
    集贤古乐所用的演奏乐器有不少和唐以前各朝代的乐器有关。集贤古乐是一种大型器乐演奏曲。旋律乐器和各种打击乐器都和唐代的乐器相同。它以器乐演奏为主,据说以前也有声乐(歌章)。它不只是“吹打乐合奏”,在过去也曾用过琵琶、古筝等弹拨乐器,由于各种原因现在已不使用这些乐器了。从它不使用拉弦乐这一特点看,它还保留着唐代乐队的配器方式。集贤古乐的旋律乐器有笛,高、低音笙,管、云锣等。打击乐器有五种鼓,四种钗、四种锣、大梆子碰铃等。打击乐谱叫“鼓扎子”,是以鼓声的音色变化而记谱,很可能是唐羯鼓的记谱方法。
    “集贤鼓乐”在历史长河中得以保留,有赖于一代又一代为之付出心血和汗水的热心传人。现在,集贤古乐社是民间业余性群众音乐组织。演奏者六十余人,利用冬闲夜间练习。每逢春节、元宵节,东西村互相对演竞赛,通宵达旦。古乐艺人们世世代代口传心授,至今仍有古字乐谱。现存谱近百套,乐曲千余首。从五十年代起,我国著名音乐史学家杨萌浏先生曾前往南集贤考察、研究、发掘、整理。译记乐曲,复制乐谱,拍照,录音等,保存了部分文献资料。1992年,田中禾老师把村里人召集起来,苦口婆心传授“鼓乐”,增添了许多新人,使乐队发展壮大成160余人的规模,也因此获得了不少殊荣。直至今天,集贤古乐社还留传一首歌谣:“集贤庄上贤人多,贤人多弄弦管乐;相传仙游演乐洞,留下香会水会歌。”(香会即今集贤古乐社。水会以后发展为道情,演唱内容以“八仙故事”为主,道教音乐色彩浓厚。它特点是:细致、婉转、悦耳、动听。)
    “集贤鼓乐”以其隋唐风韵,被西方人称之为“古代东方的交响乐”、“音乐艺术的活化石”、“华夏之瑰宝”,影响日益扩大。1979年在上级文化单位和周至县文化馆的抢救扶持下,补充、扩大了演奏人员,修理,添署乐器,重新组织排练,使集贤古乐大放异彩。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参加了咸阳地区群众文艺调演,获得演出一等奖。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参加陕西群众文艺会演,获得演出优秀奖。一九八二年五月参加了咸阳地区举办的首届“秦都音乐会”,获得演出一等奖。一九八二年参加了西北音乐周长安音乐会的演出,受到西北五省(市)区和来自祖国各地音乐家,音乐工作者,以及新闻、电视、广播界的赞赏和好评。一九八三年五月中旬,应省外事办邀请安排了招待外宾的演出活动。陕西省歌舞团演出闻名中外的《仿唐乐舞》就是在“集贤古乐”的基础上加工再创造而来的。1987年集贤古乐社随西安古乐演出团赴北京参加亚太地区,第五届“华夏之声”音乐会的演出和学术研讨会被誉为“唐代音乐文物”。为123个国家大使演出后,引起强烈反响,日本音乐家岸边城雄还专程到周至观看集贤古乐,并录音记谱。1998年西安市“红五月”音乐会又为“鼓乐”设立专场,集贤西村鼓乐社一举夺魁,并参加了颁奖晚会的精彩演出,获得特等奖。近来,“集贤鼓乐”又不断提高演奏技能技巧,大胆创新,吸引了许多外国友人:英国专家宇斯弟前来专察;德国柏林电视台一行六人前来录音录像,并邀请其参加亚太地区民族民间音乐会;西安交大30多个国家的70余名留学生专程来聆听“集贤鼓乐”。近年来,以集贤古乐为主要内容的西安古乐已被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贤古乐社的民间艺人们决心,将这块珍贵的文化瑰玉继承和发扬下去,为祖国的文化遗产增添新的光彩。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