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风民俗 > 民间娱乐 > 传统乐舞 >

海南保亭黎族八音:独木成器奏心曲


    在一年一度的中国海南保亭七仙温泉嬉水节举办前,7月12日至7月16日,“新华网海南频道走进保亭”多媒体专题报道活动在保亭城乡开展。新华网报道组一行4人,深入黎村苗寨,用多媒体的报道方式,为您截取一幅幅美丽画面。在保亭“槟榔谷”,我们偶遇“八音”乐队,可以对黎族的神奇乐器一睹为快。
    策划:姜恩宇 庄斐   撰文:纪惊鸿   摄像:黄丹赟
    
    海南保亭“槟榔谷”“八音”乐队  新华网海南频道 庄斐 摄
    海南八音器乐,作为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近年来随着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和媒体的宣传报道已经是声名远播了。你也许见过图片,听过曲子,但有没有仔细看过八音器乐长什么样子,有什么有趣的地方呢?如果你感兴趣,就请随我来看看吧。
    海南八音应该说是黎族同胞的传统文化之一,在网上搜一搜,关于它的定义等等有不同的解释,在这里我介绍一下亲眼目睹的情况。近日我们在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槟榔谷”景区近距离接触了一支八音乐队,乐队拥有5种吹奏乐器,3种拉弦乐器(其中的2种合称1种,有大小之别),1种弹拨乐器,因此得名“八音”。景区中这支表演团体还增加了3种打击乐器,使乐曲的表现力更佳。
    
    八音乐器“哩咧”  新华网海南频道 庄斐 摄
    
    八音乐器“竹拜”   新华网海南频道 庄斐 摄
    由于是第一次见到这些“传说中”的乐器,我们不禁与乐师交流了起来。在聊天中我们得知,“八音”中的吹奏乐器许多都只有黎语称谓,音译过来也很难表述,在此我只能尽力而为之。据观察,吹奏乐器都是用竹子制作。其中一种黎语叫“哩咧”,细细的竹管吹奏起来声音很似唢呐,高亢而喜庆。当我们询问乐师时,他很自豪地说,“哩咧”只有6个孔,但是唢呐能吹出来的音调它也都能吹。第二种用黎语称呼为“竹拜”,用粗细不同的数节竹节套接而成。“双管唆”是将两根细竹管并排套入一截粗竹筒中制成,音色比较象洞箫,不过没有那么沉。“灼吧”的造型最为有趣,把一支细长的竹管横插入略粗的竹管中形成“7”字形,进气孔那么细还带拐弯,问及乐师,果然吹的时候比较费劲。吹奏乐器中还有一种是鼻箫,外观与笛子非常相似,不同在于它是用鼻孔吹的,据乐师说这是黎族阿哥用来谈恋爱追女朋友的“绝招”,当我问他有多少个女朋友时,他呵呵一笑说差不多有100个啦!
    
    八音乐器“双管唆”  新华网海南频道 庄斐 摄
    
    八音乐器“灼吧”  新华网海南频道 庄斐 摄
    
    八音乐器“鼻箫”   新华网海南频道 庄斐 摄
    八音中的拉弦乐器分别为大椰胡、小椰胡和木胡,其中大小椰胡合称一种。大椰胡的做法是截取一段约长15厘米,直径约15厘米椰子树干,将中间掏空,一端装上木板和琴弦,另外一端用镂空木板装饰制成。而小椰胡则是把椰子果实外面的圆形硬壳剖开剩下半圆,面积大的一端装好木板安上琴弦,而另一端也切开形成空洞利于发音。木胡的做法类似大椰胡,不过琴身用的是橡胶树干。剩下的一种弹拨乐器叫木琴,外形很像“阮”。
    
    八音乐器“大椰胡”  新华网海南频道 庄斐 摄
    
    八音乐器“小椰胡”  新华网海南频道 庄斐 摄
    
    八音乐器“木胡”  新华网海南频道 庄斐 摄
    
    八音乐器“木琴”  新华网海南频道 庄斐 摄
    另外三种不属于“八音”的打击乐器也值得一提,其中一种叫“牛铃”,看起来就像6个木头小板凳,左右分两排,从上至下各三个用绳子系好,挂在木头架子上,演奏时用木棍敲打。“叮咚”则是由三条圆木自上而下并排绑好挂起制作而成,每根木头敲打时能发出不同的声音。还有一种“牛角啷”,用14根牛角捆扎而成,挂起来像一张窗帘,呵呵,演奏时也用木棍敲打。
    
    打击乐器“牛铃”  新华网海南频道 庄斐 摄
    
    打击乐器“叮咚”   新华网海南频道 庄斐 摄
    
    后面的演奏者演奏的是打击乐器“牛角啷”  新华网海南频道 庄斐 摄
    详细看过每一样乐器之后,乐师们为我们演奏了一曲。旋律欢快热情,声音朴实,一种自然的喜悦,毫不做作地藏在简单的音符中,而且在演奏的同时还有人声配合。表演者摇头晃脑,乐在其中。其中有一段大家一起有节奏地喊着“本内、本内”,事后一问,原来是黎语欢迎之意。这首曲子之意就是欢迎大家,欢迎远方的来客!表演结束后大家热烈鼓掌,并与乐师们合影留念。快乐,就是这么简单自然。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