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风民俗 > 民间娱乐 > 传统乐舞 >

海棠唢呐小传承人 山作教室水传情


    
    子长唢呐
    
    子长唢呐历史悠久,代代相传,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征。它以五人一组,系吹打结合吹奏班子,活跃在民间。这些民间乐队人虽少,但乐器声音宏亮,吹起来红火热闹,曲调委婉动听,群众十分喜欢。过红白事、搞庆祝活动、闹秧歌都有吹手助兴。
    子长唢呐杆长碗大,音色明亮,低音浑厚,高音挺拔,粗犷悍实,热烈奔放,舒展挺拔,音量大,透气力强,渗透着雄健的阳刚之气。欢快时如火如荼;悲凉时如诉如泣。将黄土高原特有的风土人情一览无余地倾诉于唢呐声中。它的艺术魅力很强,男女结婚时的前奏《大摆队》,使人耳发热,脸发烫,心如醉,意似狂,旋即可以不顾一切地跳动起来。人亡而葬时,一曲《苦伶仃》,如泣如诉,余间震颤,使人怅然若失,陷入渺茫的思绪。长歌当哭,其凄婉,其哀怨,令最刚强的汉子也会产生失落感,也会揪心裂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子长唢呐队伍迅速发展,唢呐吹奏者由原来的100多人发展到1000多人。从单纯的两支大唢呐各吹高、低两个八度的传统吹奏,发展到唢呐、海笛、管子、笙、笛子合奏;从鼓、钹、锣(疙瘩锣)比较简单的打击乐,逐渐发展到大鼓、小鼓、水钹、小钹、手碗、京锣配合敲打的新式打法;从以往的只吹传统曲牌到民歌、流行歌曲按不同场合恰当吹奏的境界。先后在湖南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成功演出,多次为影视剧摄制节目,应邀参加了《羊马河战役》、《北斗》、《火种》、《三鼓催春》、《延安之声》、《刘志丹与谢子长》、《中国命运大决战》、《童年的回忆》等电影电视剧的拍摄,其中凤凰卫视台制作的《子长唢呐迎亲》向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放。
    
    2006年6月29日,与俄罗斯国防部红旗歌舞团同台献艺。2006年7月22日,在“第七届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艺术表演暨全国首届民间吹歌展演第四届南戴河荷花艺术节”比赛中,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堪称陕北一绝的子长唢呐,不再仅仅局限于红白喜事,它正作为一个品牌,逐渐为全国人民所熟悉,吹遍了陕北的山山水水,吹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彰显了民间文艺的风采。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