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与科学 >

超越死亡的道家生死哲学观(二)


    二、死生存亡一体的辩证思想
    道家学说的奠基者是中国古典辩证思维的大哲,这使得道家的生死观始终贯穿着对立统一的辩证精神。在生与死的问题上,他们首先认同生与死的对立,同时又认为二者的对立并不具有绝对的意义,二者在本质上都统一于气。
    
    关于生命的短暂性和死亡的必然性, 庄子有过一系列的论述人生天地之间, 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死生为昼夜(庄子•至乐),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庄子•达生)。但道家并未因此就以二元对立的态度来看待生死,相反,他们认为生死之间具有共通性,并无不可逾越的鸿沟。在秋水篇中庄子就说道:明乎坦途,故生而不悦, 死而不祸, 知终始之不可故也。计人之所知,不若有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也就是说, 既然知道死生是人所必然要行走的道路,所以活着没有必要喜悦、死了也不要认为是灾难,因为生与死始终是处于变化之中的。计算人所知道的,总比不上人所不知道的,人有生命的时间,总比不上他没有生命的时间。
    由此,庄子得出结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在道家先哲们的眼里,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就是不停地向对方转化着,生与死也是如此,也是不断转化的。生死其实是一个同步进行的过程: 生命开始了,也意味着一步步靠近死亡,而一种生命的结束则意味着另一种新生命的开始。生与死原本是同质的、一体的,生死存亡的一体性,使得生死具有互属性、同时性,生与死之间并无清晰的界限。
    那么,生死何以会是一体的道家先哲立足于气化的基本原理,认为生死统一于气。对此,庄子就有过具体而形象的阐述: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 吾又何患!故万物一也,是其所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变化为神奇,神奇变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圣人故贵一(庄子•知北游)。生是死的连续, 死是生的开始,谁知道其中的规律!人的出生,不过是气的聚积而已,气聚积起来便是生命,气消散了便是死亡。如果死生是相属的,我又有什么忧患呢所以万物是一体的,通常人们把所赞美的视为神奇, 把所厌恶的视为臭腐;然而,臭腐可转化为神奇,神奇又可转化为臭腐。所以说,整个天下是一气相通的,因此,圣人珍视同一。
    可见, 在道家大哲看来,生与死并没有确定的意义。如果能够与生死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将生死置之度外, 超越生死, 就能够真正达到淡泊静观的境界。这是一种至美的境界。对于道家先哲的这种超然与洒脱, 现代人真的是可望而不可及。道家的奠基者在春秋战国战乱频繁的时代, 面对人为制造的死亡现象,以及人们对死亡的极度恐惧, 抛弃了先民长生的幻想和对鬼神的盲目崇拜,怀着忧思与希冀,以理性的眼光通过对久困着人类的死亡与生存、瞬间与永恒的反思与探索,为人类的精神家园构筑了一个完美的归宿。道家大哲们是伟大的, 因为他们用智慧、生动而具体的辩证生死观彻底解放了人的精神, 舒缓了人的心理压力,使人拥有了自由而浪漫的心灵天空。这在今天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在净化现代人心灵的意义上,道家生死存亡一体的辩证生死观, 仍有着太多可圈可点之精华。
    (转载自百度文库)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