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雅托嘎:频临失传的蒙古筝
http://www.newdu.com 2024/11/30 01:11:25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雅托嘎,蒙古族弹拨弦鸣乐器,又称筝、蒙古筝,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各地以及辽宁省、吉林省蒙古族聚居区。 筝是我国古老的弹弦乐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广泛流行于民间,而以秦国尤盛,史称秦筝。《史记·李斯谏逐客书》:“夫击瓮、叩缶、弹筝、博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这是见于史籍最早的记载。蒙古筝的结构、音阶排列、演奏风格等和汉族筝不同,是中国筝的一个流派。 雅托嘎,盛行于元代宫廷,《元史·礼乐志》载:"宜乐之器,筝,如瑟……"。元世忽必烈钦定的《白翎雀》就是一首筝曲。《白翎雀》描写的是思念家乡草原的乐曲,这一事例也说明雅托噶在元代已能独奏。 雅托嘎在当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鄂尔多斯市广为流传,为群众喜闻乐见。它的表现力十分丰富,历来为蒙古族民歌伴奏或自弹自唱。然而由于历史、社会的原因,民间的雅托嘎如今濒临失传,即使在音乐院校、文艺团体,精通雅托嘎的人也已屈指可数。 鄂尔多斯故有“歌海舞乡”之美称。鄂托克地区牧民喜欢演唱鄂尔多斯民歌,鄂尔多斯民歌情绪欢快、节奏明朗、旋律音程的跳跃性大,载歌载舞是他们的主要特点。鄂托克旗弹筝艺人主要以演奏鄂尔多斯民歌为主,也演奏一些鄂尔多斯民歌联奏曲,鄂尔多斯雅托嘎是演奏中必不可少的乐器之一。 鄂尔多斯雅托嘎通长139cm,厚7om,宽28cm,梁内弦长96cm。弦为丝质。琴身以红、黄、蓝、绿、白色绘制成具有蒙古族风格特点的图案。弦码的高度为5cm,形状古老。此外,还与我国各地流行的古筝不同的是,传统雅托嘎共鸣箱多用一整块厚桐木板挖制成槽形,长130~160厘米、宽20~24厘米,上面蒙以桐木薄板而成,两端微下垂,也有的琴尾稍长。底板的左、右两端和中央,分别开有一个圆形或一字形的出音孔。通体髹深棕色漆,琴首、琴尾表面和琴箱四周镶嵌或描绘金龙图像或云卷图案。张以丝弦或肠衣弦,弦下设有柱马,柱马可移动以调节音高。有的雅托嘎在琴尾还接有长20厘米的折叠琴架。 演奏时,多采用坐姿,奏者席地盘腿而坐,将琴体平置于奏者前腿,或将琴首置于奏者右腿上部,琴尾触地,也可将琴平置于木架或高台上。右手拇指、食指、中指弹拨琴弦,左手以食指、中指为主辅,拇指、无名指按弦取音。右手有托、劈、勾、挑、抹、扣、轮、连托、连抹、双剔、双扣等指法;左手按法有虚、实、空、滑、揉、颤、抹、点等技巧。左手食指也可戴骨制指甲拨子与右手交替弹奏,民间多不戴骨制指甲拨子弹奏。 雅托嘎有它自己独特的定弦法,虽然也是五声音阶定弦范畴(fa、si两个音在mi、la上按出),但是码子是由长短不同的两行排列而成。雅托嘎有四种调,①查干调——(D调),②哈格斯调——(G调),③黑勒调——(c调),④递格力木调——(F调)。这是雅托嘎的演奏家们经过千百年来的实践、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演奏理论,是蒙古筝所固有的调名,其转调规律则跟汉族筝完全相同。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东方乐器博物馆藏品之彝族五片口弦
- 下一篇:全世界都刮中国风 我国古代乐器之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