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风民俗 > 民间娱乐 > 传统乐舞 >

麻腊与他的景颇族吹管乐


    
    勒容
    勒荣:汉族意为倾诉,善于抒发老人的内心情感,有五个音孔,景颇支系筒音为2,载佤支系筒音为5,音色较为柔和,声音较小。
     
    吐良
    吐良:一般用一支长竹,中间开一孔,凭借气息控制发出不同的音,音域最多时可达两个八度。 
    
    洞巴
    洞巴:“洞”景颇语意为奏或吹,巴是芦苇,以前它的双簧吹嘴是用芦苇制作的,所以可译为奏苇嘴,有五个音孔,筒音为2。音色粗狂、雄浑。 
    
    比笋
    比笋:汉语意为哨头管,有五个或六个发音孔,形制像加了哨头的汉族直笛,音色明亮。 
    
    巴扎
    巴扎:跟欧洲的风笛基本一致,100多年前由欧洲传教士传入德宏,当地人称它为巴扎。 
    景颇族的吹管乐器非常丰富,是我国吹管乐器种类最多的民族之一,特色鲜明的吹管乐器就有十几种。《广播歌选》“民歌中国行”采风组一行于2月13日下午对景颇族乐器演奏专家麻腊的演奏作了录音,并对其进行了采访。
    记者:今天您演奏了6 种乐器,这些乐器都怎么称呼?
    麻腊:今天演奏的乐器分别是:巴扎(风笛)、洞巴、科瓦、比笋、勒荣、吐良。
    记者:这些乐器在演出方面有没有特殊的规定?像哪种乐器必须在哪个场合用?
    麻腊:没有太明确的规定,基本都是随时可以吹。
    记者:您把德宏的民族吹管乐器都学全了,这才是真正的音乐家,现在我感觉音乐就是您,您就是音乐。景颇族的吹管乐器您都是自学的吗?
    麻腊:有些是自学的,有些是听会的(老艺人吹的时候,我在旁边听,把吹奏方法记在心里,回家自己训练学会的),没有师傅教。十几岁我就开始吹笛子,景颇族的乐器我基本上都学会了,只有盈江县盏西镇的一种笛子还不会吹,它的调子不好吹,有点像“小山支系”的情歌调。
    记者:麻老师在德宏州歌舞团工作?
    麻腊:过去是,但现在已经退休一年多了。虽然退休了,但是还有很多演出。州歌舞团、州傣剧团都有演出,文化馆、群众艺术馆也有不少演出。
    记者:您有没有教学生?
    麻腊:教了很多学生,大多数都是农村的管乐队的队员。农村管乐队用的时候可多了,结婚、迎宾、进新房,只要是环境比较热闹的地方,一般都会用,他们以吹奏铜管乐器为主,很多乐器我们当地都能做。
    记者:这些乐器您都会制作吗?
    麻腊:基本都会,大多数乐器制作起来比较简单,我用的乐器基本都是自己做的。
    记者:巴扎德宏这边也能做?
    麻腊:这边没有做的,一般是在天津做,上一次州里巴扎乐队定了40 多个。巴扎挺贵的,一个8000 多块钱。
    记者:您从十几岁开始学习吹管乐器,有没有专业训练过某种乐器?
    麻腊:只有小号专门训练过。
    记者:除了景颇族的吹管乐器,您还会哪些民族乐器?
    麻腊:还会傣族的葫芦丝和巴乌。
    记者: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今天演奏的景颇族吹管乐器吗?
    麻腊:巴扎就是风笛,100 多年前西方传教士到德宏州来传教,传过来一 些西洋乐器,巴扎和一些铜管乐器都是那个时候传进来的;洞巴一般是在“目瑙纵歌节”时吹;科瓦、比笋、勒荣是老人们晚上在荷塘边,静悄悄的时候吹的,会吹一些情歌调之类的,科瓦一开始是用稻谷杆做的,后来改用竹子做;吐良在寨子里和家里都不能吹,因为吐良的产生是一个爱情悲剧,这个故事是这样的:过去有一对恋人,小伙子出去逛山了,女孩子不知道小伙子出去了,到他家看他。刚走到屋外,女孩子便看到屋里掉出几条颤动的毛线,以为是男朋友在逗她玩,就赶紧跑上去,没想到一头老虎向自己迎面扑来。小伙子回来的时候,听见老虎咬骨头的声音,又看到竹楼边自己女朋友被撕烂带着血迹的衣服,悲愤交加,他赶紧把屋外的竹子砍成陷阱,带着刀冲进屋里要杀老虎。老虎被吓了一跳,想逃走,结果一跳就跳进了小伙子做好的陷阱里,被插死了。看着自己心爱的人去世,小伙子非常伤心,这时他听到风吹过竹子发出呜呜的声音,像他的恋人在哭诉,于是他就砍下一节竹子来吹,慢慢地就形成了吐良这种乐器。我们当地有一种植物的叶子上边有红点,传说是这个女孩子的血滴到上边而形成的。
