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风民俗 > 民间娱乐 > 传统乐舞 >

近百位琴人扬州纵论古琴发展 龚一:向古籍学习


    
    龚一演奏《潇湘云水》
    
    古琴交流大会
    由扬州市文联主办,扬州晚报、扬州大学音乐学院、邗江区委宣传部、邗江区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扬州市琴筝艺术协会协办的“中国扬州古琴艺术学术交流会”,10月3日至5日在我市举行,近百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古琴名家与古琴爱好者齐聚一堂,共享古琴学术研究与交流盛事。
    在两场专场演出中,古琴大师轮番出场,现场演奏了古琴名曲,使现场观众尽情享受了听觉盛宴。
    1
    古琴艺术健康发展
    像前辈那样向古籍学习
    这次活动旨在积极推动中国民族文化弘扬中华传统艺术,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发展,给古琴艺术人才提供学习、交流、提高和展示的平台,提升扬州琴筝产业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的知名度。
    “凡是有琴友的地方,都有琴事活动,说明古琴艺术的现状,引起琴友们的亢奋,这是令人高兴的。其中最高的表现就是大型的琴会活动。”中国著名琴家、国家级古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龚一认为,这次在扬州举办的古琴学术交流会,就是其中的一项。在龚一看来,琴事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集海内外琴友于一地,几天内集中进行学术交流。这些人再分散于其他地方,使古琴艺术在更大范围内得以传播。
    “琴学理念和演奏方法不够统一的话,琴学得不到健康发展。”谈及古琴艺术的传承,龚一指出,这是他一直忧虑的问题,“怎么传承?唯一的办法,像前辈那样向古籍学习。比如说,弹一首曲子,古人的典籍中解析得很清楚,就按照古人说的做,就算弹给自己听,也要表达古人的乐曲情怀,对着乐曲,对着古籍,对着上一辈思考、传承。”
    龚一强调,古琴艺术传承的是优秀的文化遗产,“每个曲子都有解题,不能自娱自乐。自娱,娱他,只能是演奏形式的区别,而不应该是音乐内容的不同。因为我们演奏者是二度创作,必须遵循一度创作的规律,不能随意变化。”
    2
    学琴需要手上功夫
    老师教两成自己练八成“古琴名家张子谦出生于江苏仪征,23岁离乡到天津谋生,结识著名琴家查阜西、彭祉卿,经常切磋交流,结为知音,在当时有浦东三杰之称,人们以3位琴家的拿手琴曲尊称他们为查潇湘、彭渔歌、张龙翔。张子谦善弹《梅花三弄》、《平沙落雁》等曲,尤以《龙翔操》为突出,故得此称号。1936年3位琴家成立了今虞琴社,半个世纪以来在古琴界影响至广。”天津音乐学院教授、古琴演奏家李凤云分享了她对张子谦先生与《操缦琐记》的研究心得,她认为,前辈如何对待自己的专业和琴友,值得今天的琴人学习。
    龚一也有同感,称:“我们的前辈,视琴友为亲友。”龚一直言,老一辈对年轻学子的期盼和鼓励,前辈们的正能量,正是这辈人要继承的传统,和要对外宣扬的要点。
    “广陵琴派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传承有序,中国传统的阴阳思考,对比中求变化,并且追求意境,每个细节都能体现出细微之处的情感。”对于广陵琴派的艺术主张和特点,广陵派古琴大师梅曰强长子、古琴艺术家梅士军认为,初学者学琴坐的姿势很重要,要调整气息,放松心情,充分体会先归于内,再归于外的琴派特点;弹琴时,讲究手指轻抚弦上,不求响,求务实,细腻,跌宕起伏,需要手上的功夫。老师教两成,自己要练八成,要多练,重视右手与左手的并重,注重左右手的平衡,弹琴的时候手不离弦,起指要慢,入手要快。
    3
    古琴名家操琴演奏
    为市民送假期音乐盛宴
    这次古琴交流大会,也是琴人交流的盛会。10月3日、4日晚,来自全国各地的琴友们相聚在音乐厅,古琴名家相继操琴演奏,为喜欢古琴的琴友和市民送上假期音乐盛宴。
    10月3日晚首场演出,名家荟萃,张子盛的《三峡船歌》、王笑天的《平沙落雁》、曹华的《山居吟》、刘善教的《长门怨》、戴晓莲的《龙翔操》、龚一的《潇湘云水》。10月4日晚,苏菲的《渔樵问答》、葛勇的《大悲咒》、马维衡得《大胡茄》、梅士军的《樵歌》等等,一首首古琴名曲,在指尖拨弄中响起,那么悦耳,那么动听。
    “参加古琴界琴人的学术交流,还有幸聆听名家的演奏,真的开了眼界,还学到不少知识。”古琴爱好者沈女士说,这个国庆假期没有出门,正好赶上这场古琴盛会,能够在扬州见到这么多琴界的名家,非常开心。
    记者 陶敏 文/图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