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中医 > 中医养生 > 岁时养生 >

冬季调理养生法(2)


    肾神图
    
    神名玄冥,字肓婴。肾之状,玄鹿两头,主藏志。象如圆石子二,色如缟映紫。生对脐,搏着腰脊。左为正肾,配五脏。右为命门,男以藏精,女以系胞。肾脉出于涌泉。涌泉在足中。
    肾脏冬旺论
    《内景经》曰:肾属北方水,为黑帝。生对脐,附腰脊。重一斤一两,色如缟映紫。主分水气,灌注一身,如树之有根。左曰肾,右名命门,生气之腑,死气之庐。守之则存,用之则竭。为肝母,为肺子,耳为之官。天之生我,流气而变谓之精,精气往来为之神。神者,肾藏其情智。左属壬,右属癸,在辰为子亥,在气为吹,在液为唾,在形为骨。久立伤骨,为损肾也。应在齿,齿痛者,肾伤也。
    经于上焦,荣于中焦,卫于下焦。肾邪自入,则多唾。膀胱为津液之府,荣其发也。《黄庭经》曰:肾部之宫玄阙圆,中有童子名上玄,主诸脏腑九液源,外应两耳百液津。其声羽,其味咸,其臭腐。心邪入肾则恶腐。凡丈夫六十,肾气衰,发变齿动,七十,形体皆困,九十,肾气焦枯,骨痿而不能起床者,肾先死也。肾病则耳聋骨痿。肾合于骨,其荣在髭。肾之外应北岳,上通辰星之精。冬三月,存辰星之黑气,入肾中存之。人之骨疼者,肾虚也。人之齿多龃者,肾衰也。人之齿堕者,肾风也。人之耳痛者,肾气壅也。人之多欠者,肾邪也。
    人之腰不伸者,肾乏也,人之色黑者,肾衰也。人之容色紫而有光者,肾无病也。人之骨节鸣者,肾羸也。肺邪入肾则多呻。肾有疾,当吹以泻之,吸以补之。其气智。肾气沉滞,宜重吹则渐通也。肾虚则梦入暗处,见妇人僧尼,龟鳖驼马旗枪,自身兵甲,或山行,或溪舟。故冬之三月,乾坤气闭,万物伏藏,君子戒谨,节嗜欲,止声色,以待阴阳之定,无竞阴阳以全其生,合乎太清。
    冬季摄生消息论(节选)
    冬三月,天地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以待日光,去寒就温,毋泄皮肤。逆之肾伤,春为痿厥,奉生者少。斯时伏阳在内,有疾宜吐,心膈多热,所忌发汗,恐泄阳气故也。宜服酒浸补药或山药酒一二杯,以迎阳气。寝卧之时,稍宜虚歇。宜寒极方加绵衣,以渐加厚,不得一顿便多,惟无寒即已。不得频用大火烘炙,尤甚损人。手足应心,不可以火炙手,引火入心,使人烦躁。不可就火烘炙食物。
    冷药不治热极,热药不治冷极,水就湿,火就燥耳。饮食之味,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心受病耳,故宜养心。宜居处密室,温暖衣衾,调其饮食,适其寒温。不可冒触寒风,老人尤甚,恐寒邪感冒,多为嗽逆麻痹昏眩等疾。冬月阳气在内,阴气在外,老人多有上热下冷之患,不宜沐浴。阳气内蕴之时,若加汤火所通,必出大汗。高年骨肉脆薄,易于感动,多生外疾,不可早出,以犯霜雪。早起服醇酒一杯以御寒,晚服消痰凉膈之药,以平和心气,不令热气上涌。切忌房事,不可多食炙爆肉面馄饨之类。
    《云笈七签》云:冬月夜卧,叩齿三十六通,呼肾神名以安肾脏,晨起亦然。《书》云:冬时,忽大热作,不可忍受,致生时患,故曰:冬伤于汗,春必温病。(神名玄真)
    又云:大雪中跣足做事,不可便以热汤浸洗。触寒而回,寒若未解,不可便吃热汤热食,须少顷方可。
    《金匮要略》曰:冬夜伸足卧,则一身俱暖。
    《七签》曰:冬夜卧,被盖太暖,睡觉即张目吐气,以出其积毒,则永无疾。
    又曰:冬卧头向北,有所利益。宜温足冻脑。
    《纂要》曰:禁炙饮食并火焙衣服。
    冬三月,六气十八候皆正养藏之令,人当闭精塞神以厚敛藏。
    《七签》曰:“冬夜不宜以冷物铁石为枕,或焙暖枕之,令人目暗。”
     (责任编辑:admin)