    记者:听孔会英老师说您景颇族民歌唱得非常好?
    麻腊:唱得不好,唱创作歌曲是走调的。我唱一首景颇族的木占吧,木占的内容一般是诗歌(歌词大意):
    今天天气晴朗,
    鸟语花香。
    远方的朋友,
    来到我的身旁。
    我们谈论景颇族的乐器,
    回想我年轻的时光。
    我真诚的希望,
    你们不要过早地挂上远去的行囊!
    我们采风组的人谁也没有想到,麻腊这个不善言辞的景颇汉子,即兴创作的能力这么强,他的歌声饱含着沧桑,像是相知多年的朋友向你倾诉;他的眼神透露着凄凉,又像是在努力与早已离别的祖辈互诉衷肠!我们静静地听完,完全融入到他歌声塑造的世界里。缓过神来的记者接着问道:吹奏景颇族乐器需要掌握哪些特殊技巧?
    麻腊:主要是把握景颇族的风格。如果说技巧,颤音比较难,其他技巧跟汉族乐器差不多。
    记者:一般人要学多久才能掌握一件景颇族的乐器?
    麻腊:这个我也不知道,反正巴扎我只学了两分钟,然后在陇川的山上从夜里一点吹到天亮,不断练习,第二天早上9 点多我就跟着乐队合奏了。所以说主要得脑子里有那种感觉,还得真正爱好才行。
    记者:现在景颇族小伙喜欢吹管乐器吗?
    麻腊:有是有,不过非常少,一百个里也就一个、两个。
    记者:景颇族年青人谈恋爱是吹乐器还是唱情歌?
    麻腊:现在基本没有这种情况了,除非是山上的农村,谈恋爱时有时还会唱点小调或是情歌。
    记者:您谈恋爱的时候是唱民歌还是吹乐器?
    麻腊:都不是,我是“看杂志”谈的恋爱。因为我汉话讲不好,我一看杂志就会有很多不懂的字词,我爱人是高中生,我就问她这是什么意思、那是什么意思,
    就这样好上了。
    记者:真的很有意思,您在歌舞团干了多少年?
    麻腊:30 年,我们这边有30 年工龄就可以退休了。
    记者:在歌舞团的时候演出多吗?
    麻腊:演出很多,有时候会去外地,香港和台湾地区都演出过。还有很多出国的机会,我们去过缅甸、泰国、摩洛哥等国家表演。
    记者:他们喜欢听吗?
    麻腊:很喜欢,特别喜欢吐良,它只有一个音孔,演奏的时候主要用气息来控制音高,比较有意思。有一次我去台湾演出,台湾一个女大学生就喜欢得不得了,说要买我的,结果我演出完就送给她了。
    记者:您吹的曲子是创作的还是原生态的?
    麻腊:基本都是民间的,我们景颇族的乐曲大概就是那些曲调,原型在那里,吹的时候你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即兴吹,没什么固定的套路,像唱山歌一样,想唱什么就唱什么。
    记者:您有没有整理记录过景颇族的器乐曲?
    麻腊:整理过,也创作过,例如我们歌舞团里经常演出的景颇乐器联奏就是我写的,这首曲子写了五六年了,现在还经常演出。采访就要结束的时候,我们问麻腊有什么愿望,他说:“这几年,国家开始重视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的保护了,景颇族音乐的情况也有些好转。我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景颇族年轻人来学这些乐器,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还能多教一些学生,将这些民族乐器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