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家百科 >

周义山


    
    紫阳真人姓周名义山,字季通,汝阴人也。汉丞相勃七世之孙,以冠族播流,世居贵宦。祖玄,汉昭帝元凤元年为青州刺史。父秘,为范阳令,时君始生焉。
    父后积秩累迁,官至陈留刺史。君时年十六,随从在郡,始读孝经、论语、周易。为人沉重,少言笑,喜怒不形於色。好独坐静处,不结名好。然精细微密,所存必感。
    常以平旦之后,日出之前,正东向立,漱口咽液,服气百数,向日再拜。旦旦如此,为之经年,父怪而问之所行何等事,君长跪对曰:义山中心好日光长景之晖,是以拜之尔。至月朔旦之日,辄游市及闾阎陋巷之中,见穷乏饥饿之人,解衣给食。
    时时登陟名山,喟然悲叹。或入石室中,欢然独笑。时陈留大儒名士,闻君盛德,体性沉美,咸往诣焉,君辄称疾不见宾客。汉侍中蔡咸,陈留高士,亦颇知道。闻君德行,数往诣君。每称疾不欲见之,父乃大怪,怒责之,督切使出见之。既不得已,遂出相见,咸大发清谈及论神仙之道、变化之事。君乃凝默内闭,敛神虚静,颔而和之,一不答也。
    是岁大旱,斗米千钱,路多饥莩,君乃倾财竭家以济其困,阴行之人亦不知是君之慈施也。对万物如临赤子,斯积德仁爱之施矣。
    后遇陈留黄泰告君曰:闻君好道,阴德流行,用思微妙,诚感於我,是以相诣。吾是中岳仙人须林字子玄也,本卫人,灵公末年生。
    少好道德,受学於岑先生,见授炼身消灾之道术。后又遇仇公,见教以服气之法、还神守魂之事。吾行之甚验,大得其益。子少知还阳,精髓不泄,又知导引伏气,吞景咽浆,不复须阴丹内术补胎之益也。然犹三虫未坏,三尸未死,故导引服气不得其理。可先服制虫细丸,以杀谷虫。虫有三名,一名青古,二名白姑,三名血尸,谓之三虫。三虫在内,令人心烦满,意志不开,所思不固,失食则饥,悲愁感动,精志不至,仍以饮食不节断故也。虽复断谷,人体重滞,淹淹淡闷,所梦非真,颠倒反错,邪俗不除,皆由此虫在内摇动五脏故也。
    其方用附子五两、麻子七升、地黄六两、术七两、茱萸根大者七寸、桂四两、云芝英五两,凡七种。先取菖蒲根煮浓,作酒,使清淳。重美一斗半,以七种药㕮咀内器中渍之,亦可不用㕮咀,三宿乃出暴之。之燥,又取前酒汁渍之三宿,又出暴之,须酒尽止暴,令燥。内铁臼中,捣之极细,筛令成粉。取白蜜和之,令可丸。
    以平旦东向初服二丸如小豆,渐益一丸,乃可至十余丸也。治腹内弦实上气,心胸结塞,益肌肤,令体轻有光华。尽一剂则虫死,虫死则三尸枯,三尸枯则自然落矣。亦可数作,不限一剂也。然后合四镇丸,加曾青、黄精各一两,以断谷毕。
    若导引服气不得其理,可先服食众草苣胜、茯苓、术、桂、天门冬、黄连、地黄、大黄、桃糛及皮,任择焉。虽服此药以得其力,然不得九转神丹金液之道,不能飞仙也,但可为延年益寿尔。
    君按次为之服食术,五年身生光泽,彻视内见五脏。乃就仙人求飞仙要诀,仙人曰:药有数种,仙有数品。有乘云驾龙,白日升天,与太极真人为友,拜为仙宫之主,其位可同真公、定元公、大生公及中黄大夫、九气丈人、仙都公,此皆上仙也。或为仙卿大夫,上仙之次也。游行五岳或造太清,役使鬼神,中仙也。或受封一山,总领鬼神;或游翔小有群集清虚之宫,中仙之次也。若食谷不死,日中无影,下仙也。或白日尸解,过死太阴,然后乃仙,下仙之次也。我受涓子秘要,是中仙耳。子名上金书,当为真人,我之道非子真人所学也。今以守三一之法、灵妙小有之书二百事传子,石菌、朱柯、若乾芝与子服之,吾道毕矣,子可远索师也。
