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与科学 >

道家审美观与时间问题研究方法论(二)


    笔者认为,要使我们的学术理论得到创新和突破,首先必须把本国传统的东西盘点清楚,解释清楚,这就要求我们实事求是地深入历代的文本典籍,在具体的时代和语境中总结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思想成果。其次必须与时俱进,结合当代社会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以及人类文明进程中遗留下来的重要问题,不断思考,推陈出新,让学术理论在开放的框架中日益完善,让学术理论为人类的文明进程不断作出贡献。再次必须精诚合作,由于长时期以来学科分类的细化,致使学者的研究更加专业化,也使学科之间的关系有所疏离,这种趋势并不利于学术事业的发展。
    
    因此,强调不同专业学者的交流与合作,必将有补于现行学科体制的不合理,而使各个领域的学术成果更为及时地汇聚成一股巨大的力量影响当下日益全球化的学术界。就中国古典美学研究而言,要想取得更大的理论突破和发展,笔者觉得当务之急是从生活实际出发回到先秦典籍回到哲学问题。也就是说,有三点是必备的: 一是文本典籍思想的深入研究: 二是从哲学的高度来审视不同时代不同语境的各种思想; 三是密切联系实际,让审美理论研究与社会日常生活有机联系起来,逐渐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发展的新态势。对此,不妨简单列举几条理由:
    第一,  美学一一中国一一先秦。前苏联美学家鲍列夫的主要观点是: “美学研究不能脱离人类社会历史, 对生活的审美认识即是对生活的社会认识, 并且认为在审美认识问题上,人类的劳动和生产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可见,中国美学研究也应立足于日常生活和历史发展的实际, 也只有先搞清楚中国美学的本源流变和核心理念,才能更好地开展西方美学乃至跨文化美学的研究。而要全面系统研究中国美学,必须溯本求源, 认真研究先秦各种哲学美学思想观念及其存在问题。
    第二,  美学一一哲学一一时间。 鲍列夫在《美学》 中认为“美学本身是一种理论和方法论性质的学科,是哲学学科的一支。”法国杜夫海纳在《美学与哲学》 中认为“人类初期自发的艺术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这正是美学所要思考的。美学在考察原始经验时,把思想和意识带回到它们的起源上去。 这一点正是美学对哲学的主要贡献。”因此,美学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哲学问题,而哲学问题与时间问题密切相关,因而美学问题必须从时间哲学的高度来解决。前苏联学者A 小古列维奇在《时间: 文化史的一个课题》中认为:
    时间的表象是社会意识的基本组成部分,它的结构反映出标志社会和文化进化的韵律和节奏。时间的感觉和知觉方式揭示了社会以及组成社会的阶级、 群体和个人的许多根本趋向。时间和其他构成。世界模型”的要素,如空间、原因、变化、数、感觉世界和超感觉世界之间的关系,普遍和特殊的关系,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命运和自由的关系等等一起在表示某一既定文化特征的。世界模型中占居着一个突出的地位。
    可见,时间问题不仅是哲学问题,也涉及与文化生活相关的许多问题,这也是审美与时间关系问题研究的意义所在。
    第三,  美学一一文本一一典籍。 前苏联鲍列夫代表作《美学》认为,“美学,是关于受历史所决定的全人类价值的本质的科学,是关于对这种价值的创造、欣赏、评价和掌握的科学。这个按照美的规律把握世界最普遍的原则的哲学,首先是在艺术中形成巩固,而且达到了高度完善的地步。审美本性及其在现实中和艺术中的丰富表现,人对世界审美关系的原则,艺术的本质和规律性,均为美学的基本问题。”既然美学也是“受历史所决定的”,那么美学问题的研究,也就离不开真实的文本依据。这也是必须重视先秦典籍文本来研究中国古典美学的主要原因。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初步形成了研究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思路: 一、溯本求源,考辨源流,分清主次。具体而言,就是从先秦时期入手,从典籍文本入手,逐渐梳理出中国美学思想演变发展的脉络。二、全面兼顾, 史论并重,点面结合。即尽可能关照到历朝历代的主要思想,把研究的对象延伸到宗教、文学、艺术、民俗等领域。三、中外比较,古今对照,学理贯通。即尽可能开展比较美学或跨文化美学研究,从更深的学理层面上对比和贯通各种主要的审美思想观念。主要研究方法是带着实际问题进入文本对象,做到实证材料与理论创新相统一。而目标是从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在具体的文本解释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转载自百度文库)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