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与科学 >

道家哲学眼中的古物理学——亚里斯多德


    要旨:回到亚里斯多德时代。
    一、亚里斯多德其人
    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年),活动于公元前四世纪,他是古希腊排第一位的最伟大的思想家,他还做过赫赫有名的亚力山大帝的老师,是古希腊时期最耀眼的智慧之星。
    亚里斯多德一生的著作遍及逻辑学、政治学、伦理学、修辞学、诗学、哲学(又译为物理学之后或形而上学)、物理学、天文学、气象学、植物学、动物学、心理学、灵魂学、据说还有经济学等等,为其时代之指导思想,其大智大慧当然远远在古希腊所有人之上。
    
    他的众多继承者之一希腊学者安德朗尼库,在多年后整理编辑了亚里斯多德的著作,据说达一千本之多。(也有人认为是一千卷,可能当时字母写得比较大,一卷大概也相当于一本了。)无庸置疑,亚里斯多德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过系统的巨大贡献。
    物理学是到了亚里斯多德手里,才有一门作为科学的“物理学”出现,他是创立者。因为亚里斯多德写了第一本名叫“物理学”的书,共八卷。而讨论在物理学背后的、或在物理学之上的、作为导引的哲学问题时,亚里斯多德却写了十四卷之多,可见他对哲学问题是多么地重视啊。
    二、亚里斯多德的物理学
    亚里斯多德的“物理学”是关于物体及其运动的科学,其基本论点如下:
    1、他反对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同时也否定虚空。他认为空间是固定不动的,但其中充满了气、水、火、土四元素,因此不存在什么虚空,他肯定气、水、火、土四元素之说。
    2、他认为物体的位置有上下,物体本身有长宽高,因而才产生了空间的概念,因此空间不能与物体分开,也是没有虚空的原因之一。
    3、他认为时间不是运动,而是使运动序列得以计数的东西。时间有方向性和顺序,有过去、现在和将来。
    4、他认为物体运动的原因在于物体的内部,物体内部什么在决定运动呢?他认为是物体的目的,这目的是上帝附于。由高处向低处下落的原因是:物体有靠拢并回归地球中心的目的。
    5、他认为宇宙只有一个,而且是有限的。日、月、行星和更远的星辰在九个同心球上,地球是静止的中心,九个同心球绕地匀速旋转,这些都是是上帝的安排和运作。匀速圆周运动是最完美最自然的无需外力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则需外力维持。
    三、  道家哲学的审视
    以道家哲学的观点来看,亚里斯多德的物理学有如下四点不当:
    1、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和虚空二者彼此孤立虽然不正确;但原子即是有,虚空则是无,尚且符合老子有、无的观点。而且,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是基本元素,比起亚里斯多德认为气、水、火、土是基本元素那还是要进步得多、深入细致得多。
    可见,亚里斯多德的物质观不及老子,相对于德谟克利特是一种倒退。
    2、在老子那里有“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这“独立而不改”就是指空间。在老子那里还有“无”的概念,因此必然会有虚空。亚里斯多德否定虚空的存在,他的空间观不及老子,相对于德谟克利特也是一种倒退。
    3、亚里斯多德认为时间不是运动,而是使运动次序可以计量的东西。把时间变成一种东西,即计量工具,离开了赫拉克利特时间河流的正确观点。
    老子说“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这“周行而不殆”就是指时间。可以用工具来计算时间,但时间决不是工具,时间应是对万物皆变的深刻理解。亚里斯多德的时间观不及老子,相对于赫拉克利特也是一种倒退。
    4、亚里斯多德认为,下落的物体有目的、维持匀速园周运动无需外力、维持匀速直线运动需要外力、地球是宇宙静止中心、九个同心球绕地匀速旋转等运动观都证明有误。
    在老子那里“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道法自然”“独立不改,周行不殆”等等,从未有宇宙中心、地球中心等等所谓中心之说。有中心就有绝对,就有静止,就有不客观,就不是道法自然,老子是非常聪明的如上所述,亚里斯多德的时间、空间、物质和运动的观念都有问题,这正是亚里斯多德物理学(古物理学)弱点之所在。
    (转载自张天健_560)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