    君再拜受教,退而服神芝五年,目视千里外,日行五百里。遂巡行名山,寻索仙人。闻蒙山乐先生能读《龙蹻经》,遂往寻之。遇衍门子,於是授《龙蹻经》及三皇内文。登王屋山,遇赵陀子,授芝图十六首及《五行秘符》。又遇黄先生,受黄素神方、五帝六甲左右灵飞之书四十四诀。登嶓冢山,遇上卫君,授太素传左乙混洞东蒙之录、右庾素文摄杀之律。
    登嵩高山,遇中央黄老君合会仙人在其上太室洞门之内,君顿首拜,乞长生度世。老君曰:子存洞房之内见白元君邪?君对曰:实存洞房,尝见白元君。黄老君曰:子道未足,未见无英君也。且复游行,受诸要诀,当以上真道经授子矣。见白元君下仙之事,可寿三千年;见无英君,乃为真也,可寿一万年矣。
    君再拜受教而退,游行天下名山大泽。西登白空山,遇沙野帛先生,授《太清上经》。登峨媚山,入空洞金府,遇宁先生,授大丹隐书、八禀十诀。登岷山,遇阴先生,授九赤斑符。登岐山,遇臧延甫,授《忧乐曲素诀》。登梁山,遇淮南子成,受《天关三图》。登牛首山,遇张子房,授《太清真经》。登九嶷山,遇李伯阳,授《李氏幽经》。登锺山,遇高丘子,授金丹方二十七首。登鹤鸣山,遇阳安君,授金液丹经、九鼎神丹。登猛山,遇青精先生,授《黄素传》。登陆浑山,潜入伊水洞室,遇李子耳,授隐地八术。登戎山,遇赵伯玄,授二九素女术。登阳洛山,遇幼阳君,授《青要紫书》。登霍山,遇司命君,授《经命青图上皇民籍》。登鸟鼠山,遇墨翟子,授《紫度炎光内视图中经》。登曜名山,遇大帝候夜神童,授《金根之经》。登委羽山,遇司马季主,授石精金光藏景化形。登大度山,遇刘子先,授七变神法。登都广建木,遇谷希子,授黄气之法、太空之术、阳精三道之要。登桐柏山,遇王乔,授《素奏丹符》。登太华山,遇南岳赤松子,授《上元真书》。登太冥山,遇九老仙都君,授黄水月华四真法。登合黎山,遇皇人,授《八素真经》、《太上隐书》。登景山,遇黄台万毕先生,授《九真中经》。登玄垄羽山,遇玉童十人、九气丈人,授白羽紫盖服黄水月华法。到桑木,登扶广山,遇青真小童君,授金书秘字。南行朱火,登丹陵山,遇龚仲阳,授《仙忌真记》。
    西游登空山,见无英君,视西服洞房中,无英君处其左,白元君处其右,黄老君处其中。无英君服金精朱碧玉绫之袍,光赤朝霞,流景曜天,要太上灵气之章,佩九帝驱邪之策,戴翠上紫灵之冠,盖太玄丹灵上元赤子之祖父也。左连青宫之气,气冠万神,乃未有天地先,自虚空而生矣。白元君服丹玉之锦云罗重袍,白光内朱,流景参天,垂晖映神,玄黄彻虚,要太上灵精之章,佩玄元摄魔之策,戴招龙皂冠,盖玉房云庭上元赤子之父,右英皓青之室朝运生者也。中央黄老君是太极四真王之师老矣,上摄九天,中游昆仑,黄阙来其外,紫户在其内,下与二君入洞房,圆三寸,威仪具焉。
    夫至思神见,得为真人。若见白元君,得为下真,寿三千岁。若见无英君,得为中真,寿万岁。若见黄老,与天相倾,上为真人,列名金台。君既诣之,乃再拜顿首,乞与上要诀。
    黄老君曰:可还视子洞房中。君乃暝目内视,良久果见洞房之中有二神人,无英、白元君也,被服状如在空山中者。黄老君笑言曰:微乎深哉,子用意思之精也,白日升天之道。子还登常山,授子上真之道。
    君乃还常山石室中,斋戒念道。复积九十余年,中白元君、无英君、黄老君遂使授之《大洞真经》三十九篇,有玉童二十一人,玉女二十一人,皆侍真烧香,昼夜习之。积十一年,遂乘云驾龙,白日升天,上诣太微宫,受书为紫阳真人。佩黄旄之节,八威之策,带流金之铃,服自然之衣,食玉醴之饴,饮金液之浆。治葛衍山金庭铜城,所谓紫阳宫也。
