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一回少一回的乐器——苗族果哈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09:11:29 搜狐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果哈”也叫苗琴、牛腿琴、口水琴。本来,在苗语中果哈的发音是“给哈”(gi ha),相传东汉时就有了。因为果哈的琴身看上去特像撮瓢,所以才叫果哈(苗语音译:果,即嘎,是乐器的意思。哈,是瓢的意思。) 雨卜苗寨有一位著名的果哈老艺人,名叫贾思平,已是古稀之年。老人身材不高,略瘦,一脸雪白的络腮胡子,稀疏的眉毛竟然也悉数白了。脸上纵横着一道道深浅不一的皱纹,两只手看上去沧桑感很强。 他珍藏的果哈有点像小提琴,其琴身是用杉木或桐木挖空制成,全长50 ~80 厘米,共鸣箱较长,正面面板偏上方正中开有一个小出音孔。 背板略呈弧形。琴头为方形,左右各置一个弦轴。琴颈作为指板,张两条棕丝线,琴面置有弦马。琴弓用当地特产的“都梭竹”(又称“棕叶竹”)作弓杆,拴以棕丝而成。 一身经典苗装,第一眼差点以为是外国人呢。隐约还是能看出,老人年轻时挺帅的,而且有文艺范儿。 果哈与其他民族弓弦乐器最明显的区别就是以人的唾液代替松香。演奏者时而将弓毛放入口中,用唾液增加湿度,以加强弓弦摩擦,使之发音。 琴弓在弦外拉奏。两根弦按五度关系定弦,一般定为c1 、g1 ,也有定为小三度或四度的。果哈音量较小、音色沉闷,近似鼻音,多用于为传统史诗说唱伴奏。 现在年轻人没几个人愿意学这种声音低沉的乐器。老人只能孤独地与自己心爱的乐器相伴,直到一同消退在岁月的长河中。 图文源自:秀美融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