    紫阳有八真人,君处其右。一日三登昆仑,一朝太微帝君。以嶓冢为紫阳别宫,所谓洞庭潜宫也。嶓冢山有洞穴,潜行通王屋清虚小有天,亦潜通阆风也。
    臣道一曰:周义山称疾养晦,积德累仁,终始一诚,广参众妙,真神仙之博学者也。观汉侍中蔡咸、陈留高士诣之,咸大发清谈,论神仙之道,变化之事,义山乃凝默内闭,敛神虚静,颔而和之,一不答也。《道德经》曰: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义山之意也。
    【译】
    紫阳真人名叫周义山,字季通,安徽汝阴人。汉丞相勃七世的子孙,家境显赫,世代为官。周义山的祖父周玄,在汉昭帝时担任青州刺史,父亲周秘,在周义山刚刚出生的时候,担任过范阳令。
    后来父亲官职步步高升,在周义山十六岁那年,官至陈留刺史,义山跟随父亲到陈留,开始学习《孝经》、《论语》、《周易》。义山平时话语较少,为人成熟稳重,喜欢一个人坐在僻静的地方,不喜欢结交朋友。但他心思细密,对所见所闻会有很多感慨。
    周义山经常在太阳升起之前,天刚蒙蒙亮的时候,面向东方站立,漱口咽液,吐纳服气数百遍,向着远方的太阳叩拜。每天都这样做,没有一天懈怠。就这样过了一年,父亲才发现他的奇怪举止,问他在做什么,周义山跪在地上,回答:“我从内心深处崇拜太阳永不消逝的光辉,所以才向着太阳叩拜。”在每月的朔旦两日,他便在市集和陋巷中周游,遇到穷苦饥饿的百姓,便送给他们衣物和吃的。
    他还经常游访名山大川,置身大自然中,慨然长叹。有时他走进石室里,独自一人自娱自乐。当时陈留的名士听说他德行高圣,前来拜访他,他却称病谢客。汉侍中蔡咸,陈留名士,也十分喜好道学。听闻义山品行卓越,多次前往拜访他。每次义山都称病不见他,周父感到很奇怪,并且斥责了义山,训斥他出门见客。既然受到父亲的训斥,不得已,义山接见了蔡咸。蔡咸在义山面前,大谈清修、神仙、变化诸事,义山只是静心倾听,凝神聚气,不回答一句。
    那一年,陈留大旱,一斗米涨价涨到一千钱,穷苦人家根本就买不起,因此有许多人饿死在路边。义山便倾尽家财,暗地里救济穷困,许多人收到了恩惠,却不知是义山所为。义山对待万事万物就好像对待婴儿一样温柔呵护,积善行德。
    后来陈留黄泰对他说:“听说你喜好仙道,广施阴德,精思微妙之理,使我很感动,所以前来与你相会。我是中岳仙人林子玄,原本是卫国人,卫灵公末年出生。从小喜欢道德之术,拜岑先生为师,先生传授我修炼身体、避灾消难的法术。后来遇上仇公,仇公传授我服气之法和还神守魂之术。我依这些法术修炼,收到很好的效果。”
    “你这么小就知道还阳服精,使精髓不外泄,还知道吐纳导引,就不用再练补胎阳之气的阴丹内术了。即便如此,体内还有三虫和三尸,导致你导引服气不得要理。你可先服用制虫细丸,来杀死谷虫。此三虫分别名叫青古、白古、血尸。三虫在人身体内,使人心烦意乱,意志不坚,多愁善感,失食则饥,这些都是饮食不够节制所造成的。虽然进行辟谷,但人体已经滞重,所梦非真,邪俗不除,都是因为三虫在体内作怪。”
    “制虫细丸的方子是:准备好以下七种药物,附子五两,麻子七升,地黄六两,白术七两,大根茱萸七寸,肉桂四两,云芝英五两。先将一些菖蒲根煮水,煮至水浓,然后用其酿酒,使之清冽。取此酒一斗半,将那七种药物捣碎放在酒中浸泡,不将药物捣碎也可以,过三个晚上之后,把药物取出来晾晒。等到药物晒干,用之前浸泡药物的酒再次浸泡三个晚上,再取出晾晒,这样一遍一遍的浸泡晾晒,知道将那一斗半的酒用完为止。最终将药物晒干,放在铁臼中,将其捣碎成极细的粉末,并用筛子筛出最细的粉末。将筛出的粉末与白蜜混合,揉成小豆大小的药丸。”
    “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面向东方,第一次服用两丸,逐渐一丸一丸地往上增加,可增加到十几丸。此药丸治疗腹胀气满,心气郁结,有美肤的功效,令人体态轻盈,面部红润有光泽。服食一剂药之后,三虫便会死去,虫死则三尸枯竭,三尸枯竭则自然三虫、三尸都从体内去除。也可以服用多剂,不仅仅限于一剂。”
    “然后在此药丸的基础上,加曾青、黄精各一两,合制四镇丸,服之有助于辟谷。”
    “如果导引服气不得要理,可先服用苣胜、茯苓、术、桂、天门冬、黄连、地黄、大黄、桃糛及皮等草药,随便选择哪些服用都可以。虽然服这些草药有助于导引服气,可以延年益寿,但是却不能得九转还丹之法,不能飞升成仙。”
    义山根据黄泰仙人所说的方法服食,五年后身体滋润光泽,返观内视,可以看见体内的五脏六腑。于是拜访黄泰仙人,请求飞升之法。仙人说:“药有好多种,仙也有许多等级。有的乘云驾龙,白日飞升,与太极真人交朋友,管理不同的仙宫殿宇,像同真公、定元公、大生公、中黄大夫、九气丈人、仙都公等,这些都属上仙。有的位列仙卿大夫,级别比上仙稍低。有的能游行五岳,或者登上太清,还能役使鬼神,是中仙。能得封一山,总领鬼神;或者能够飞翔聚集在清虚之宫,这些都比中仙级别稍低。仅能长生不死,站在太阳下面没有影子的,是下仙。尸解后才成仙的,比下仙级别稍低。”
    “我从师于涓子,学得秘要,只能算是中仙。你的名字在仙籍金册上,将来应该会位列真人,我只是中仙,我的道法是不够你学习的。我现在传授你守三一之法、灵妙小有之书等,再吃下石菌、朱柯、若乾芝,这就是我的毕生所学,如果还想学习更高深的道法,你就要去寻访其他的仙者了。”
    义山拜了又拜,接受黄泰所传之法。之后隐退,服食神芝五年,眼睛能看到千里之外,一日能行走五百里。便寻访名山,追寻仙人。他听说蒙山乐先生熟识《龙蹻经》,就去往蒙山。途中遇到衍门子,衍门子传授他《龙蹻经》及三皇内文。之后登上王屋山,遇到赵陀子,传授他芝图十六首以及《五行秘符》。后来又遇到黄先生,传授他黄素神方、五帝六甲左右灵飞之书四十四诀。登上嶓冢山,遇到卫君,传授他太素传左乙混洞东蒙之录、右庾素文摄杀之律。
    登上嵩高山,遇到中央黄老君在他的太室洞门内召集众仙聚会,义山叩头拜谒,乞求黄老君传授他长生之法。老君说:“你在游历之时,是否见到白元君?”义山回答:“是的,我曾经见到白元君。”老君说:“你道行还不够,没有见到无英君。你暂且回去继续游历,学习诸法要诀,我将以上真道经传授于你。见白元君下仙,可以长寿三千年;见无英君,可成真人,可长寿一万年。”
    义山再次叩拜,辞别众仙,游历天下名山大川。西登白空山,遇到沙野帛先生,传授他《太清上经》。等峨眉山,在空洞金府里,遇到宁先生,传授他大丹隐书、八禀十诀。登岷山,遇到阴先生,传授他九赤斑符。登上岐山,遇到臧延甫,传授他《忧乐曲素诀》。登上梁山,遇淮南子成,传授他《天关三图》。登牛首山,遇张子房,传授他《太清真经》。登九嶷山,遇李伯阳,传授他《李氏幽经》。登锺山,遇高丘子,传授他金丹方二十七首。登上鹤鸣山,遇到阳安君,传授他金液丹经、九鼎神丹。登上猛山,遇到青精先生,传授他《黄素传》。登上陆浑山,潜入伊水洞室,遇到李子耳,传授他隐地八术。登上戎山,遇赵伯玄,传授他二九素女术。登上阳洛山,遇到幼阳君,传授他《青要紫书》。登上霍山,遇到司命君,传授他《经命青图上皇民籍》。登上鸟鼠山,遇墨子,传授他《紫度炎光内视图中经》。登曜名山,遇大帝候夜神童,授《金根之经》。登委羽山,遇司马季主,传授他石精金光藏景化形之法。登大度山,遇刘子先,传授他七变神法。登都广建木,遇谷希子,传授他黄气之法、太空之术、阳精三道之要。登桐柏山,遇桐柏真人王乔,传授他《素奏丹符》。登太华山,遇南岳赤松子,授《上元真书》。登太冥山,遇九老仙都君,授黄水月华四真法。登合黎山,遇皇人,授《八素真经》、《太上隐书》。登景山,遇黄台万毕先生,授《九真中经》。登玄垄羽山,遇玉童十人、九气丈人,授白羽紫盖服黄水月华法。到桑木,登扶广山,遇青真小童君,授金书秘字。南行朱火,登丹陵山,遇龚仲阳,授《仙忌真记》。
    在西方登上空山,在西服洞房中,见无英君。无英君坐在左边,白元君坐在右边,黄老君坐在中间。无英君身穿金色红色相间的绫罗玉袍,光彩夺目,要太上灵气之章,佩戴九帝驱邪之策,头戴上紫灵之冠,乃太玄丹灵上元赤子之祖父。白元君身穿丹玉之锦云袍,要太上灵精之章,佩戴玄元摄魔之策,头戴招龙皂冠,乃玉房云庭上元赤子之父。中间的黄老君是太极四真王的老师,上游九天,中到昆仑,下同无英君、白元君进入此洞房,甚是威仪。
    如果整日念想并且真的见到仙者,必将成为真人。如果见到白元君,能成下真,延寿三千岁。如果见到无英君,能成中真,延寿万岁。如果见到黄老君,能成上真,名列金台之上。义山见到了三位仙人,便再三叩拜,祈求仙道要诀。
    黄老君说:“你还能看到自己是在洞房里吗?”义山便闭上双眼,返观内视,过了许久,果然看到洞房中有无英君、白元君两位仙人,好像是坐在空幽的山谷中似的。黄老君笑着说:“你修仙意志坚定,已经悟得了大道精微之妙,可得白日升天之道。你可以回到常山,我将传授你上真之道。”
    义山便回到常山石室中,斋戒修道,这样过了九十多年,其间白元君、无英君、黄老君传授他《大洞真经》三十九篇,并派金童玉女各二十一人,侍奉他烧香修道,昼夜学习。又过了十一年,义山乘云驾龙,白日飞升。升至太微宫,在太微宫受封为紫阳真人。佩黄色仙旗,戴八威之杖,随身带着流金铃铛,穿美服、吃美食、饮美酒。管理葛衍山金庭铜城,即所谓的紫阳宫。
    紫阳有八位真人,义山排在最右边。以嶓冢为紫阳别共,即所谓洞庭潜宫。嶓冢山有洞穴,同往王屋山的清虚小有洞天,也通向阆风。
    臣道一曰:周义山面对陈留名士的拜访,称病谢客,韬光养晦,行善积德,终于诚心打动仙人,众仙均传授他道法奥秘,他是真正的神仙中的博学之人。汉侍中蔡咸拜访他,高谈阔论,讨论神仙之道,变化诸事,义山却闭目养神,不回答问题。《道德经》曰: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意思就是,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这正是义山的写照呀!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